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中国的企业文化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保证 (2)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初创期.在企业里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精神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十分重视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创造力,他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同社会主义利益、祖国利益有机结合的民本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原动力,他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邓小平精神动力思想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使得我国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潮的时候迅速在世界的东方崛起,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3.
发源于西方的契约精神它蕴涵着民主法制、自由平等、权利义务对等、诚信履约等精神.从当代中国现实来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契约精神的构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契约精神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宝贵的优良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提倡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精神这一宝贵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 中国的企业文化(1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保证(2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一阶段 (1 956年— 1 966年 )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初创期。在企业里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精神素质的职工队伍 ,培养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第二阶段 (1 966年— 1 978年 )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劫难期。第三阶段 (1 978年至今 )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重建和发展壮大时期。企业文化的内涵已不是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 ,而是包括价值观念、战略目标、企业精神、组织方式、职业教育、文体娱乐、福利待遇等在内的一个综合体。这样…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和巩固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了,共产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道德规范,已经倡导了几十年,如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国人价值观念的转变,共产主义道德也应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精神动力。十几年改革开放实践也表明,只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才能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行政文化重塑,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塑我国行政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行政价值取向创新,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行政精神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行政道德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我国行政文化重塑中。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今后15年我国精神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章结合经济、思想及化素质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几个方面来谈它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志愿精神是自愿、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我国志愿精神产生于传统的仁爱思想,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而不断传播和发展。志愿精神有效推动并促使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大学生志愿精神对践行并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承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使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明建设的关系,精神明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两的辨证关系,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精神消费必须适应和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社会韵全面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研究精神消费及其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我国精神消费健康、文明、合理增长的途径,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人们的精神信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提升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达到共同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3.
修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的内容时,应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价值取向阐述清楚;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局限性的认识要提升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高度;既要充分肯定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阐明探索中的失误;要对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两个发展趋向"进行归纳;要按照中央新的精神全面评价华国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基本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作为其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引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具有团结民众、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激励机制,鼓舞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唱响我国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以质朴的语言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方向,正确地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做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当前的问题是我们的各项工作如何适应“论断”的要求,贯彻“论断”的指导精神,去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笔者认为,按照“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指导精神,当前我国成人高等师范教育有以下五大问题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等十七个部级单位联合印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这是一个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71号)的精神制定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纲要》的制定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周蕤 《考试周刊》2009,(19):135-13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展现的精神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的理想、教育的内容。本文指出,我国高校应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以此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特殊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是提高残疾人素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对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加者具有重要作用。1994年,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表达了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准确定位了我国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凝聚起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契约精神尊重和重视规则,是契约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契约精神的本质要求十分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升华了契约精神,契约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了自觉主动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育契约精神相融合,要坚持价值统领,扣好"第一粒扣子",筑牢"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18日,在大庆精神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上韩庆祥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为主题,围绕大庆精神的历史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概括及其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大庆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庆精神的当代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