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以“别共殊”的思想对中西文化会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价值体系乃是文化真正的“共相”,由此,各种文化现象亦可以区分为近价值文化和远价值文化。相应的,对于价值体系和近价值文化,我们要始终坚持世界性、时代性和先进性,而远价值文化则是文化民族性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2.
张东荪认为 ,中西文化不仅存在明显的“古今之异”(时代性差异 ) ,而且还存在着“中外之别”(民族性差异 ) ,“古今之异”在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状态” ,“中外之别”在于“思想方面”。他对中西思想上的不同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是通过构成文化要素之一的中西哲学上的差异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不少研究者一味以“本土化”为“铁理”来标举自我的成果或评判他人的研究,这有可能将其自身掉进误以“古今之异”为“中西之别”的陷阱。与此同时,其内心深处可能还坚守着另一种观念,即认定中西之间、我他之间不可理喻、不可沟通、不可公约;而这又使其身陷一个自设的困境,也就是惠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逻辑矛盾。当今世界,更为可取的价值选择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非与种族主义针锋相对、因而也与之一样登峰造极的文化相对主义或文化不相通论。对所谓西方中心主义的忧心,可藉由“内在于我们历史和现实的真问题”为媒介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相似文献   

4.
话语创新首先是依附于语言构词、语言思维的功能体现,是思想创新的前提。现代汉语中的“别”从本义到引申义,具有典型的汉语思维特质。别现代一词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背后的汉语思维高度契合,是汉语思维之下符合汉语构词规律的中国话语创新与理论创新。别现代一词与汉语思维和汉语构词规律的高度契合表现在:一是汉语思维具象重意特征与别现代之“别”的会意结构;二是“别”“别现代”的汉语思维实质;三是基于汉语思维的别现代理论之涵盖性。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 ,为了救亡图存 ,中国的文化何去何从 ?一直是中国人关心的话题。作为学贯中西的冯友兰 ,既反对盲目崇洋 ,又反对一谓的固守中国传统文化。为此 ,他构建了融中西文化于一体的形上学体系。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法上 ,冯友兰的形而上学体系都鲜明地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会通。本文就是浅析中西文化在冯友兰体系中的融合与会通 ,以达到学习与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伍澄 《海外英语》2013,(4X):185-186
"文化强国"战略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项重要战略的内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它要求我们必须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下正确认识其开创意义,避免重复过去走过的歧途。该文将在回顾中西方文化体系摩擦的基础上,探索"文化强国"战略之中一些具体问题,以求发掘文化战略与中国现代化道路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别琴英语     
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别琴英语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产物。中国别琴英语发展史可分为广州英语和洋泾浜英语两个主要阶段。别琴英语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对现代语言教学仍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中西文化观的出发点是人生而不是文化。从这一点出发,在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问题上,他的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年代,林语堂极力倡导西方文化,提出“精神之欧化”的主张;30年代,他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在批判的同时倡导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他的中庸与近情人生观相符的部分;1936年移居美国后,他则站在世界文化的制高点上,逐渐形成了集他的中西文化观之大成的“中西融合”理论。  相似文献   

9.
别现代(Bie-modern)作为一种原创于中国的理论,它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社会文化状况做了有效的阐释,已然在国内学界乃至欧洲、美国等地引发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纵深推进,并逐渐获得积极承认的今天,别现代理论的紧迫性任务是寻找不同的思路将其自身细化,从而建构一种更能与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文化互证互释的自主性理论。基于研究现状和可行性分析,别现代理论至少可以有三种“再出发”的建构路径,即“理论的批评化”“介入到具体的学科研究中去”“作为文化理论积极和相关理论对话”。这三种建构路径只要有其中之一做到精细有效,就可能把别现代理论带入新境。当然,别现代理论自身也可以继续面向社会文化文本展开思想言说,以推进其思路。这也是别现代理论发展的一种应有路径。相信别现代理论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而获得更多的承认,同时,它对于中国现代性的成长与成熟也不无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9,(5):27-34
在船山这里,道、象、德三者关系,既是"天乾"之别的具体展现,又可作为"天乾"之别的衍生之义。借由"天乾"之别,我们可以看出船山于天客观性的强调以及对乾人文性的偏重。船山在强调天具有客观自然性的基础上,指出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辅助天道的运行,遵循《易》以明德。同时,由于道与象之间的张力,天乾关系变得丰富,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船山论天乾之别折射出其有意将人与天进行区分,人事和天事不仅有联系还有区别。  相似文献   

