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畲族人民追忆历史,以歌吟诵;小说故事,以歌讲述;教育孩童,以歌晓志;生产劳动,以歌消累;迎宾送客,以歌相贺;闲暇休息,以歌自娱;相恋嫁娶,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为荣;丧葬祭祀,以歌致哀;典仪承俗,以歌作乐。尤有即情即景以歌咏物、以歌拆字、以歌猜谜等等,可谓“凡事凡物皆有歌“。若按其词意,我们可把它分为历史传说歌、神话小说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对歌、劝世歌、神曲歌、礼俗歌、诉苦歌、常识歌、儿童歌、拆字歌、咏物歌、谜歌、杂歌等15个类型。在这些形式中,《高皇歌》以叙事的方式,追述畲族神话传说“盘瓠“的不平凡来历、平番救国的功绩、弃官隐居广东潮州凤凰山劳作、生息、畲族的来历和不断迁徙的经过等。它是畲族多种形式民歌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
畲族人民追忆历史,以歌吟诵;小说故事,以歌讲述;教育孩童,以歌晓志;生产劳动,以歌消累;迎宾送客,以歌相贺;闲暇休息,以歌自娱;相恋嫁娶,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为荣;丧葬祭祀,以歌致哀;典仪承俗,以歌作乐.尤有即情即景以歌咏物、以歌拆字、以歌猜谜等等,可谓"凡事凡物皆有歌".若按其词意.我们可把它分为历史传说歌、神话小说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对歌、劝世歌、神曲歌、礼俗歌、诉苦歌、常识歌、儿童歌、拆字歌、咏物歌、谜歌、杂歌等15个类型.在这些形式中,<高皇歌>以叙事的方式.追述畲族神话传说"盘瓠"的不平凡来历、平番救国的功绩、弃官隐居广东潮州凤凰山劳作、生息、畲族的来历和不断迁徙的经过等.它是畲族多种形式民歌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侗族被誉为"饭养身,歌养心"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奇葩,在人类音乐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侗族大歌的文化根基就是侗族的"民族生境",侗族大歌是历史过程的产物,是生态环境模塑的结果,是人文社会环境的反映。侗族大歌既是侗族社会的一种文化实践,又是一个长期处于无字社会的民族对自身社会文化生活的经验总结——以歌代文,以歌传文,以歌把侗族社会的历史、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经验、男女交往、伦理道德、风土民情、社会经验等记录下来,以歌来传承,由此成就了侗族社会"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桑植民歌以歌述史、以歌叙事、以歌传情、以歌言志、以歌当哭、以歌育人,再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象、生产方式、生活习俗、道德规范等,是全面反映桑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道德伦理的一面镜子。桑植民歌主要包括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花灯、风俗礼仪歌、革命歌曲等,具有教化功能、历史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等。在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研究并利用桑植民歌的社会功能来潜移默化地助推乡村振兴,无疑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民俗类的民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婚礼歌、摇篮曲、挽歌等。其中婚礼歌最具特色。通常婚礼歌是由《劝嫁歌》《加尔-加尔》《送嫁歌》《哭嫁歌》《怨嫁歌》《揭面纱歌》《新媳妇歌》等一系列歌曲构成的完整组歌。婚礼歌的曲调基本固定,多以即兴性、讲唱性、简约性、歌舞性为特点,具有浓郁的草原音乐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融水苗族歌谣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主题,反映了苗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本文将其进行整理分类为叙事歌、爱情歌、礼俗歌、劳动歌,并尝试从中分析歌中蕴含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7.
摩梭人的对歌以挖苦歌、自傲歌为中心,与恋爱相关的啊哈吧拉歌从歌词的内容来看分为邀请歌、思念歌、挖苦歌,从中可以看到摩梭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苗族歌棒记载了苗族的婚俗,歌棒以木为质,形态方圆不限,所刻文字符号以横、竖、叉、框为主要特征,是一些象形符号;歌棒的音乐形态以盘歌的形式唱述,它的旋律单一,曲调为单乐句结构,演唱时可做任意的变化重复;歌棒的内涵和符号都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从三个因素、两种可能、一个建议入手,以历史的角度论述了对侗族大歌的相关保存的必要性观点。相关学者提出的侗族大歌进课堂、建立侗族大歌传承班、对侗族大歌的音乐元素、音乐基因进行再创造,对侗族大歌进行产业化发展等手段,也不失为保护、传承、创新侗族大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伟旗 《文教资料》2013,(31):83-84
逯钦立遗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堪称先唐诗歌总集之集大成者,但难免存在疏漏。以先秦诗为例,错误类型大致有十一类:非歌辞而误为歌辞、歌辞不完整、歌辞误字、歌辞校文错误、歌辞参校文献版本不明、歌辞重要文献失校、歌辞出处错误、题解概括有误、题解征引错误、题解征引文献时代较晚、句读不当。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花鼓灯歌的研究主要围绕灯歌的分类和社会功能、灯歌意象的文化内涵等展开。对于灯歌的语言特色少有阐述。文章从花鼓灯歌的语言形式入手,概括了花鼓灯歌的语言具有四大特点,即多用方言口语;多用衬字、衬词和衬句;首句常押韵、以方言读音选择韵脚、多用宽韵和洪声韵;经常使用比兴、夸张、谐音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2.
诗与歌之辨     
艺术起源于劳动,原始时代的艺术是以诗、歌、舞三者结合的形式出现的。回顾中国诗歌发展史,无论是汉乐府,还是唐诗宋词,很多诗篇都曾作为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颂。诗寓于歌声之中,歌寄生于诗之上,诗与歌相伴而生、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本文从诗与歌的关系入手,分析诗与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出当代诗与歌创作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序》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句,其中逗号似有误。余以为应是“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或删去句中逗号。理由如下:一、从《琵琶行》全文看,不见自居易唱歌;从有关自居易的文字看,不载他有“善歌”之才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注说“歌”即“作歌”。那么,“为长句”是什么?不是写七言歌吗?这里把“歌”解作“作歌”岂不重复了吗?其实,“为长句歌”是符合实际的,“歌”表示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8,(2):86-90
桐城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桐城方言词汇,具有很高的语言学和文化学价值。论文以桐城歌为语料,从词义差异、词形差异两个方面,将桐城歌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桐城歌中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相关词汇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侗族以“歌养心,饭养身”被人们赞誉为“音乐的民族”,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侗族民间有多声部合唱——大歌。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文章主要介绍国内近年来侗族大歌研究的现状,并着重对侗族大歌的历史起源、演唱特点、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问题进行评述,以期能对侗族大歌研究的现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对侗族大歌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喉喏歌”是通道侗族独有的一种多声部民歌,由“讲歌”、“花歌”、“俏歌”三种形式的歌组成,是在侗族的“作客”习俗活动中演唱的套歌。四位老人以统一的声音,唱出了“喉喏花歌”的引句,低沉、凝重、古老而悠长的音调,把大家的呼吸、神情都凝固了,仿佛把我们带入到古老而遥远的历史时空。  相似文献   

