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反共以及以后的宁汉合流,国民党变得越来越反动。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极力推行新闻统治政策,剥夺人们的言论自由,迫害进步和革命的新闻事业。从1929年开始先后颁布了《宣传品审查条例》、《出版法》、《出版法施行细则》、《宣传品审查标准》、《新闻检查标准》、《修正重要都市新闻检查方法》、《图书杂志审查方法》等法律法规。此外还实行严厉的书报检查制,设立新闻检查所,成立中央宣传委员会,实行原稿审查制度,即凡要发表的稿件,必须先经有关部门审阅批准,…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民党以非常时期为由,加大了对图书出版业的控制和管理力度,先后制定颁布了大量针对图书出版业的法令政策,建立了专门的图书杂志审查机构,恢复了原稿审查制度,不仅对图书出版进行严格的审查,而且还对图书印刷和发行环节进行严密的防控。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国民党建立了对图书出版业事前审查和事后追惩的控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受评委会的委托,将第三届“中国图书奖”的评选情况作一简要报告。一、“中国图书奖”是一种全国性的荣誉很高的图书综合奖。它是《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编委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精神设立的。每年评选一次,已经评过两届。今年4月,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正式成立,理事会讨论,经与《中国图书评论》编委会研究,决定“中国图书奖”改  相似文献   

4.
无谓的同义重复是一种很讨厌的语病。经常遇到的是“报刊杂志”这种说法。例如,《人民日报》1981年11月6日第4版和第8版出现过3次,《光明日报》1981年12月2日第2版有篇文章,其标题是“订阅报刊杂志的苦恼”。此外,也有说“书刊杂志”(本刊1981年第3期第48页)和“杂志刊物”(《人民日报》1982年1  相似文献   

5.
发表在《出版工作》1987年第9期上《〈鲁迅美术形象选〉指瑕》一文,从三方面提出了批评意见,我作为责编,诚恳接受,并向高信同志表示感谢。《鲁迅美术形象选》是一本容量较大的艺术画册,我在初审过程中,较多地注重对每幅作品本身的审查,而忽视了对原稿中文字的认真审查和加工,致使“陈赓”名字错印成“陈庚”,作者“谭尚忍”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月间,文物出版社第二图书编辑部就《颐和园》图录的前言原稿,征求叶圣陶同志的意见。叶圣陶同志复信对前言原稿的文字提出了一些意见,还指出文物图书前言或出版说明“套语笼统语比较多,语言是似文似白,非文非白”,和所介绍的珍贵文物“太不相称”。他建议干编辑工作的同志都来做改进文风的促进派。叶圣陶同志指出的问题,不光文物图书中有,其  相似文献   

7.
谈谈校对     
张鹏涛 《编辑学报》1994,6(3):141-144
1 校对的源起 《辞海》对“校对”一词解释为:“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 《世界大百科辞典》对于“校对”的解释为:“在字义上为比较订正之意。普通校对系主指活版工程中,为使组版适正,将打出的校正样张与原稿对照,订正上面的倒空、误字、漏字、误排、格式上的错误,以及原稿上的错误。原稿在原则上做为根本,依原稿订正乃为  相似文献   

8.
叶勇 《出版视野》2005,(6):42-43
一.磁盘稿时代原稿形式的新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俗称“电脑”)冲击着我国出版行业,电脑照排代替了铅字排版,胶印取代了铅印。于校对行业而言,则带来了原稿形式的新变化:传统意义上与“校样”相对应的“原稿”被模糊化了、被合二为一了。一时间,出版界“原稿缺失论”流行.校对工作已无原稿可依的“无原稿校对”也成了校对行业的主流现点(此观点甚至被写进了中国版协发布的、校对工作委员会起草的《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事实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报刊杂志征订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龙井市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切实把2006年度《兰台内外》档案杂志征订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好落实。去年,州档案局召开档案报刊杂志征订工作会后,局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改  相似文献   

10.
李群 《档案天地》2006,(4):9-11
20世纪初.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被介绍到中国.那些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进步书刊.传播之初即被北洋政府视为洪水猛兽.扣上“煽惑人心”的帽子。加以严格检查和控制。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后.先后颁行《出版法》等一系列文化专制法规.组织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刊.进行全面查禁和扼杀.  相似文献   

