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明,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许多现代生物技术为人类提高生产力、战胜疾病、改造自然、认识自我创造了巨大的动力。世博会作为人类文明,特别是人  相似文献   

2.
细胞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很高的一门学科,它既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在高校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俞华 《科学教育》2007,13(3):39-40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生命科学研究是生物技术的基础,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产业化应用。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体系是多学科交叉、多种新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它将对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况且本节内容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导入课,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本节教学内容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生命科学领域正在研究的问题以及生命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农业主要指在农业领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设施设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全面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取得生态、社会、经济相统一的最大综合效益,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其中,农业生物技术的现代化在整个现代化农业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生物技术继成功地向医药、保健领域渗透后,现又急速向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新载体。这是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是大势所趋。本文就现代生物技术在现代化农业上的应用作一概要介绍。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的生物技术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工程和基…  相似文献   

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研究工作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各院校的教学与创新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生物技术类本科生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人才创新性培养的关键基础之一。我们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高科技领域之一,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泛的前景,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支柱和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导。本主要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境和海洋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高科技领域之一,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支柱和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境、海洋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许多高等院校为适应新形势而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桥梁和纽带,生物技术领域所涉及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代谓十工程、生物制药、组织工程等无一不与细胞工程密切相连.因此,细胞工程是本科教育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又要考虑到内容发展的前沿性.为了适应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本科课程的教学改革,根据细胞工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细胞工程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人类社会。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解决食品短缺、人类健康、生存环境以及能源紧张等问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在干细胞及克隆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进步,并对其产生的伦理学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其所形成的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投资发展的核心产业及经济战略的重点,为实现此目标,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法规,扶持和鼓励其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企业与传统产业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生物技术企业具有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特点。主要研究生物技术产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法,希望为资金不足的生物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也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