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经常有许多教师通过邮件、QQ、电话或者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询问或探讨语文教学的凭借——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有一些学校希望我能为一线教师讲解优化语文教学设计的规律。《福建教育》为广大一线教师着想,邀请我将关于优化教学设计的想法诉诸笔端。今试图用浅显的文字,通过自己的教例表达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翻阅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略读课文从三年级的每单元一篇逐渐增加到四年级的每单元一至两篇、五年级的每单元两篇,而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总量比精读课文还多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上?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心中共有的疑惑。  相似文献   

4.
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和综合成果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读讲分析课文时善于捕捉写作规律,引导学生像课文作者那样,立意高远,紧扣主题,层次清晰,精辟选词,撰写出人人爱读的好文章。在指导作文的讲评课上,努力从范作中输送写作营养,在个别学生的败笔作文里总结失败教训。在综合述评中为学生拨开云雾找回灵感。  相似文献   

5.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开展。语文教育要力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只有溶入生活,才会具有生命活力。语丈是最凸现人文性,充满感情的,在语文教育中多为学生提供和生活拥抱,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可以点燃生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6.
符春燕 《云南教育》2008,(11):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对语言积累的丰富性、准确性和迁移性的把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人们在不同时期对课文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早在民国期间,小学阶段教材中的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易记易懂。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是一篇篇的毛主席语录和一条条空洞无物的口号,学生读了、背了,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恢复高考后,教育教学以考试为目标,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应试为中心,学生成了灌输练习题、应付考试的机器。  相似文献   

8.
作为“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成部分的文学社团活动,宜昌市在特级教师余蕾先生的指导下起步较早。近几年来,他们把文学社团活动纳入了“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研究的范畴,在“四大支柱”(刘国正先生语)的行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讨论中,语文教学受到了“祸国殃民”、“误尽天下苍生”的指责。语文教学界缘此反思而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至今已历时十年。2005年全国小语会组织举办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也鲜明提出了简单、扎实、真实的倡议。但时至今日,无大改观。  相似文献   

10.
每晚,当我快忙完家务活时,我那四岁的儿子总是来个见缝插针,“妈妈,今晚给我讲一个故事!(一般到最后都是贪心地要讲几个的)”小脸试探着在央求,一旦允可,阳光灿烂。我默思良久,想到了自己班的孩子,高年级了,按道理,他们的阅读应该比我儿子强太多倍啊,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测验结果常常是让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涉及方面多,综合性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13.
丁学政 《甘肃教育》2010,(16):48-48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由此可见,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教会学生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现笔者将初一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不少沿用多年的老课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材的变革,老课文的功能、作用乃至编排的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本期选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老课文新教法的问题,期望能给您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题的改革实验,是由宣武区育才学校小学部等 4所学校承担的市级规划的“九五”重点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2000年底,经专家组的鉴定,已经批准通过结题。该课题的研究项目不仅有实际意义,而且有理论价值。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发展小学生智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结合小学语文教改开展实验研究,也是对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措施。这里刊登的《思维·语言训练·关键期》一文,是摘编该课题实验研究报告中“内容与措施”的部分内容,供广大读者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秦 《学周刊C版》2014,(11):155-155
语文教学必须既教文,又育人.其精髓就在一个“导”字.导,涉及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概而言之,就是:导向、导学、导行.  相似文献   

18.
职业学校与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与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的特性、追求不应相同,职业性、实践性、生活性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与追求。本文阐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三大特性,论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9.
崔峦老师长期担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人教版小语教科书主编,并参与制订了1978年以来的多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语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正如吴立岗教授所说:“老崔的语文教学思想,最可贵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诠释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阅读崔老师的文集《求是·崇实·鼎新》,研究他的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思想,对总结近三十多年来语文教改所走过的历程,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对构建和谐的语文教育,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谁都知道,语文教学需要语文味儿,语文课堂要教“语文”。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却在教“课文”。在他们的意识中,课文就是语文。其实,“课文”与“语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课文也就是教材中二十几篇而已,而语文的内涵与外延则更为丰富,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文到生活,从阅读到文化等。凡是用语言概括的,用文字书写的,简而言之,都是语文。其实,编者也试图让教材立体化、课文语文化。然而,大多一线教师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毕竟受知识、地域以及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围绕课文而教,结果自然把语文越教越窄,导致学生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对一线教师来说,要让教课文真正成为教成语文,最重要的是方向、思路。简单地说,就是三方面的拓展:拓展生活、拓展文化、拓展阅读,从而丰富课文的内涵,拓宽课文的外延,从而让课文与语文对接,实现教材语文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