11.
来函照登     
硕良兄:刚刚收到贵刊1998年第六期,看到拙作《编注例话(四)》:《〈读徐铸成回忆录〉》,就不能不向你写这封信了:错得太多、太厉害了。下面,我按照拙文中的序号提出来:三、徐先生原稿将“阎典史”写为“严典史”,我以为这是同音笔误,径直改了就是。我写了“可迳改”。整理异体字,现在“迳”都作“径”了。我随手写了个不规范的字,当然是我的过失,贵刊却没有改用“径”字,而印成“可迄改”,不成话了。  相似文献   

12.
《新闻爱好者》1989年第12期在题为《“羡鱼”与“网”》一文中,有“报刊杂志”之说。其实“报刊杂志”之说系病语。因为“报刊”即指“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13.
研读《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二期《浅议图书分类法“综合性图书”的立类问题》一文(以下称《浅议》),甚感困惑,进而质疑。在《浅议》起首,作者对“综合性图书”类(以下除引文外,均称之综合类)在列举其二级类目后指出,“正如类名所示,是单纯以综合性图书为内容”的;且断言该类“立类之初,就存在着一个根本缺陷——把综合性图书与有关学科人为地拆开了”;并进而概之曰:“类内过于绝对化地以图书形式作立类标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图书的编校工作还没有普遍实现电脑化,以纸质为载体的原稿、校样仍是校对的主要工作对象,因此,校对的主要职责是比照原稿纠正排版差错,其基本功能是“校异同”(通读、检查阶段可侧重“校是非”)。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外新闻立法史,新闻立法的目的不外两种:或限制和压制新闻自由,或确立和保障新闻自由。试以旧中国的一些新闻立法为例。从1906年的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的大清报律到北洋军阀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不是强调注册登记、保证金制、事前检查制、批准制,就是规定严厉的惩治“讪谤”、违禁措施。著名记者邵飘萍抨击这些新闻立法使报界“动辄得咎”,实为“钳制言论之利器”。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以后,先后拟定《宣传品审查标准》《出版法》《新闻检查标准》等法规,无一不是变本加厉地钳制新闻自由,它们以登记制、批准制和所谓“禁载条例”剥夺人民的新闻自由。从清末到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6.
《“干毛巾”是怎样拧出水的?》这篇重点稿是报道国有大型企业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重大主题,原稿内容扎实,材料具体。但也显得松散、冗长、枝蔓多、水分大。经过新华社国内部经济编辑室编辑姜军精心删改加工,提炼主题,削剪枝蔓,挤掉水分,播发稿比原稿精炼、精粹多了。 一是通讯题目和小标题简洁、生动、形象,同主题扣得更紧了。原稿的题目《七亿元成本是怎样降下来的——武钢以降低成本为突破口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记事》,编辑改为《“干毛巾”是怎样拧出水的?——武钢1995年降低成本7亿元纪实》,这一改,虚实结合,深入浅出地表达主题,而且寓意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三年九月一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向内政部、军政部发出“训令”,要这两个部“通令”各级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对于新闻事业人员,一体切实保护”。九月二日,南京《中央日报》发表了这条消息。三十年代初期,正在加强其统治地位的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发出这道“通令”(“训令”)呢?当时的《生活》周刊,指出了真正的原因。该刊在“通令”发出后的第九天,即一九三三年九月九日,发表一篇题为《保护新闻记者》的小言论,说“我们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传统的校对工作大量地集中在对照原稿校异同上。新闻出版署颁布实施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根据这项规定,要求校对人员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照原稿“校异同”,这是对校对的最低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二是如果校对人员发现了原稿的错漏或不妥之处,应交由责编解决,校对人员无权擅自修改,即“校是非”。随着磁盘书稿的出现,使图书出版从作者定稿后即具有了最大的保真性。编辑只是对书稿进行取舍的选择,很少做…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自由》(Liber)杂志最近在法国博洛涅青少年国际书展上公布的统计显示,2010年意大利出版了2198种青少年图书,而2009年出版2130种,2008年出版2294种。数据表明,意大利青少年图书的出版已经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腼腆而又有意义的恢复性增长”。该杂志称,意大利的青少年图书因出版《哈利·波特》和杰罗尼摩·斯蒂顿的畅销书而达到了2000年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发稿不能仅视为例行的手续,它是协助责编进行质量把关的过程。第一,要检查原稿及其他各类材料是否齐全,如图书在版编目表、选题申请登记表、出版合同、编辑审查意见表、三审意见及记录、版式说明书、发稿单、征订单、装帧设计单、生产流程卡等,检查所有材料的填写是否正确、齐全。第二,抽查三审意见是否已处理,书稿是否符合“齐、清、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