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小学各年級普遍推行汉語拼音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編印小学汉語拼音字母課本,共分三种。一种是附印在小学一年級語文課本里,供教小学一年級学生用的。一种是“初級小学汉語拼音字母課本”,供二、三、四年級用的(单行本)。另一种是“高級小学汉語拼音字母講本,”供高年級用的(单行本)。  相似文献   

2.
表一若把表中的二年級改为一、二年級,四年級改为三、四年級,就成为單班的日課表。表二是兩班小学中,一、三年級复式班的日課表。排二、四年級复式班的課表时,可把体育、唱歌、手工劳动等課排在和一、三年級复式班相同的時間。这样輪到上这些課時,就可以临时把他們改为一、二、三、四兩个复式班,分別采用同科目同教材进行教学。表四是交叉上課。这样上課,可以增加直接教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一至四年級的每一冊語文課本里,都有許多篇是科学知識文章。这些課文,使学生获得了关于自然、历史、地理、卫生等方面初步的必要知識。  相似文献   

4.
十月廿六日我們在戴窑小学听朱青贤老师上了一节四个年級的复式課。这节課,一年級算术,是教《减2》的第二課时,要求学生能够比較熟练地进行减1,减2的計算。二年級算术,是教《两步計算应用題》的第二課时,要求学生掌握先减后加的两步計算应用題的特点及其解答步驟,能正确地进行解答。三年級語文,是教《千人糕》的第三課时,教学要求有二:(1)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課文的能力,能根据标点符号正确地朗读課文;(2)加深儿童对“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认识。四年級語文,是教《丰收山歌》的第一課时,教学要求:(1)理解本課“滿田滿垅”“映”“没尽头”等詞語;区别“垅”“胧”与“钩”“钓”“鈞”的音形义。(2)  相似文献   

5.
注意抓毕业班,忽視其他年級,指望最后突击一年提高学生成績,这是中小学里相当普遍存在的現象。在毕业年級,教师配备得强些,領导上多下些力量,把几年来学的功課很好地总結,复习,系統地整理一下,这是应該的。现在的問題是有的学校搞得有点过火,忽視了其他年級。目前小学二、三、四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学生的紀律、学习,一般都比其他年級差。当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如中小学的衔接上还有些問題需要解决,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比較爱闹,等等,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領导上抓得少,教师配备得弱。有一个小学,三、四年級各有六,七班,配备的教师几  相似文献   

6.
一中、小学学生負担过重,是幾年來存在着的一個問題。一九五四年秋季以後,在部分地區和部分学校,这個問题變得更嚴重。学生負担过重的程度,各地及各學校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学校比小城市和農村的学校負担重,中学此小学重,高年級比低年級重。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工作中指導思想有偏差的地方,負担特別重。目前学生負担过重,主要是課業负担过重。課業负担过重的情况是多方面的。现用的各科教材有內容过深或分量过重等缺點,使教師掌握教材有困难,使学生学習有困难。不少教師授課讲解不清楚不透徹,教学方法不好,学生不能完全听懂,使学生在听課、複習、作業、考試等方面,感到困难和障礙,加重了负担。不少学校领导不深入教学,很少了解授課、学習、  相似文献   

7.
为了貫彻教育方针,克服小学教育脱离当前政治斗爭和生产斗爭实际的偏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特将我厅对新学期工作的几項临时措施,通知如下: 一、适当变更教学計划。(1)一至四年級每周上課仍各为24节,一般不作变动;其中手工劳动改为生产劳动,上課节数和課程內容不变(不設生产劳动的可上唱歌或語文、算术)。(2)六年級增設政治一节。五、六年級手工劳动或农业常识改为生产劳动,城市小学課程內容仍为手工劳动,但在有园地的学校,教学实驗园地作业的比重,从原来占1/4增加到占1/2;农村小学(城市郊区小学)課程內容为农业砏R。五、六年級課外集体活动中的生产劳动活动,每周要有二至三次,其中有一次与生产劳动課連排;其它活动的項目和次数,仍由学校自行安排。  相似文献   

8.
仇端珍老师是个青年团員,今年21岁,已有四年多教齡。1952年她17岁,初中毕业后就跨进了梅謝小学。开学不久,不如意的事情接二連三地发生了:学生不听話,秩序乱糟糟。下了課有些学生爬在課桌上乱跳,把課桌弄坏;有些学生在校外乱踩群众的蔬菜,偷摘人家的瓜果。学期終了,学生的学业成績不好,三、四年級留級生几乎有半数。家長对教师有意見,甚至个别乡干部向区文教助理要求:“調个男先生来吧!”假期里竟有一位家長赶到她家里把群众的意見告訴她,意思是不要她去教了。  相似文献   

9.
现在新办起来的民办小学,多半是單班复式,就是说,一班个里有兩个三个甚至四个年級在一起上課。因为有几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就不象一个班里只有一个年級那么容易了。因此使学生上好課,在課堂里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教学活动,获得知識,在教学上又能基本上完成規定的任务就必須做好很多工  相似文献   

10.
教学时間可以灵活安排过去,我們把四年級以上的珠算課每周安排一課时。由于间隔的时間比较长,学生在一节課上所学的計算方法,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因而教学效果不很好。上学期,我教五年級的算术,把珠算課的教学时間,分两个阶段集中安排。第一阶段安排六课时,教学內容是复习珠算加法和减法,与教笔算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同时进行。第二阶段安排十二課时,教学內容是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与教笔算多位数  相似文献   

