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江淮分水岭是易旱地区,把树种上、种好既有治理又有开发,是该地区治理开发的一项治本之策。为此,本文提出了其基本思路和遵循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江淮分水岭地理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分水岭,顾名思义,就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分水岭。但在具体使用中,江淮分水岭具体指代的区域常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对江淮分水岭概念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江淮分水岭概念有自然地理学意义上及人文地理学意义上的双重含义。自然地理学上的江淮分水岭即是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分水岭,西北起始于黄河、长江、黄河三河交界处,经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江淮丘陵,向东以长江北侧岗地为界延伸至东海之滨。人文地理学意义上的江淮分水岭是指在安徽省相关政府文件中提出的"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区"。二者在实际指代的区域上具有本质区别。针对一些文献中把"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区"简称为江淮分水岭区的现象,本文认为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须要明确的是"江淮分水岭"与"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区"本质上是不同的概念,在某些场合必须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3.
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安徽省的欠发达区域,也是重点治理区域。城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的江淮城市群是江淮分水岭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借用现有成熟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研究本地区的城镇等级体系,而且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而是通过潜力模型得出城市区域,然后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研究城市之间的引力并得出引力路径,这有利于本地区的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和城镇化规划,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长丰县地处江淮分水岭,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本文结合长丰县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深度调整农业结构,构建城间型的农业结构体系的对策,为安徽江淮分水岭地区县域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江淮分水岭地区环境整治情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全国也是安徽乃至江淮分水岭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探究江淮分水岭地区环境整治史,分时段考察明清以来相关政府政策导向、统治者思路以及在治水、垦荒、发展农业等方面的环境整治历史形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现代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长丰县地外江淮分水岭,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本文结合长丰县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深度调整农业结构,构建城间型的农业结构体系的对策,为安徽江淮分水岭地区县域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对回部地区的直接管理始自乾隆朝,所以探讨乾隆对维吾尔族的政策,对于研究清代边疆史和民族史都是有意义的。本文重点论述三个问题:第一,乾隆治理回部的政策取向及宏观策略;第二,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后恢复秩序的相应政策及乌什事变后的若干调整;第三,乾隆治回政策的特点及简单评价。 一 回部泛指天山以南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明末清初,该地区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康熙年间,北路准噶尔部南侵,统治回部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乾隆二十年(1755年),准部内乱,乾隆帝乘机出兵收复北路。与此同时,如何管理南路维吾尔民族的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同年六月,定北将军班策建议让维吾尔族旧人大小和卓木返回南路,“招服叶尔羌、喀什噶尔人众”。乾隆帝接受这一建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五月,副都统阿敏道奉命往库车招降,被大、小和卓木所诱杀,招抚回部的工作宣告失败,此事也就成了武力解决回部问题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0,(3):16-20
为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满足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需求及文化、科研的需要,构建面向科技创新的江淮分水岭特藏资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网络调研、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特藏资源的内涵,提出了江淮分水岭特藏资源的构建范围、类型和特点,建设原则和具体的构建路径,并指出江淮分水岭特藏资源面向学生、江淮分水岭研究者和企业/社会人员等用户,提供文化、科研和决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使用综合指标和农业产业化趋势指数,对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显示,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区域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农业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城镇化、教育以及收入水平与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产业化呈正向关联性,城镇化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业产业化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促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要素的合理结合是推动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0.
同州,古三辅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同州一地从明至清编修了明天启五年(1625)《同州志》、清乾隆六年(1741)《同州府志》、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同州府志》、清咸丰二年(1852)《同州府志》、清光绪七年(1881)《同州府续志》等五部地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然而对于同州地区的方志研究,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明(天启)《同州志》为该地传世的第一部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牧风是听着江淮先民的传说,吮着草原的奶水,在两种文化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位颇具书生气质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有一种传统诗歌精神。音乐律动使牧风诗歌回旋着轻缓的愁思和温馨的祥和。散文诗体由于随意灵动的特点被牧风所青睐。  相似文献   

12.
南通方言主属江淮官话,但因南通在地理上南与吴语区接壤,北与江淮(北方)语系区相连,故其既有吴语和江淮官话的过渡特点,又形同孤岛,独树一帜,非常值得研究。文章以南通方言中的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其生动形式主要为重叠和附加两种,且依靠单音节重叠、双音节重叠、前附加、后附加以及附加后再重叠等形式来表现形容词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13.
南宋词人姜夔,青年时期为谋求出路,往来江淮十余年,五次寓居合肥。赤阑桥,是姜夔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重要地名。宋光宗绍熙初年姜夔第三次寓居合肥时填写了四首词作,在《淡黄柳》词序中,姜夔提到他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五年后,姜夔在七绝组诗《送范仲讷往合肥》(其二)中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由此对姜夔寓居赤阑桥,邂逅合肥女子,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结为知音的缘由,作粗略地考证。  相似文献   

14.
皖南地区是隋唐时期重要的财赋供应地。皖南地区虽偏隅江淮腹地 ,但是这里北临长江 ,东近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有水陆路线与全国交通网连成一片。交通运输的发展 ,大大加强了其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南宋宁宗、理宗之际,国防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为此南宋调整了相关战区的防务部署。就江淮战区而言,在嘉定十二年将江淮防务一分为三,并将淮东制置司的治所放在极边之地楚州。这样一种空间结构虽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却导致南宋政府坐视李全发动叛乱而无力阻止。随着李全之乱愈演愈烈,南宋政府不得不再次对江淮防务的空间结构作出调整。宝庆三年,淮东制置司放弃楚州,建阃扬州;绍定三年九月,置江淮制置大使,合江淮防务为一。这一调整很快即见成效,绍定四年正月,李全被擒杀,李全之乱平定。  相似文献   

16.
合肥李鸿章家族以慎所公为许改李姓之始祖,繁衍生息数百年,至今已有第十四世传人。从李文安(李鸿章父)举进士入宦开始发迹,至李鸿章兄弟尤其是李鸿章的统军爵相而达到鼎盛。其宗风之醇,人材之萃,家业之隆,门第之荣,堪称"晚清豪门"、"江淮巨族"。  相似文献   

17.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衰弱,天下群雄竞起,战争连绵。这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史册留名的庐州籍人氏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庐州常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庐州籍人氏被战争的浪潮裹夹,在战场上奋勇搏击,通过军功晋升将帅为大臣,得以登上历史舞台;二是唐末五代初期统治江淮地区的军阀杨行密是庐州人,在开创霸业过程中,出于乡土感情,对家乡庐州人氏更信任、更青睐。以群体目光来看,庐州人氏有着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二是忠肝义胆,嫉恶如仇;三是为官清廉,政绩良好。  相似文献   

18.
寿县方言属于阜宿方言区,受皖中江淮官话和皖北中原官话影响较大,县内语言差异明显。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寿县方言进行例析,并将之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以期对寿县方言研究和学习普通话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田同之是清代康乾之际德州籍诗人中的优秀代表。他的游历写景诗可以被大致划分为京德之旅、齐鲁之游、南游江淮、德州风物等四大板块。这些诗作地域特色明显、体式风格多样、游历路线清晰、文化内涵深厚,从而具有了多种美感价值、重要诗史意义、一定的历史地理学价值和历史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母牛不同发情阶段的输精时间和输精时卵泡发育程度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输精时间对江淮水牛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淮水母牛在发情结束后6-10h,或在在卵泡表皮紧张、波动明显时进行输精,情期受胎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