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情感是意象创造的起点,从自然形象变化成为图案艺术形象,里面注入了艺术家的无限情感,是主客观的统一,物我交融,通过构思、联想、想象、创作而来。形式是情感的表达与传递,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时代的图案都通过形象形式暗示性的表达传递着人的情感。寓形寄意托物寄情,艺术家借自然界事物与形象,寄托和抒发了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张建国 《现代教育》2003,(17):89-89
体育审美过程,其实质是审美主体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心理活动是通过人的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来完成的。其心理活动的基本路线是: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美感享受。一般地说,通过感知,把握审美对象的完整形象;通过理解,更深刻地感受审美对象;通过想象,活化和丰富审美对象,体验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通过情感,  相似文献   

3.
审美情感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高级情感活动.在美的欣赏和创造过程中,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始终伴随着审美情感活动,后是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决定性要素,审美情感还具有复杂性,多面性和强烈的主现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4.
张侯 《嘉应学院学报》1994,(4):75-78,74
《诗经·东山》是主要运用艺术想象写成的诗篇,诗人的想象过程在千载之下也几乎可以复按。归家的心情和在车下独宿的凄苦触发了诗人的艺术想象。在思家情感的推动下,诗人由物而人,由今而昔,由景而情地展开想象,在联想的导引下完成了全诗的情感抒发和形象创造,表现出古代艺术想象的一些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通过鲜明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使孩子在感受、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生活。  相似文献   

6.
艺术欣赏是一个通过艺术形象激发欣赏的情感想象,并在原有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它具有形象的直觉性、移情作用、联想性和社会性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小说教学的审美功能包括满足精神享受、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审美能力。小说教学的美育策略:引导感知,建构形象;激发情感,达成共鸣;设身体验,升华情感;积极想象,填补空白;启发思考,达到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地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或借助想象,创造语言潜在的形象;或运用想象构筑语言暗示的形象,可以促使学生感受课文情境、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9.
注重儿童绘画的情感特点富锦师范学校姜卫春对儿童情感的培养是形成其艺术素质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是最富有情感感受的,他们也最容易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绘画上。儿童笔下的画面往往是凭直接感受加上记忆、想象创造出来的视觉形象,能大胆地、不受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的“移情”就是把作者蕴含在课文中的情感移给学生,学生在作者及教师的情感熏陶感染下,通过想象把文字化成形象的画境,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移到画境中去,从而沟通与作者的情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情感的陶冶。“移情”是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一环。我是从以下三方面做的。一、想象画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情感影响下,依据课文中描写的形象想象出画境,然后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又移入画境,丰富画境,经过多层的对流,产生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移情现象。由此可见想象画境是产生移情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唐代有近七百篇写到蜡烛的诗,由于当时蜡烛价值不菲,且它的出现是在夜晚这一特殊时空,其本身形态,光线等又具有某些特色,所以在诗中蜡烛意象产生了宝贵化,女性化,温情化,悲情化等倾向。同时,蜡烛意象蕴含了越来越强烈的主观情感,至中晚唐,烛意象的表现趋于成熟,出现人格化意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阐释汉语古诗类比式意象组合的英译过程,以期揭示类比式意象组合英译的交际和认知本质,并探讨基于关联理论的类比式意象组合英译策略。译者理解原诗类比式意象组合就是寻求意象组合与认知语境间最佳关联的过程,需理解意象组合方式所产生的特殊语境效果;翻译类比式意象组合就是将原诗意象组合的最佳关联在译文中进行传递的过程,可以根据原诗意象组合方式所提供的引导读者理解原诗的交际线索,通过改变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尽可能在译诗中转存原诗意象组合方式。译者的最终目的是使类比式意象组合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产生和原诗意象组合类似的语境效果,并且让译文读者为此不用花费不必要的认知努力。  相似文献   

13.
形象思维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思维研究应该成为我国 2 1世纪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关于形象思维的研究现状是 :(1 )对形象思维概念的定义基本趋于一致 ;(2 )对发展形象思维的定义的认识视角较为宽阔 ;(3)较广泛地研究了数学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4)初步对形象思维过程进行了心理分析 ;(5)初步探讨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直观思维的关系 ;(6)零星地开展了一些形象思维的实验。但是 ,形象思维的研究现状尚不能满足教育现实及未来的需要 ,今后的研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重视在素质教育观下结合具体学科研究形象思维 ;(2 )重视运用调查与实验方法 ;(3)重视运用多元统计方法 ;(4)重视应用计算机模拟法。  相似文献   

14.
散文的意象。过去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文章考察了我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学中的意象演变。将散文意象分为精致或繁复的意象、象征性意象、叠合式意象、潜沉或扩张式意象四种类型,并提出了散文创作中营构意象应遵循的几个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5.
商周的神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古文字,古文献及考古教材的爬梳整理,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断代,细致地考察了商周时期人们心目中主要神灵的形象,归纳出商周神形演变的三个起点,一为人形,一为动物形,一为无形,并认为商周神形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人形的运物化,动物表的人形化及有形与无形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6.
“兴”作为《诗经》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历来争议颇多,其关键在于对兴象本身的理解不够透彻明了。从鸟类兴象与宗教故国、鱼类兴象与生殖崇拜、草木兴象与爱情婚姻等三组固定套语中,可以看出某种兴象与“所咏之词”具有特定的内在联系,也与当时的民俗风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的融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HS变换和形态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新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图像作IHS变换,得到亮度I,色度H,饱和度S三个分量;其次,利用形态小波变换融合方法融合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与全色图像,并用融合后的图像代替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最后,作IHS反变换得到新的多光谱图像。主观视觉效果分析和客观统计参数分析评价分析表明,新方法的性能优于IHS变换融合、小波变换融合方法,不仅较大地增强了融合图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而且很好地保留了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后羿的形象比较丰富。有历史语境中的后羿,也有神话语境中的后羿,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神话中的后羿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演化而来,从后羿形象之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神话化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宋词中有三种情况:直接用到陶渊明形象的本事意象、化用陶渊明诗文的话语意象和由陶渊明演生而采的文化意象,又可以分为归隐、饮酒、赏菊等三个主意象群。宋词中陶渊明意象的运用既与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有关.也与词体观念的演变有关。词人在用到陶渊明意象时,或单用,或合用,有继承,有改造,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诗歌大多借助“意象”表达情思。小学课内以“儿童”为人物意象抒情言志的古诗词大致有工笔描“象”,直抒生命意趣;借“象”抒情,寄托思想情怀;以“象”言志,表明志向抱负。基于意象去品赏古诗词,以象解意,以象教诗,唤醒学生对诗词的思考,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小学古诗词教学才会真正触摸到诗词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