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世纪之交 ,文艺理论界对于赵树理的研究 ,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赵树理所走的创作道路、赵树理所坚持的创作主张、赵树理作品的深刻价值与启示意义、赵树理的人生态度等等 ,都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应当把赵树理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是 9月下旬在山西召开的第四次 (国际 )赵树理学术讨论会上 ,与会人员的共识。参加这次由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中国赵树理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学术讨论会的 ,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和国内十几个省市的5 0多位赵树理研究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大专院校教师。在两天的时间里 ,大家…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孙女赵飞燕记录了赵树理女儿赵广建几次回晋城老家及捐献从未面世的赵树理笔记本的过程。当事人与赵树理是直系亲属,特别是女儿赵广建曾经随军,并与赵树理一起在北京及太原生活,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扬的双重身份,使他在评价赵树理小说时既能高屋建瓴地看到它的价值,又深谙艺是“党”的艺而有所规避。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周扬既确定了赵树理在解放区艺界“方向”性作家的地位,又有意识地对赵树理小说中的不和谐音进行了消解,赵树理的作品在大量普及时,赵树理追求的价值被逐渐置换,赵树理的真实面目逐渐远离了读。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赵树理研究中,有的学者由于过分看重赵树理的"农民作家"身份,过分强调赵树理对"五四"文学的反思,忽略了赵树理创作在反封建精神上与"五四"文学的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赵树理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反封建意识:赵树理在小说中涉及了反对封建思想的诸多领域;他将"五四"新文学的本质特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反封建的重大背景上表现农民的生活;分析赵树理在观察视角、作品的基调、思考方式上,与"五四"作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赵树理方向”作为切入点,分三部分论述赵树理悲剧产生的原因。一、赵树理自下而上自我形成的文化观念、自我执拗的“固守”原则,与“方向”的规范要求发生深刻矛盾;二、“方向”确定的目的和对“方向”本身的期待,与赵树理代民立言、忠于事实的宗旨相矛盾,造成对赵树理的排斥;三、党的政策的失误,与赵树理“顶风文学”的尖锐碰撞,导致赵树理被放逐。  相似文献   

6.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44-47
1)了解:(1)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在解放区文艺界受重视的情况,以及赵树理获得“赵树理方向”的背景和原因。(2)赵树理在建国前后创作的不同情况。2)掌握:(1)赵树理在40年代后期获得的广泛赞誉和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局限。(2)赵树理在50—60年代所作出的努力和他受到的褒贬毁誉,以及人们对赵树理的评价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朱庆华先生新著《赵树理小说新论》是一部新论迭出的著作,尤其是其中的传播学视角、关于赵树理“清官”断案模式的分析、纵横坐标轴上赵树理小说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的分析、关于“赵树理现象”的反思等,在赵树理小说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并给当代文坛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4 0年代 ,赵树理的创作因“歌颂”了解放区的新生活被认为是《讲话》精神的体现。但是 ,这是对赵树理的一次误读。赵树理一直坚持走为农民创作的道路 ,他的作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在形式上与《讲话》的倡导一致。赵树理作品并不以“歌颂”为主 ,这是赵树理在解放后陷入写作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赵树理诞辰加周年之际,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精心策划,隆重推出几近百万言的辉煌巨著(赵树理研究文集》,无疑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赵树理研究学术史上的奇迹和壮举!她不仅展示了赵树理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宏大队伍,而且标志着“赵树理学”的创立和广阔前景!《赵树理研究文集》包括《近二十年赵树理研究造革人(赵树理论考》和《外国学者论赵树理》三卷。其上卷的卷端有陈荒煤题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赵树理》的序文;主体部分收入国内著名的作家、文学理论家和专家教授周扬、荒煤、孙犁、康准、王瑶、贾植芳、黄修已、吴奔星、陈思和、李…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运用文本细读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来透视赵树理的女性审美观念,并结合赵树理的生平和创作思想对其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赵树理方向"代表着他的大众化创作的最大成就.赵树理的创作实际是以农民为主要接受者的,历年的评论及文学史对赵树理作出的"跟不上时代"的评价实际是没有认清赵树理的立场,他的"反改造"倾向意味着农民拥护革命的原因在于得到了物质利益,而不是精神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赵树理认为,农民所能承受的"现代"是有限度的,超过了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反而会阻碍农民走向现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昔日辉煌的赵树理方向与今日赵树理研究界的相对冷清同样是令人关注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评论介入、创作心理及读者群的转换几个方面去分析赵树理的创作“命运”,并在此基础上体验赵树理创作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的汪曾祺因《说说唱唱》与赵树理共事相处五年,对赵树理其人其作不可谓不熟悉。赵树理小说模式对他的创作产生潜在影响。汪曾祺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艺术形式上对赵树理小说模式进行了规避与超越,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八九十年代与众不同、成就显著的汪曾祺。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 ,对赵树理文学现象的阐释 ,必须联系赵树理与民间文化、赵树理与五四文学传统的转型、赵树理与解放区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以及赵树理解放以后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去分析其文学创作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出现滑坡现象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赵树理 195 0年创作的《登记》为界 ,深入剖析了其解放以前的创作怎样完成了对民间歌手的自我超越 ;又以其解放以后的几个重要作品为例 ,剖析了其在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处于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 ,其创作不但没有超越前一个时期的水准 ,反而出现了滑坡和倒退的现象。这不仅是赵树理的悲剧 ,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值得我们深思和记取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赵树理被视为工农兵学中“农民作家”的优秀代表,赵树理这种身份定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背景。真实的赵树理秉承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与独立精神,专注民国民性批判和现实批判。在学形式上,赵树理继续了“五四”作家未竟之事业,在学的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梳理,从“言“与“不言“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文本,从而肯定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形式是其历代研究者的主要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作为民族风格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性、人情与民俗,在赵树理小说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赵树理小说研究者,对其未能引起充分的注意和论证。这在赵树理小说研究中无疑是一大缺憾。着重从人情、人性与民俗内外两个方面,简单分析人情、人性及民俗的描写对其小说民族风格建构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使赵树理的民族风格多一笔点缀、多一份色彩,以其更全面地认识和考察赵树理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一心为中国农民服务的作家,为了宏扬赵树理为中国农民创作的伟大精神,本刊在这一期特别刊载了一组关于赵树理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人们将赵树理的小说当作“文艺大众化”的典范,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文艺的大众化应当体现为文艺受众面的广泛。赵树理小说与大众化之间其实有诸多的机缘,比如《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范例寻求,评判者的知识分子视角以及赵树理农民出身的错觉等,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为文艺走向农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赵树理一生都在为农民写作,并雄心勃勃地要实践一种以民间文艺为主体的文艺理想.赵树理十分关注曲艺这种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出与农民审美心理相契合的艺术审美形式.赵树理的追求和艺术实践在新世纪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