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惠州方言词汇中保存了大量的古语词,研究这些古语词对于训诂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惠州方言古语词研究在用字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随意使用异体俗字;二是滥用同音字。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大量的古语词作了考释研究的基础上,拟列举惠州话部分古语词,并把它们分成三类:一是与粤客均相同的古语词;二是与粤语相同的古语词;三是与客家话相同的古语词。  相似文献   

3.
凌琳 《语文知识》2010,(2):89-92
近年来流行的中国风歌曲的歌词中存在许多古语词,从时代性上分析大体可以分为延续性古语词、间断性古语词和仿古词三类。意义上,这些古语词和现代汉语相比,或消亡或被替换,有些古语词的语素和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十分相似,组合能力很强。这类词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专有名词和比喻义词语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古语词也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词义上增添了新内容。然而有些新词义歪曲了本意,造成人们的误解。在理解和运用古语词时,应从古语词的产生出发,进行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分析,对这些词的本意追本溯源,从而使人们对这些古语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5.
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在研究历史资料的同时充分利用方言资料是现如今学界所普遍提倡的一种研究方式,而要更好地利用方言,词语考释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为如今的多数方言中都保留着为数不少的古语词,这些古语词有的已经变了意义,有的已难确定字形,而对这些词语进行考释研究不仅能明确其意义的来源及发展过程,还能为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提供现实的依据。朝阳方言中就存在着很多有特色的古语词,这些古语词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并且有些词在地域上使用比较广泛,如"差已""细作""趁""""攮嗓"等[1],因此,对这些古语词进行考释,无论对方言还是对汉语史的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骏 《华章》2009,(23)
舒城县历史悠久,大量的古语词仍然活跃在人民的口头语言当中,本节列出舒城方言中古语词本字数十条,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7.
古语词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山西阳泉方言中保留了丰富的古语词,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活的语料。  相似文献   

8.
方言和语音史研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根据语音史研究可以对方言作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根据方言可以更好地研究语音史。方言在词义上往往有不少独特性,考释方言中的古语词,常常要把古今语音的对应规律、词义、古文献等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地考释出古语词,并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文章以隆回方言为例,考察其若干方言词义。  相似文献   

9.
比较客方言代表点梅县话与赣方言代表点南昌话中的亲属称谓词,可以看出,两方言亲属称谓词中不同词语的数量是远远多于相同词语的数量;特点上,一方面,两地共同具有与传统一致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宗族观念,另一方面,客方言将部分外亲亲属当作内亲亲属来称谓,显现出客方言区与传统的亲疏有异的观念稍有些不同。从存古性来看,两方言虽有一些共有的古语词,但不同的古语词更多,相对而言,客方言的古语词更多,时代上也更古。另外,两方言还有一些比较齐整的对应成分,可以看作客赣方言之间的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古语词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山西阳泉方言中保留了丰富的古语词.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活的语料。  相似文献   

11.
结合古代文献考察客家方言和西南官话共有的古语词,据此揭示客家方言与西南官话有较密切的历史关系,由此分析表明,这种关系主要是历史上东晋时中原汉人的南迁以及后来江淮、湖广的移民造成的,后来的客家人入四川对此也多少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方面,两岸客家话因为有源流关系,所以词汇共性很多,这是主要的方面;另一方面,台湾客家话与大陆原乡客家话分离时间较久,两者词汇出现了差异,这是次要的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举例论述,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考察客方言的代表点梅县方言中的古语词入手,指出了《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音义方面的疏漏,以供编纂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客赣方言关系密切,两大方言有差异性也有共性。对客赣方言量词进行比较研究,并据此分析这两大方言量词使用上的异同和特点。通过165个词条比较,我们发现: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与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语在量词词类中是相同词的数量略多于不同词的数量;赣语和普通话相同的量词明显多于客家方言和普通话相同的数量;两大方言有几个共有的特色量词,各自也有一批体现各自特色的创新性量词,二者相比,客家方言的地方特色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方言特征词中有一类是“外区罕见词”,该类词对内有很强的“一致性”,对外有很大的“排他性”,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本文深入分析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发现它们集中体现在“山居”与“山田”上 ,据此揭示了客家方言的“山话”特征。  相似文献   

16.
梅州客家方言词汇内部异同概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州六县一市一区客家方言词汇大同小异,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语非常多。就分区来说,梅县、平远、蕉岭属于一片,而兴宁、五华、大埔、丰顺属于另外一片,所以有些词它们有不同说法。大埔、丰顺在历史上曾经同属潮州府而不属嘉应州,因而有的词语两地相同而与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不同。特别是丰顺,由于地处闽客方言交界地,其方言词有的与潮州话相同而与客家话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客家方言特征词的界定及其提取方法 ,并列举了部分例子 ,然后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近代汉语词 ,以此说明客家方言与近代汉语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8.
湘南方言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湘南方言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在战国中前期主要通行瑶、壮等少数民族语言;唐宋以前形成了以古湘语为主的汉语方言;唐宋以后受以客赣方言为主的江西移民方言的影响,湘南方言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湘南土话;明代以后,官话以读书音的方式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湘南地区的强势方言。  相似文献   

19.
贺州市公会客家话中有不少风格独特的用词、歇后语等,其中很多词语与普通话或汉语其他方言相比,在构成、读音、使用诸方面有着非常有趣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临潭话的古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语言发展史上的一面镜子,今天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正是昨天古代汉语中所固有的成分。利用方言材料印证古语词是训释古代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古代汉语词语的训释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想通过对西北方言之一支——临潭方言中的一些词的古今变化、构词特点、文白异读等方面的考释,来说明这些词语的来龙去脉,或者纠正误解,或者补充辞书漏收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