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0-100
“小徽州”就是指徽州本土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的地域范围,徽州化形成于徽州,研究范围局限于此.我们称徽州学研究的是“小徽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55-55
徽州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两点: 第一,对黄山市而言,以旅游立市,“打好黄山牌,做好徽章”是跨世纪发展战略。区区一个地级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所罕见,这不能不说是徽州化的功绩。对徽州化进行研究,有助于高水平、高质量地向世界推介徽州化,把徽州化转化成宝贵的旅游资源,促进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徽州商帮》序言张海鹏徽州,这是一块神奇般的地域。它不仅拥有黄山之奇,齐云山之秀,新安江之美,同时,还曾经孕育出丰富多采、绚丽夺目的“新安文明”,或者说“徽州文化”。文化的基础是经济。而酿出“徽州文化”的“酵母”,则是纵横驰骋于明清商界三百多年中的徽...  相似文献   

4.
古徽州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其审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表征。从徽派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徽州人在审美文化方面的精神诉求:崇尚“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追求“庄严肃穆”与“长幼有序”的伦理美.重视绮丽多姿、清新淡雅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5.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F0002-F0002
徽州古村落,粉墙黛瓦,马头楚楚,民宅祠堂,错落有致,园林水口,桥阁塔亭,竹木掩映,山村依山傍水,炊烟缭绕,俨然“中国俩里的乡村”。徽州古村落,是古徽州劳动人民本“天人合一”理念,  相似文献   

6.
试析徽州文化精神在胡适文化心理中的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从徽州走出来的,走向了世界,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人,胡适并未对传统文化抱有虚无主义的态度。胡适曾经坦然承认徽州故里的生活经历,浸染的徽州地域文化精神是构成他的思想进程的重要背景,在胡适的文化性格里沉淀了许多活跃的徽州因子,或隐或显于胡适的生活方式里,而且对胡适的学术研究、政治思想、文化心理等都产生了浓厚而广泛的影响。程朱“新儒学”、戴氏“汉学”与徽州商人文化就是徽州文化得以坚实、稳定的两个对立统一的层面,即形而上的精神,形而下的物质力量。本文将从胡适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拣出这儿个积淀在胡适文化性格中徽州文化精神的因子,微观地分析徽州人文精神与胡适文化性格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龙文化”在徽州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传说方面,“龙”信仰是重要的传承形式,传承过程中突出了徽州的地域特征;在生态方面,重视“龙脉”的理念体现了生态保护意识;在空间地名方面,以“龙”为名的现象自唐宋时期已有,至明清时逐渐增多,这也是“龙文化”在徽州民间加速传播的重要阶段;在民俗方面,舞龙、闹龙灯、赛龙舟等活动中的仪式反映了徽州人对地方“龙文化”的记忆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学习了《胡同化》,学生对民居有了崭新的理解:中国民居原来具有这般丰富的化内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我提出了。探寻本地民居化内涵。的建议,学生兴趣很大。经过调查了解和讨论表决,我和全班同学最后确定的课题是“徽州古民居楹联化内涵探寻”。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宝贵珍品,是徽化研究的对象之一。徽州古民居建筑中蕴含的化意味,主要体现在对古代美学的家居运用上,徽州古民居建筑依山傍水、顺应自然、浑朴简约、富于变化、精雕细刻、造型独特等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化中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中国儒家化的致用性、教化性。  相似文献   

10.
徽州传统装饰图案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其虚实相生与空白美、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图形符号的理想化与程式化及色彩的单纯朴素化等特征反映了徽州传统装饰图案与中国传统绘画在艺术特征上所具有的共性,并显示出徽州传统装饰图案所具有的“绘画特性”。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书档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在于历史上徽州民众强烈的原始文书档案保护意识,而这种档案保护意识与徽州历史上“健讼”的社会风气有着重大关联.  相似文献   

12.
化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类型。徽化是我国三大地方化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嚣物化赋存和深刻的精神化内涵,本拟从资源优势,市场走势,区位条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发展徽州化旅游的可行性,旨在将地域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化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南宋以降,徽州被誉为“程朱阙里”、“东南邹鲁”。儒学是徽州文化的实质,徽州文化是儒学的实践表现形态,二者的关系是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地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而中华文化又影响和指导着地域文化,二者呈现出互动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饮食文化学”是由阿洛伊斯·维尔拉赫仿照“逻辑学”和“日耳曼学”的构词法,从拉丁语“厨房”一词派生创造出来。本文介绍了“饮食文化学”的研究领域,分析了饮食与文化,“口味”的口头性和文化性,饮食、享受与交际的关系。这些饮食文化学中重要主题的研究是多视角的文化理解源泉,能在增进相互理解的同时加深对本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村落人文理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村落的人文理念是徽州文化的综合反映,对于徽州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表现为对“天人合一”理想的追求、强烈的祈福意识、对宗族意识的强烈推崇和对村落文化环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72-172
徽州方言的语音系统.最明显的是:声母中塞音、塞擦音多数地方以读送气清音为主;韵母中成、山一二等鼻音韵尾大多消失或转化为鼻化音;声调中,古全浊上声一般不归阴去;不少地方还有“n”化韵。  相似文献   

17.
清末和民国徽州民间的经济互助--以徽州会书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书是探悉清末和民国徽州民间经济互助的钥匙之一。徽州经济类型的“会”可追溯到宋代,到清朝极其普遍。它具有组织严密、操作规范、保障有力等特点,是徽州民间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古徽州是移民地区,北方移民把中原语音带到徽州,在徽州沉淀,成为徽州方言的主要成因。徽州方言中就保存着不少古词,甚至沿用古文。如“先”(先和)、“种种”(短)、“造化”(幸运)、大郎(哥哥)等等。  相似文献   

19.
古徽州是移民地区,北方移民把中原语音带到徽州,在徽州沉淀,成为徽州方言的主要成因。徽州方言中就保存着不少古词,甚至沿用古文。如“先”(先和)、“种种”(短)、“造化”(幸运)、大郎(哥哥)等等。  相似文献   

20.
徽学即徽州学,徽学是徽州学的简称。历史上曾经将徽州府学称之为“微学”,也有将新安理学和徽州学术称为“微学”的。但这种称呼只是临时性的或个别的,不是一种概念,同现在的徽学学科概念不同。徽学不是安徽学。徽剧是属于徽州的地方剧种,不是安徽剧;徽派篆刻是徽州地方篆刻流派,不是“皖派”篆刻;同样徽商也不是安徽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