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反思感悟     
【案例一】一位青年教师上《丑小鸭》一课,这样指导学生感悟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师:你觉得丑小鸭还有哪些不幸遭遇?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生:“小动物们不理他”,这一处让我感动。师:请你做一个“不理他”的动作。生动作示范(跺脚、仰起头、双手叉腰,作不理状)师:好!做得很像。(然后出示丑小鸭低着脑袋,小鸟在一旁讥笑的情景课件。)小鸟会怎么说丑小鸭,请你想象一下。众生都“讥笑”起丑小鸭来,有的说:“丑小鸭你简直笨到家了。”有的说:“丑小鸭你长得真难看呀!瞧你那幅丑样,越看越不顺眼!”有的说:“难看的丑小鸭,你快滚吧!离…  相似文献   

2.
反思感悟     
一位青年教师上《丑小鸭》一课,这样指导学生感悟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学生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错,我们的同行百分之百是爱学生的,可是绝大多数只爱“白天鹅”不爱“丑小鸭”,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先进生”,而对那些“后进生”则漠不关心。本人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我认为面向全体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二年级的学生在走进本的同时,幼小的心更为丑小鸭缺少关爱、倍受欺凌而深受触动,油然而生怜悯之情,更为丑小鸭能历经磨难、终成美丽的天鹅而欣喜快乐。  相似文献   

6.
镜头一 学校例行学期集中听评课。三年级二班年轻的小崔老师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丑小鸭》。因为教材文本是缩编的,和原译文相比删改较大,减少了很多具体的细节描写。教师费了好大的工夫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还是不能从文本描述体悟丑小鸭所遭受的讥笑和重重磨难,学生的心离丑小鸭的“心”还是很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 ,适合儿童想像的情节创作的一种故事形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神笔马良》等。由于童话本身就有幻想丰富、夸张强烈等特点 ,因此 ,在教学这类课文时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想像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在《丑小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牢牢抓住了这一主线。首先 ,借助电教媒体 ,激发学生想像 ,使学生进入作品角色。三年级学生年龄小 ,形象思维还处于主导地位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所提供的直观形象 ,能让学生顺利地进入作品角色。如在教学“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8.
《丑小鸭》是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献给全世界少年儿童的一篇经典童话。读这个故事,我们为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而叹惜,也为他最终变成白天鹅感到欣慰。文章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我们不妨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探寻一下丑小鸭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新教材在选择教学篇目上就突出了这点,所选的很多课文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积极的导向性,深刻的教育性。不必说“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的《丑小鸭》让我们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能实现心中的梦想;王安石的《伤仲永》让我们从一个“神童”变成普通人的过程中认识到:  相似文献   

10.
一、体验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师:长得特别丑的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喜欢它,谁都欺负它,你们能不能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说说有谁欺负它。  相似文献   

11.
《丑小鸭》是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献给全世界少年儿童的一篇经典童话。读这个故事,我们为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而叹惜,也为他最终变成白天鹅感到欣慰。文章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我们不妨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探寻一下丑小鸭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让“丑小鸭”自立自强哈尔滨铁路第五小学宋君枫我这里所说的“丑小鸭”,就是通常所说的“差生”。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学生呢2我的体会是,要尽力精心培养每一个学生,既要爱身边的“白天鹅”,又要爱身边的“丑小鸭”,使学生在我身边既感到一片慈母之爱,又体会到一颗严...  相似文献   

13.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可是在新课改的阳光沐浴下的校园内,一群孩子却像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样,被称之为“差生”,倍受老师、家长的冷落,甚至是嘲笑、斥骂。这些孩子更需要爱的阳光,教师和家长必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把信任和赞赏给予每一个孩子,用一颗颗爱心托起他们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4.
金煜 《教育文汇》2010,(3):29-29
幼时听《丑小鸭》,上学了读《丑小鸭》,教书后给学生上《丑小鸭》。每一次接触“丑小鸭”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幼时听“丑小鸭”,只知道丑小鸭可以变成天鹅。上学时了解“丑小鸭”的悲惨遭遇,才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教师后给学生上课,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丑小鸭”是作家的自我象征,“天鹅”是作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今年。我校进一步充实发展了第二课堂——“丑小鸭乐园”,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些对话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它是其他对话的根本。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特级教师薛法根有一句精辟的话让我深受启发:教师在学生和课文之间,应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红娘”,而不是做令学生讨厌的“第三者”。怎样扮演这个“红娘”呢?下面以《丑小鸭》为例,撷取几个片段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7.
在安徽省小学语文教坛新星评比中,淮南市谢区第二小学校钮维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的精彩结尾,使整堂课顿时流光溢彩,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如果"天鹅公园"进口处想用"丑小鸭"来作招牌,我们怎么来设计一张丑小鸭的名片。 此名片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妙就妙在“主要经历”即是课文内容的回顾总结。更巧妙之处是教师在“照片”处下足了脑筋,花足了力气。在这张名片下方放了“丑小鸭”成长的三幅图(即课文中的三幅插图):第一幅:丑小鸭出世。第二幅:丑小鸭被欺负。第三幅: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让学生为丑小鸭选择一张形象照。  相似文献   

18.
《丑小鸭》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讲的是一只不快乐的丑小鸭被漂亮的鸭子排斥。这只丑小鸭象征每一位长得不好看的孩子的悲惨遭遇。但幸运的是丑小鸭长大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重新得到认可,得到幸福。这些仅仅是因为外表上美与丑的转换。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在期待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可是长大后,却往往事与愿违,大为失望。《睡美人》为什么不叫“睡丑人”?因为公主若长得很丑,王子就不会把她吻醒,而会让她一直睡下去。这个故事中公主的美貌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9.
“学”贵在“问”,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提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丑小鸭长得真的丑吗? ”“为什么大家都欺负丑小鸭? ”“丑小鸭那个蛋为什么那么大? ”“为什么天鹅蛋会落到鸭窝里? ”一个个问题在孩子们的思想中流动,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他们增强了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并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陶冶了情操。 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为什…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我去郊区支教,担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上《丑小鸭》一课时,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并使我开始关注随班就读的外来流动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学完《丑小鸭》一课后,我问孩子们:“你们从丑小鸭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我要像丑小鸭一样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