11.
孟子在中国文化中最大的贡献是性善说的提出。孟子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关于心性论的新观点、一新观念,对性善之性重新进行了界定,对人禽之别进行了阐述,将心性论从人之本质的角度来立论,进而提出了自己一整套的有关心性沦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认为程颢的形而上学立场是形上形下不分,并以此作为心学的标志。牟宗三先生则认为程颢哲学是严守形上学区分的哲学系统。本文认为,这两种解释方式对于程颢哲学来说都不恰当。程颢哲学的形而上学划分是以形/气之别作为基础出发点的,无论是形上形下,都是天道神气的一体运作。因此,气在程颢哲学中并不一定如同朱子哲学中决定地是形下者,而是形上形下区分的给出者。在此立场上,本文澄清了程颢对于张载哲学的批评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别现代”是对一种在时间空间化状态中似是而非的现代性的概括,而别现代主义则是对这种似是而非的现代性和别现代性的价值判断与理论主张。其产生来自于如何建立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其核心主张包括识别真伪现代性,通过深别建立真正的现代性,实现现代化;实行跨越式停顿,通过自我更新和自我革命,走出时间空间化进入世界历史;从后现代之后回望别现代从而在借鉴现代、后现代和后现代之后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落实生命股权,为人类幸福感和美感的生成,为人类永久的和平和福祉找到坚实的基础;将西方的审美现代性改造为审美中的现代性和文学艺术中的现代性,以促进新的启蒙和思想解放。别现代的发展趋势在于可能形成几个别现代主义理论的热点和焦点,引起更大范围内的国际学术讨论,并有可能与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与文艺创作相结合,形成学派、流派,并进而成为世界哲学四边形之一边、哲学时刻等。  相似文献   

14.
朱谦之的学术研究领域甚广,在史学方面,他提出了"现代的历史"观,主张把握历史的现代性,并运用综合方法研究社会史和经济史。其"新生机主义历史观",把文化作为历史进化的推动力。在史学史上,他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将中国史学史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其历史哲学,也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别里科夫可笑、可怜、可恶、可恨,但别里科夫更是可怕,他辖制学校乃至全城十五年,是专制制度的可怕的帮凶.  相似文献   

16.
李汝珍作为度辞高手,深谙"别解"造谐的妙处:翻新词语,"以文为戏",幽默诙谐,其"别"在"戏";制谜猜谜,见其才学,出奇制胜,其"别"在"奇";解码《山海经》,暗寓劝惩,点石成金,其"别"在"新".而"戏""奇""新"又都非李汝珍所独有,各自的文化传统与匠心独运,成就了他的创意与别解.  相似文献   

17.
面对近代的中西文化论争,冯友兰自觉地综合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和唯物史观来加以分析,提出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命题,并力求达成化与民族性的统一。由于缺乏辩证思维和相对保守的政治——文化心态,冯友兰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别解造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修辞造词的方式.其存在并流行的理据主要涉及两方面:语言本身内在的理据、社会文化方面的外在理据.语言理据包括语义别解、语法别解、语音别解、字形别解,其社会文化理据包括一定的逻辑基础、“陌生化”的美学特征、凸显个性的时代文化以及网络媒介的助推.在新词语规范中要注意避免别解造词的低俗化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9.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系统的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他通过创作英文小说,重点塑造了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中国形象所具有的家庭伦理,集中表现出三大伦理特质:家园之恋、长爱幼尊、温文贤淑.这三个方面伦理特质对陷入危机的西方文化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四声别义现象,今人多有论述,但早在100年前的《马氏文通》中有所涉及.草创之初不免粗疏.本文主要围绕《文通》"名字辩音""动字辩音"提供的203个例字,通过整理归类,并参照各家观点分析马建忠对四声别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