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文汇报、东方卫视联合推出聚焦“黄金水道”大型纪行系列报道.搞得有声有色,规模大、气势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称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12月21日致函上海市委宣传部。高度评价文汇报和东方卫视共同推出的《聚焦黄金水道大型系列纪行报道》,认为这组报道策划立意高远。气势宏大,报道精彩,  相似文献   

2.
找饭店吃饭,许多人常会去家常菜馆,今年春天我们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推出的大型春耕农事系列报道《春暖农家》,也尝试了一把新闻的“家常”做法。从3月10日开始,50期滋满味足的络暖农家》系列报道在辽宁卫视两大栏目《辽宁新闻》和《黑土地》陆续播出后,不论从观众还是在业界都收到了良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园地     
《军事记者》2006,(6):68-68
本刊两篇论文入选《中华优秀新闻论文精编》本刊讯由牛明汉撰写的分别刊于《军事记者》2005年第4期和第6期的论文《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和《用新闻促进“和谐”》,入选了《中华优秀新闻论文精编》(2005年卷)。其中,《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以人为本》还荣获该年卷一等奖。《中华优秀新闻论文精编》(2005年卷),共选收了各级报刊、网络传媒等刊发的优秀论文作品120余篇。本刊的这两篇论文被列为开卷的头两篇。34名部队报道骨干被选送军报学习本刊讯李俊琦报道:5月12日上午,来自全军部分旅团以上单位的34名新闻报道骨干齐聚解放军报社礼堂报…  相似文献   

4.
杨孟曦 《新闻界》2005,(1):108-109
2003年10月23日晚6时上海东方卫视全新开播。开播以来,东方卫视提出“新闻见长”的内容定位,在新闻理念上与凤凰卫视看齐,但种种原因造成了两台相似又相异的新闻制作手法,这种差异性与个性化也许正是对“新闻立台”的更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策划在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2006年情人节即将来临之际,当年的2月7日至2月16日,湖北《三峡商报》推出了“用我们的热血见证爱情”情人节献血活动;2006年高考后,许多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孩子难以继续上学,当年的7月21日至8月28日,团市委、市希望办与《三峡商报》联合推出了大型的“希望工程圆梦大学”活动。由于在前期做好了详细的新闻活动策划方案,活动开展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报道,这两个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因为采用了最合适的新闻手段,更好地配置了新闻资源,获得了最佳的新闻效果。实践证明,新闻报道策划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一种另类的新闻专题——《传奇故事》的“不同”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2005年元月1日开播的一档日播新闻栏目,或者说是一档“另类”的新闻专题节目。它通过对新闻素材的再加工,挖掘其中蕴涵的矛盾和转机,使新闻本质富有了传奇色彩。节目从开播伊始就展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收视率不断攀升。开播一年后,即在全国10城市AC尼尔森数据中跃居全国卫视晚间自办节目前三位。笔者作为《传奇故事》的一名编导,一直在节目制作一线。本文主要阐述《传奇故事》与其它新闻类节目的“不同”之处。一、以采撷全国各地优秀新闻节目素材为主,自拍节目为辅。《传奇故事》作为一档日播栏目,…  相似文献   

7.
正新闻立台责任至上正是因为以新闻为骨的责任意识,才使得东方卫视的频道人格类似于一个拥有成熟价值观的青年,坚定又不乏锐度和建设性。东方卫视自2003年10月成立以来,始终将新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十年磨砺,新闻节目创新纷呈,日渐成熟。2003年,东方卫视每天有6个小时的新闻直播节目,早晨长达两个小时的《看东方》,傍晚6点陆续播出《城际联机》《、环球新闻站》《、直播上海》《、今日新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28日,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迎来开播一周年的纪念日。在这短短一年的历程里,《1860新闻眼》开创了一条比“民生新闻”更为宽广的道路一“公共新闻”,这是江苏卫视在探索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改革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找饭店吃饭,许多人常会去家常菜馆,今年春天我们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推出的大型春耕农事系列报道《春暖农家》,也尝试了一把新闻的"家常"做法。从3月10日开始,50期滋满味足的《春暖农家》系列报道在辽宁卫视两大栏目《辽宁新闻》和《黑土地》陆续播出后,不论从观众还是在业界都收  相似文献   

