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赵琳相约,相约在每晚8时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生活》板块中,你会发现她的主持,在带给你生活的知识和启示的同时,还在传播着快乐与真诚; 与赵琳相约,相约在她获得“华鹤杯全国电视经济节目十佳主持人”后的一个冬日,阳光暖融融地包裹着她温柔的笑。一脸的真诚与专注里,她娓娓地细述着《生活》内外的生活…… 赵琳是1998年刚刚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京妹子,但她和《生活》结缘却是两年前的事。那时大三实习,她庄重典雅、随和自然的风格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便让其担纲《生活》主持。自是以后,在她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她已成为《生活》里数得着的“名牌”了。  相似文献   

2.
一个出生在异国他乡的犹太人,把自已的一切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直至加入中国国籍,参加中国共产党。爱泼斯坦1944年对中国解放区的访问,对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延安和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他“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从而坚信“反动派不能统治中国,新中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  相似文献   

3.
当兵30多年,因年龄、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自己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有一种兴趣、爱好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坚持业余写作。从当战士报道员到走上师的领导岗位.我都把写作当作一种追求,一种事业.一种与社会交往的最佳方式,一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途径。为了它,无数个节假日我都“蜗居”在办公室,一杯水、两包方便面对付  相似文献   

4.
党报,主要是指各级党委办的机关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舆论中心,有人说她是“主流媒体”。有人说她是“权威媒体”。她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不同时期中心工作。都通过党报权威发表;她是广大群众的“代言人”,群众的生活疾苦。意见要求,都通过党报权威反映。直至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的心目中,党报最有可信度,最具权威性。当然这种  相似文献   

5.
邵薇 《军事记者》2001,(2):35-37
奥丽亚娜·法拉奇,2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信仰极端个人主义,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又不排斥权力(成功)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于是,她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表现欲望、蔑视一切权力同时又利用自己的“明星权力”等,都无可避免地反映在她的新闻作品中。她的新闻,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有价值,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  相似文献   

6.
傅海 《新闻记者》2006,(9):61-61
今年5月,中国大陆一所著名新闻院校的一位学业颇优的女博士抛夫别女,结束了她在这个星球上作为生命实体的存在。逝者已去,在对这个正值绮年韶华、事业当时的生命的离去表示悲悯和惋惜的同时,我们不应该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不起父母、师长、朋友”之类的话语来批评她,而应该试图分析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免类似的悲剧在我们这些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新闻人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诞生的中国电视事业,从她创建的第一天开始,就与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真实、准确、及时地传播新闻,沟通党、政府与人民的联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电视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从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自己走路,发挥广播电视的长处,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到党的十二大之后,原广播电影电视部老部长吴冷西提出:“改进整个宣传工作要以新闻为突破口”,电视新闻改革成效显著,迅速确立了在整个电视宣传中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自从二十世纪人类进入“读图时代” 起,军事新闻图片已越来越成为军区军兵种报纸上一个主要的新闻品种,围绕部队军事训练这个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中,无论是政治教育、后勤保障还是装备管理,都可以用新闻图片的形式加以宣传。作为军区报社的一名编辑,笔者经常接触到部队新闻干事的图片来稿,从来稿情况看:一是数量少;二是主题表现“平”、“浅”、“死”。“平” 是指平面化,“浅”是指深度不够,“死” 是指缺乏动感表现。无论是报道典型人物,还是反映工作专题,内容雷同、主题轻微模糊的稿件多达80%以上,图片难以走上版面,主题表现力不够是主要症结。下面结合笔者对提高军事新闻图片主题表现力的几点思考,和部队新闻干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陈科 《青年记者》2005,(10):30-31
为了形象地理解传播修辞的效果,笔借用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在《媒体的力量》一书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小明在学院里考试不及格,退学了,现在靠家教挣钱为生。而小花大病之后正在恢复健康。”但若辅以传播修辞学,就完全改头换面“小明发现大学没有任何挑战性。于是,他决定去从事一种更适合他并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而小花虽然还在读高中,但她却在医学的行业里探索着。”  相似文献   