11.
1957——1958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省小学六年級每周增設一节政治課;五、六年級的周会,也都專門用于政治課的講授和开展有关政治思想教育的活动。本省教育厅編写的小学五、六年級临时政治教材,現正在排印中,最近即可由本省各地新华書店发行。茲將我对教学这一教材的意見写出来,供教师們参考。全部教材共計13課,可划分为五个單元。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大同路小学除一、六年級是全日制外,二至五年級都是二部制。过去学校虽为二部制学生組織了校外少年之家,但由于儿童居住分散,到少年之家活动往返不便,教师輔导不深入,加上少年之家活动贫乏,不能吸引儿童,因此,全校有三分之一的少年之家未能巩固下来;大多数少年之家只是組織学生做做功課,未能很好地丰富和活跃儿童的課余校外生活。为了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績,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促进儿童健康地成长,自一九五九年下期开始,大同路小学重視了校外少年之家的工作。他們試行“四对口”(把同一街道、同一年級的学生,編在同一班上,参加同一个少年之家)的办法,調整了組織;明确了班主任輔导少年之家的責任,加强了对少年之家  相似文献   

13.
三堂作文指导課 下面先簡述三堂作文指导課。一堂是小学三年級的。作文題目是《学校里的羊》。指导过程是: 在課前,教者指导学生观察学校里的羊,还指导学生复习《公社里的羊》《我們的羊养得好》等課文,让学生学习課文的写法。作文課堂指导,从談話开始,板书作文题目后,随着便研究作文內容,教者是这样提問的: 我們学校里养了几只羊?(学生答話略,下同)  相似文献   

14.
無锡縣洛社區司馬墩小学是一所農村單班小学。老师叫王維新。有45名学生(一年級18名,二年級11名,三年級6名,四年級10名)。校舍是一座庙宇,校舍的右面有操場,左面及后面有供学生种植的圆地。学校里的体育活動器县,原来只有一只木船、一只木馬、一付羽毛球拍和几个小皮球。本學期王老师領導学生制作了射擎用的竹弓、竹箭和竹圈、紙毽子等玩具。  相似文献   

15.
曾看到过这样一份材料:某小学三年級乙班中,有十多个学生常常把长达三分之一左右的鉛笔丢掉;有三十多个学生,为了作业整洁美观,只要写錯了一、二处,就全篇撕掉;据学期末調查統計,全班四十二个学生中,有二十六人的課本已經殘破不堪。这种不爱惜书籍、浪費文具的現象,不仅在小学  相似文献   

16.
課堂紀律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課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认真遵守課堂紀律,是保証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学校紀律教育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这一工作,对一年級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一年級学生年紀小,喜欢玩,往往不能約束和克制自己的行动。培养他們遵守課堂紀律,需要教师扎扎实实地做工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可放任不管,而必須多方誘导,耐心教育,使他们逐漸养成遵守課堂紀律的良好习慣。  相似文献   

17.
(一) 原来十二年制学校的小学算术課本(以下簡称“原来課本”)前两年半都是讲口算,从三年級下学期起才开始讲笔算。口算笔算截然分开,讲口算的时候完全不讲笔算,讲笔算的时候不再注意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这样处理的結果,就产生了一个問題:在讲口算时,教和学都很困难;在开始讲笔算  相似文献   

18.
一一九五四——五五学年以前,綜合技術教育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某些其它課程的課觉教学和課外作業來实現的。实踐証明,光是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在只讲授基本的科学知识的範圍內,是不可能培养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劳動技巧,並傳授給他們有關机器学、电工学和農業方面的知識。因此,自本学年(按:指一九五四——五五学年,下同)起,在一——四年級增添了手工劳動課,在五年級增添了教学实驗園地和教学实習工廠上的实習作業。最近準备对六——七年級的学生实施在教学实驗園地和教学实習工廠上進行的实習作業,而对八——十年級的学生準备設置有關机器学、电工学和農業方面的实習課。(按:根据一九五五——五六学年度苏联中学的新的教学計劃,六、七年級已增添了劳動实習作業,八——十年級已增添了農業、机器製造学和电工学的实習。) 五——七年級学生的農業实習作業在学校实驗園地進行,主要是使用手工劳動工具。作業的基本內容是栽培蔬菜、种植飼料、漿果植物和飼养家禽、家兔。  相似文献   

19.
人物、事迹、道理相結合通过初一政治課《道德品貭教育》的教学实踐,我深切体驗到:把人物、事迹、道理結合起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品貭教育,是正确的方法。初中一年級的学生剛进入中学,第一次接触政治課。他們說:“光讲道理我們不爱听,干巴巴的。”但是,如果像小学一样光給他們讲故事,既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也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据我了解,目前初一学生是爱上政治課的。他們反映:既生动又能懂得很多道理。上政治課时紀律一般也比較好。我記得有好几次,当我誹到白求恩、方志敏、安业民等人的事迹时,学生屏着气息,听得很出神,下課后还議論紛紛。听到紧要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我试教了十年制学校小学常識第一册《我国的朝代》一課。这课课文是从我国过去儿童启蒙教科节《三字經》中摘出的一段(从“自羲农,至黄帝”到“共和建,民国兴”)。它叙述了我国历史从远古到清末各个朝代的演变概况。选擇这段課文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記住我国的历史朝代。但是我国历史发展很复杂,不容易記忆,而且这課課文是文言,生字較多,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怎样教好这一課,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通过試教,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根据教学目的,确定适合于学生程度的要求。从这一課教材內容和小学四年級学生語文程度来看,首先应要求学生懂得課文大意,知道各个朝代演变概况,記住各朝代的名称和順序。进一步再要求学生背誦課文,少数学生背誦有困难,便不勉强要求他們背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