10.
谢耘耕 《视听界》2005,(3):32-33
2005年元月一日,东方卫视与新华社联合制作的新闻专题栏目《深度105》开播,这个每周播出一期的电视节目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央视一索福瑞调查,《深度105》栏目的收视率很快登上华东14个城市省级卫视新闻排名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央视经济频道的《第1时间》、东方卫视的《看东方》、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几乎同时火爆推出,立即激起业内专家和电视观众的好评。笔者试着从普通观众的视角,以上述三个栏目为参照,解析当前电视新闻栏目的版块化、品牌化运作模式和发展走势。 一、收视印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第1时间》、《看东方》和《1860新闻眼》这三个栏目均可定义为“大型新闻版块”或曰“电视新闻杂志”。它们具备共同的“大型”、“杂志”特征:节目时间长;细分为一组小栏目;由多个主持人串联。这三档节目的强势推出,可以看出当前电视新闻改版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初,作为全国最早进行涉台新闻报道的地方卫视媒体,地处海峡东岸的福建东南卫视推出涉台谈话节目《海峡论坛》,并逐渐形成以新闻评论和人物专访为主要形式的涉台谈话节目,之后依托于其2008年12月以来在台驻点采访的优势,独创驻台观察员的报道形式,拓展涉台谈话节目空间,创立《海峡新干线》"台北演播室卫星连线"版块和《海峡夜航》栏目,在涉台新闻深度报道方面继续领先。在这一过程中,东南卫视在涉台谈话节目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当下的发展方向又在哪,本文将结合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元旦,东方卫视与新华社联合制作的新闻专题栏目《深度105》开播,这个每周播出一期的电视节目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深度105》栏目的收视率很快登上华东14个城市省级卫视新闻排名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的大型新闻直播,从紧急启动到持续给力,不仅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新闻从业人员,更需要新闻报道应急机制、预案的保证,东方卫视从2003年华丽蜕变,历经10年的新闻磨练,从抗战胜利60年到青藏铁路通车;从汶川地震长达13天的直播,再到这次芦山地震1个小时之后紧急版面的推出,无一不彰显东方卫视的新闻立台理念.全天直播如何衔接,新闻制作团队如何协作,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直播如何借力,这些在本次芦山地震特别报道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江苏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承担着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宣传报道任务。每年要完成许多动态新闻、主题新闻、系列专题新闻的制作和播出。有些专题新闻报道和系列新闻纪录片不仅前期采访时间跨度长,而且地域跨度大。大型新闻纪录片《扬子江与莱茵河的对话》跨到了欧洲;系列报道《望乡归  相似文献   

17.
劳春燕,浙江绍兴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首席记者,东方卫视《东方夜新闻》主编、主持人。1994年7月因成绩优异提前一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3年1月获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作,先后担任国际新闻编辑、记者,《今日报道》主持人,深度报道栏目《新闻透视》主持人、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18.
央视二套推出的早间大型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已亮相数月,步其后尘的东方卫视早间新闻“看东方”也悄然登场,与央视新闻频道的早新闻构成三驾马车,在长三角电视领域形成早间新闻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9.
省级媒体在新闻报道时往往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在宏观政策的解读上没有中央媒体权威、全面、深刻,在地方新闻的报道上没有市县媒体迅捷接近。作为上星的卫视新闻,《1860新闻眼》从一开始就试图突破地域局限,追求更广泛意义上的大人文取向,并与《江苏新时空》组成两冀,对省级卫星频道的新闻改革作出了探索。本文从实践的层面,全面阐释了《1860新闻眼》的推出背景、全新传播理念以及传播成效。  相似文献   

20.
张刚 《青年记者》2003,(5):23-23,27
从2000年7月至今,笔者一直致力于社区新闻报道,根据近三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跑社区“六字诀”。认准一个“苦”字跑社区比较辛苦,这已是新闻记者同行之间的共识。不管有无新闻,社区记者先熟悉社区、深入社区,走千巷进万家。2001年以来,《齐鲁晚报》的社区新闻记者,一直都是骑着自行车,揣一张济南市地图,跑遍了济南的大街小巷。为了增强社区新闻在济南市的影响力,社区新闻部又策划了《冬夜,他们更需要关怀》等多个系列报道,更进一步贴近了市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