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真德秀理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德秀是南宋中晚期著名的理学家,由于他政治活动频繁,地位突出,对理学的复兴和正统地位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真德秀的阶级立场入手,对其心学情结、格物致知、仁心为本等思想做以简要论述,并着力论述真德秀在理学政治化道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力求大致描述出真德秀理学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史弥远、贾似道、史嵩之、郑清之等执政期间,大权独揽,钳制舆论,万马齐喑.当时的诗坛却站在舆论的最前沿,针对权相专政的局面凸显出不可忽视的舆论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史弥远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史浩以藩邸旧臣际遇储君而拜相的政治模式。作为景献太子的藩邸臣属,史弥远凭藉东宫之助,在诛韩之变与排击政敌中获得胜利并得以起复拜相。及景献太子死后,史弥远察知有望出任储君的济王竑不利于己,便积极培养贵诚(理宗)以取而代之。理宗即位,史弥远又独相九年,且泽荫惠及子孙,从理宗的优礼、保全、重用等举动中可见。  相似文献   

4.
庆元党禁与开禧北伐王忠雄韩胄(tuoZhou)与秦桧、史弥远、贾似道同为南宋著名的权相。韩胄因拥立宁宗有功,“用事十四年,威行宫省,权震寓内”。[1]《宋史》列韩于《奸臣传》中。长期以来,韩被目为“④逆”、“奸恶”、“祸首”,背了一世恶名。其实,这是...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文学史叙述在南宋中后期只关注江湖诗派,对当时的一大批士大夫创作群体有所忽视,而南宋中后期道学派士大夫创作了大量诗歌,尤其是其中的政治主题类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道学士大夫诗文作品不再是简单的文学作品,而是带有丰富的政治意蕴.在南宋中后期,君主权力的旁落与相权势力的膨胀对士大夫的传统政治秩序理念造成重大的冲击,道学派士大夫与权相的斗争便以此为核心.魏了翁是当时著名的道学派官员,他在经历的两次重大政治斗争中以诗歌作为工具来联系、鼓励、支持理学人士对权相的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封建专制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到宋朝中央集权已经高度发展,但是在南宋还是出现了如秦桧、韩饨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臣。宋代权臣当政的背景和原因非常复杂,文章试图从当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来考察,分析其对南权臣当政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玉津园之变后,南宋的部分士大夫舆论指向了韩侂胄作为近习权臣的特点,他们期望权力回归中书,为了防范近习权臣再次出现,他们提出令太子参政的方案,这与宁宗无心政事、有意让太子参政的想法不谋而合,嘉定资善堂会议得以成立;另一些士大夫则主张重建皇帝亲擢台谏、并任宰辅的中枢格局,但这却不具备实现的条件,以致史弥远在资善堂会议的掩护下,借助于皇太子的力量,完成了对政治对手的清理,最终实现了从政归中书到权属一人的转变。宁宗朝权属一人局面的形成,正是士大夫舆论、宁宗个人能力、史弥远政治手段等多维因素共同推动所致。  相似文献   

8.
论魏了翁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了翁是南宋后期与真德秀并称的理学大家,但与真德秀相比,魏了翁兼容了乾淳以来各家思想,相比之下思想更为闳通。因此他的诗学观点也相对通达一些,并显出一定的理论深度。尤其是以“学”为本的诗人修养理论,以及对康节诗学中关于“自得”思想的阐述,值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诗文词坛的大家,作为受到儒学大家叶适和真德秀提携的传统文人,刘克庄对释道二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与僧人、道人交往颇多,并写下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诗歌,此类诗歌主要有歌咏人物、赠答、写景抒情等三类内容.在关注释道的同时,刘克庄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用释道来解释诗学,这些在他的论著中也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骈文写作方面,真德秀堪称是南宋四六作家中的巨擘。本文将着力从以下方面对真德秀骈文进行探究:首先,从文体的角度介绍其骈文主要体类;其次,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从政经历,探析其骈文尤其是庙堂公牍文隐含的思想内容;继而概括出真德秀骈文尔雅温润、法度谨严、华而有骨、醇正诚恳等艺术特色,从而认定其骈文的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真德秀的诗歌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德秀是朱熹之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不仅被视为理学正宗,其诗歌理论批评也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理学诗学观点,是理学家文学思想的典型,也成为官方正统文学思想的代表,表现出鲜明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12.
戴复古词中的徐似道、真德秀、吴柔胜、陈垓、赵必(巴山)、刘镕、宋自道、李华等词友的行迹及与之交游的情景,《增订注释全宋词》均因“未详”而注未详或未注,台州等地方志及其他相关文献中有程度不等、角度不一的记述。  相似文献   

13.
朱熹早年仕宦泉州与晚年出知漳州,均涉摩尼教(明教)。通过新资料,揭示朱熹仕泉时与草庵(摩尼教址)之关涉,提出前贤寻觅未果的呼禄法师墓的新线索。学界前辈认为朱熹知漳《劝谕榜》所禁为佛教。通过勾勒摩尼教在中国的流播及其对赵宋王朝的影响,征诸同时代陆游、真德秀遗留献,辨析朱熹知漳所禁即摩尼教。  相似文献   

14.
沙汀创作上的收获期 ,创作风格的成熟期主要在 1 94 0年至 1 94 9年。他的讽刺暴露的系列小说击中时弊、发人深省 ,具有积极意义。他的另一类作品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向往新生活的乐观及烦恼。沙汀还尝试创作了其他题材的作品 ,一般说不成功。沙汀的创作态度严谨 ,创作目的明确 ,他的文学成就为我国现代文学增添了光辉 ,赢得了“农民作家”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5.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16.
宋廷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颁布一系列法令来约束和惩戒市舶官员的不法行为。无论是兼领市舶的知州真德秀和转运使王丝、还是担任专职市舶的楼王寿,凭借个人的努力,规范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而贪污腐败的官员虽在海外贸易中大获其利,但也难逃政府的制裁。政府对市舶官员的约束和惩戒,促进了市舶司职能的完善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市舶使的主动调适,使市舶司管理制度与海外贸易实际发展状况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7.
大多学者研究认为,韩贞是先信佛后弃佛从儒的,通过史料的梳理和研究,可发现韩贞尽管对佛教有所批评,但一生并没有离开佛道的影响。特别是师从王襞之后,韩贞受其影响,不仅佛道情结更重,其所修之禅也是吸收了佛道修行方法的综合之禅,当然这种禅主要是哑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