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寓言是一种借助简单的故事揭示深刻哲理的文体,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苏教版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对寓言教学,应该紧扣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从学生心理和认知需要出发,历经三重境界:浸润幻真交融的寓言世界、感知语言裹挟的鲜明主旨、探寻寓言故事的真相,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看似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但细细品味,我们的寓言不是在教学生学语文,而是一节思想品德课。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中有三则寓言,分别是  相似文献   

3.
"寓言是一扇窗子,展现美好辽阔的视野;寓言是一湾清流,洗涤疲惫尘垢的心灵;寓言是一道盛宴,与朋友共享人生智慧;寓言是一瓶香水,是鲜花提炼出的精华;寓言是一面明镜,照出了人间千姿百态。"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寓意于言"。寓言大多借助于短小精悍的故事,揭示出了一些精辟的道理。其内容虽然是虚拟的,但它却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  相似文献   

4.
一、激情导入。营造古文“场”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寓言,还记得吗?寓言,往往借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去逛逛吧。  相似文献   

5.
黄珍 《陕西教育》2007,(10):17-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寓言。它们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显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每则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通过寓言教学让学生分析寓言形象,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因此,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引导孩子们去触摸寓言的灵魂,是寓言教学的核心,也是有效地进行寓言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前,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而对寓言这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体进行专题研究,顺应时代要求,也便于反思推进。针对听课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笔者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力求对寓言教学的理解更深入、把握更到位,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寓言王国的大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寓言以篇幅短小、语言晓畅、思辨深刻为主要特点,是学生们普遍喜欢的文学形式。对于寓言的故事大意及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学生不难把握,大都在通读两三遍后,就会有所感悟。寓言选入教材作为一种教材文本,应该有比读本本身更重要的价值。寓言学习应该学什么决定教师的寓言教学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9.
寓言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揠苗助长》是一则非常经典的寓言。在组织教学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揭示和"消化"寓言内涵。  相似文献   

10.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了《伊索寓言集》中三则寓言,分别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却很深刻,学生理  相似文献   

11.
笔在对小学寓言教学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一、“重”义“轻”。1.忽视寓言的故事性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以启示和教训。教师在教学寓言时能让学生掌握寓意,却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两的重轻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一、合理确定寓言的教学内容法国的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俄国的陀罗雪维支认为"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这些精辟  相似文献   

13.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都是似托一个事件来阐明一种人生哲学或者一种教训,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短小故事。但是在多年来的寓言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大部分教师对其重视不够,往往教学方法简单,花费时间也少。当然,学生也就随之抱着轻视态度。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它,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寓言阅读:  相似文献   

14.
李忠祥 《中学文科》2009,(13):70-70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都是似托一个事件来阐明一种人生哲学或者一种教训,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短小故事。但是在多年来的寓言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大部分教师对其重视不够,往往教学方法简单,花费时间也少。当然,学生也就随之抱着轻视态度。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它,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寓言阅读: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伊素寓言》一课中有三则寓言,我和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语文课堂生活。兴奋之余回顾这次精彩的课堂教学,有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陈珏 《湖北教育》2009,(12):11-13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学生学习寓言最大的困难在于,文字和故事都看懂了。却未必能读出其中的寓意。不要放弃寓言,这是一座智慧的矿藏,需要我们围绕寓意共同开掘其智慧的宝库.它将给师生带来思考和参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2001年高考语卷中的话题作是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略),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品课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学生的可接受性出发,思品课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意义",才不会变成简单的说教.如何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呢?在思品教学过程中采用寓言故事,不谛是一个好的选择.本文从寓言导入,寓言说理、寓言析理、寓言小结研究了寓言在思品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及与学生的品行发展的关系,从说一说寓言.演一演寓言剧.改一改离言结尾、想一想寓言意实践了学生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揭题析题1.忆寓言。师:同学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知道它是哪个故事吗?(出示龟兔赛跑自相矛盾狐假虎威的图片)【意图:通过图画唤起学生对寓言的回忆,不仅能指导课  相似文献   

20.
一教:在内容理解的沉疴中迷失【备课设想】初次拿到这篇课文,备课时只有一种想法: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于是在教学中我从寓言的故事部分入手,特别围绕故事的角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