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一部成熟的文学史会发现被历史和时代文化语境所遮蔽和淹没的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发掘出更多有文学历史价值的史料。而文学史的编撰是以文学史观念为逻辑前提,不同的文学史观就会有不同样态的文学史出现。因此要真正展示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新时期文学史的编撰就应当在一种宏阔的大文学史观的指导下尽量还原当时文学的历史原始形态,才能构建出现代而客观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2.
价值中立与教育研究的学术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晓阳 《教育科学》2003,19(4):16-20
教育研究是一种人文研究,而人文研究的最高目的就是显现存在的真理和人的意义,人文研究的这种目的性和价值性正是通过自己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判断得到表现。任何教育研究都不能借故价值中立以躲避自己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判断。教育事实可以作为表达意义的手段,但事实本身不能自然地、直接地给出包含在事实中的意义和真理,而必须通过研究者的价值判断和学术立场得到呈现。所谓价值中立实际绝不是不要价值,而是不要有偏见、带主观臆断性的价值。价值中立原则不是要削弱价值性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反它是要提高人们对价值判断和学术立场的关注。从价值中立原则中不仅不能推导出对价值的否定,相反却只能更加表现出价值问题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3.
兴起于世纪之交的打工文学以其全新的人物形象塑造独步于当代中国文学,揭开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崭新一页,但打工文学的正名问题却成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困扰。论文紧扣与打工文学正名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作出学术辨正:其一,关于打工文学的写作对象和写作主体;其二,关于"在生存中写作"与"在写作中生存";其三,关于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的对立。论文指出,当代文学史对于打工文学的书写有必要在打工和文学之间、生存体验和艺术提升之间、精英立场和大众立场之间作出严肃认真的学术判断和价值衡估。  相似文献   

4.
试论《呐喊》、《彷徨》的文化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呐喊》、《彷徨》在文学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性文本,代表着新文化的“反传统”特征,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这两本小说集的实际。《呐喊》、《彷徨》既表现了新文化的价值立场,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立场。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错综纠缠,体现了鲁迅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构成了《呐喊》、《彷徨》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思想意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书信体文学在中国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上古以迄当代,名家辈出,佳作不断,本文通过对其名称的考辨,以及对其具体发展过程的叙述,对中国书信文学史作了一次美的巡礼和线性扫描,并指出历代书信的思想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历史文献和文学审美两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6.
老向,是一个被忽视的存在。本文以老向的平民立场、爱国立场及可圈可点的文学成就来肯定他的文学地位。但与现代文学史中书写的几种代表文学思潮相比,找不到老向的落脚点,文学史也确实没有老向应得的文学地位。老向不被文学史接纳的原因是复杂的,这可以给我们的文学史评价换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专业的英国文学教学中,荐在着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是教学应以对文本的分析和欣赏为主,提倡侧重具体的作品选读;另一种看法是,学生应当首先了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零散的作品阅读不能使他们从宏观上把握文学的脉络,也不利于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和欣赏每一部具体的作品。这两种主张都有失偏颇。单讲文学史或者单讲文学作品,都是片面的。文学教学应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既把握了大的背景知识,又能切实体会到作品的内在韵味和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8.
审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美学领域,审美主义是基于人的审美感性对艺术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性思考;在文学史上,审美主义所代表的是以艺术实践主体性与艺术自由化原则相标榜的文学认识和实践行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审美理想主义作为的启蒙浪漫主义的逻辑延续,包含了消极价值倾向和积极价值倾向两种不同生存形态,在审美主义意义上通过确立审美结构与知识学结构互补的思想结构态势,并在对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理解中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中国审美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与莫言是两个创作个性鲜明且风格迥异的作家,但在他们所建构的民族历史寓言象征意义的"湘西"和"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王国里却存在着本质的相同点。论文意在从民间价值立场、自然本真人性、原始自由生命强力、女性崇拜意识四个方面阐述他们在生命力支点下的创作默契。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具有民间价值立场的"乡土文学"及某些重要的文学表现主题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年来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的文学解读现状不容乐观.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效应和价值功能在解读中不能充分展现。归纳起来.文学解读中大致存在五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人间喜剧》既是一部生动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法国社会生活史。《人间喜剧》中《风俗研究》中的《乡村生活研究》部分,具有历史人类学参考价值。作家为没有机会发声的文盲农民社会做了记录,使我们得以窥见那段鲜为人知的生活史。其中,文学和历史的互动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讨论十七年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段时期的文学是否具有文学史价值?许多现有的文学史著作以"文学的自主性"作为衡量标准,从而否定十七年文学具有文学史价值,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十七年文学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对这段文学史的"重写",旨在颠覆的是以往政治视角下的文学史观,而非基本的文学史实。但对文学史观的置换,会牵连到文本的选取工作。选取哪些文本入史,其根据应该是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十七年文学史写作的正途,应该是从基本的文学史实出发,回归历史情境,屏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随意臆测历史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3.
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忽视的内容之一,拟通过对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其人及其作品都随着20世纪的落幕而成为历史,从纵横两方面来考察张爱玲本人的存在意义和她作品的文学史价值,对处在新世纪风口浪尖的当代文学有着深远而积极的意义。本文拟从雅与俗的融合、本土传统与外来文化的调和、末代的挽歌与新时代的清唱、边缘与中心的互动四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梁晓声的“知青文学”作品无论是从内容角度出发,还是从其叙述方式着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最初的美学追求由于历史原因,生活经历等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呈现一定的不平衡性,呈现出一种别致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学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当代学史的写作了到了一个的转型阶段。今天,我们面临的当代学史写作现状是多元与多层的,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其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当代学史如何选择“经典”本?十七年学应该如何评价?当代学史写作如何回到“学”与“历史”本身?这是摆在每一位当代学研究面前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又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力作,本文从《蕙的风》一书两种观念抗衡的写作背景,真诚直率的爱情内容,自由活泼的诗体形式以及在当时社会尤其是文学界产生的巨大反响等几个方面,客观地评价了《蕙的风》在中国情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学史必须“照着”历史史实讲,执教者应注意史德和文学的属性,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必须“接着”文学史、学术定论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讲出自己的观点,慎重对待并尽力处理好“选本”问题是“接着讲”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试论历史学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只有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角度,才能真正认识当代社会的性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历史学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大大超越了以往简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而是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以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为依据,科学地认识当代社会的性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社会转型阶段也面临着一个人文精神的传承和重建的艰巨任务,而历史著作中的价值判断和历史主体意义阐释,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又是人文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