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及不良影响仍存在,因此,有必要从理念、立法、专门机构构建、劳动基准法、法律责任、执法、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等方面深入探讨应对策略,以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从而为实现法治中国梦助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现泉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少、晋升难、报酬低、退体年龄过早等问题.本文依据对这些问题进行的分析,从政策导向、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工时制度和立法执法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消除女性就业歧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业歧视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介绍了在我国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和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就业歧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就业歧视现象的出现无疑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上一层楼”,大学生刚从“象牙塔”走出来,摆在面前的却是“失业”的既定事实。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的比率高达74%。针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从高校、法律、政府、用人单位及大学生自身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中就业歧视屡见不鲜,为消除就业歧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了必须按市场经济方式运作,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用人价值观,发挥公共部门的职能作用,为纠正就业歧视做好全局性的铺垫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公平就业视角,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遭遇的文凭歧视现状,探讨了文凭歧视在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方面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从理念、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系统解决文凭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潘玮 《中国科技信息》2008,(11):192-193
就业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就业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和年龄歧视,本文分别对这三种歧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卢梭说过:“人是生而平等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群体歧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却是普便存在的。歧视夺走了人们的自由和权利,夺去了人们的尊严,甚至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是广泛存在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行为不仅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广大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本文首先给出了劳动力就业市场上歧视的概念,即对劳动者与劳动生产率无关的个人特征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设置壁垒,使生产率相同的劳动者受到不同的待遇;然后探讨了歧视的来源问题、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以及歧视所带来的经济成本,最后提出了政府在减少歧视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孙强  王莉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110-112
目前,就业已经成为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从我国当前的就业情况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已婚女性回归家庭现象的对比分析,提出了降低妇女的劳动参与率、鼓励已婚女性回归家庭以缓解就业压力的想法,并对其具体实施办法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0.
浅析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洋 《科教文汇》2009,(4):91-91
中国女权主义中女性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特别是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亟待解决。根据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及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和对策,以实现社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窗》2010,(7X):49-49
<正>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的一份《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四成的受访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就业歧视程度严重或很严重。调查中,被访者在应聘过程中受到各种歧视的人占54.05%。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就业比重与失业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面对当前中国沉重的就业压力,流行的观点认为,发展服务业能够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相关经验数据,对服务业就业比重与就业总量、失业率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发现了几个重要关系:就业总量与服务业就业比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劳动力总供给和女性劳动参与率与服务业就业比重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一发现有力地解释了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的一种现象:服务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尽管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失业率却没有因此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胡鞍钢  盛欣 《科学学研究》2011,29(5):707-715
 青年就业困难正成为全球就业的一个新挑战,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和青年民工荒等问题凸显了当前中国青年就业困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出发,对中国18个行业连续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技术进步对中国青年就业产生的影响,辨析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对青年就业影响的差别。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青年就业有积极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青年就业友好行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使女性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经济地位以及福利水平均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使女性面临着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变动的巨大挑战。论述了信息化与女性就业的关系,并针对其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力图为政府、企业亦或个人认识女性在信息化时代的作用和意义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女性就业呈现非农化,一般处于低端行业,收入不高,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就业呈现不同特点。政府在宏观上应提供有利于农村女性的就业环境及法律支持,从微观上给农村女性的就业予以应有的关注,同时针对农村女性自身特征,提高农村女性的就业能力,这对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贵勇 《今日科苑》2007,(16):242-242
这几年,就业问题一直在"十大热点问题"之前列,而就业中的歧视问题又频频见于报端,成为又一令百姓关注的"热点"。根据歧视理论,如果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工人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当前存在劳动市场歧视。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我国劳动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歧视问题。那么如何从解决劳动市场歧视问题入手从而最终解决就业问题就成为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董慧莉 《科教文汇》2010,(4):202-202,204
有关数据显示,从1996年开始,我国城镇妇女的就业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末,我国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减少了1477.7万。此外,国企下岗女工普遍感到找工作困难,有近一半的女性认为自己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的歧视。女性中的高学历群体——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同样面临诸多困难:女大学生的就业单位性质、起薪工资、就业满意度均比男生差。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深化和城乡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作为传统就业主渠道的国有企业等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正在不断下降。因此,大力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促进社会富余劳动力向非正规部门转移,对于缓解我国目前沉重的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非正规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12&#183;4”全国法制宣传日,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的30余名师生来到天津银河广场,号召过往路人反对就业歧视。露天大屏幕反复播放着法制宣传片,法学专家和劳动局官员应邀开展义务咨询。12月4日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10座城市的13所高校师生联手开展了“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平等权利”的宪法宣传活动。据了解,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的反就业歧视行动。它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起,参与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人的协调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女性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女性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纵观女性在我国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我们发现由于各种障碍性因素的存在,女性仍广泛存在着文化素质、政治水平、就业职位等方面普遍偏低,就业或升职等问题中受歧视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女性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