17.
唐挽歌以献赠的实用性挽歌为主,歌主多为皇室宗亲、达官显宦。皇室的挽歌歌题比较明晰可辨,即皇帝题以庙号、谥号或陵名,其他宗室贵族则多用谥号或封号,然官员却不然。唐朝官制复杂,职事官有正员官、检校官、试官、员外等之分。除了职事官外,另有散官、勋官、爵号。此外,还有大量无品秩的使职存在。若亡者德名著世,死后或有赠官、谥号。在挽歌歌题的书写中,一般取职事官,而辅以其他官谥称号,这和唐代官制中以职事官为重相统一。至若歌主一生宦海浮沉,歌题一般取歌主最终官职,而非最尊官职,和唐代墓碑书写义例相类。  相似文献   

18.
“喉喏歌”是通道侗族独有的一种多声部民歌,由“讲歌”、“花歌”、“俏歌”三种形式的歌组成,是在侗族的“作客”习俗活动中演唱的套歌。四位老人以统一的声音,唱出了“喉喏花歌”的引句,低沉、凝重、古老而悠长的音调,把大家的呼吸、神情都凝固了,仿佛把我们带入到古老而遥远的历史时空。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黎平县具有“天下侗乡第一县”和“侗族大歌之乡”美誉,黎平南部侗族大歌已名扬世界,黎平北部许多脍炙人口、各具特色的侗族民歌却鲜为人知,如:山歌、屋歌、酒令歌、哭嫁歌、拦路歌、孝歌、童谣等等。以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的演唱形式、唱腔特点、歌词形态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更好地感受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相似文献   

20.
秋瑾的“歌体诗”创作与中国近代诗体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歌体诗”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阶段。作为“歌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家 ,秋瑾的“歌体诗”实践有力推进了近代诗歌的体式变革。其“歌体诗”一体由变通的歌行和新创的歌词构成两翼 ,共同代表着她从语言、韵律、节奏、句式、章法等基点出发 ,打破旧诗形式 ,获得诗体解放的可贵努力和可喜成绩。本文第一部分总论“歌体诗” ,藉以揭示秋瑾诗体创新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细说秋瑾的“歌体诗”创作 ,并兼及秋瑾词作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