10.
孟丽娟打从工作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广播这块阵地。从记者、部主任,一直到走上辽阳人民广播电台主要领导岗位,哪一个台阶都没有落下过。正是这种“执子之手”的特殊经历,孟丽娟对广播事业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她深爱着那飞扬的电波,那神奇音效,那亲切的频率呼号,还有那透过音响而呈现出的每一个空灵的与画面。  相似文献   

11.
“新闻化”像是一股伴随着世纪之交来临的旋风,在出版界、广告界和电视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促成了新闻出版业的一系列的变化和革新“新闻化”迅速地成为了一个新的热门名词,它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新的制作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种理念和制作方式的影响在电视界尤为明显,许多非新闻类栏目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新闻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新乡县合河乡范岭村的田桂荣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唯一不同的是她除了种地,还在新乡市做批零电池生意。自从1999年我们策划她搞“保护环境 回收废旧电池”活动以来,她已经回收废旧电池近40吨。国内有40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回桂荣进行过专门的采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华文报刊,也将她回收废旧电池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如今的田桂荣已经是闻名全国的废旧电池回收的首倡者、环保志愿者、民间环保大使、大学生的兼职“环保教授”了。通观对田桂荣报道的全过程、我们深刻感到,搞…  相似文献   

13.
一名“生长在世代清高人家”的女子给一位报刊主编写信谈自己的遭际:自己从小接受严谨家教,后离家赴上海求学,在校中亦从不曾和男生说过话。现在离校许久,外出行走常有男子在旁献些殷勤、说些疯话。上周日她与一女士同去影戏院,坐她右边的一位西装少年又对她献起殷勤。散场后她坐人力车回寓,只听后面说“快跟牢前面一辆女子的车子”!说这话的自是西装少年,他还护送她回寓,且主动为她付了车钱。这让她十分不安,遂写信请教“要用什么法子才能免掉这种为难”?  相似文献   

14.
未名 《新闻天地》2004,(4):46-46
从新年至今,来自“上流社会”的许纯美不仅红遍台湾演艺圈,甚至有媒体把她与台北市长马英九并列为话题人物中的“天王”和“天后”,这个从去年年底才进入公众视线的女人,已经成为拯救台湾综艺节目的法宝,而且引发了媒体道德观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杨德才 《新闻界》2004,(2):78-78,73
广播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她曾经辉煌过。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广播多少显得有些没落。“弱势媒体”的称号不知什么时候被戴在了头上,连一些广播从业者自己都显得底气不足。广播正经受着“时不山人”的创痛。  相似文献   

16.
精心打造中国广播的“新闻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核心传媒和重量级新闻总汇的“中国之声”开播百日,获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好评,她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对国内外媒体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央台一套节目改版的预期。“中国之声”郑重承诺“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大步跻身国际传媒市场,使中国广播受众一夜之间获得了“收听中国之声,遍知天下事”的人文知情权;她的  相似文献   

17.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6,(34):88-88
章子怡令威尼斯影展主席拜倒 章子怡会穿什么走上威尼斯电影节的红地毯?你事先知道是阿玛尼,你可能猜到她会选择粉红等娇嫩轻盈的颜色而不是“安全黑”,你也可以料到她会是当晚的绝对焦点,  相似文献   

18.
胡伟 《军事记者》2005,(1):65-66
从新兵时“侥幸”当上报道员,走上新闻路,至今已10个年头。对于如何突破自我,提升业务能力,经过一些成功和失败的实践,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这就是:没有“感觉”别下笔。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的事业指明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前进方向,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阿成  万青 《今传媒》2005,(3):56-59
扮婚托、入住十元店、卧底“二奶村”、牵手艾滋病人、走进精神病院。自己的家中陡然发生情杀案。有人要“火烧”她,报社开除她……深圳女记涂俏的名字和她的“隐性采访”红遍大江南北。其4部图书正在全国热销。中央电视台将她评为“中国最精彩的女性”。涂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经历了怎样的“边缘生存体验”?是什么成就了她的传奇人生?2004年12月下旬,记飞抵深圳。几经周折采访了这位香港《汇报》驻深圳办事处副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