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而情感、态度与价值现在三维目标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本质的东西,作为历史教师应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实现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技能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要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重视情感教育,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重视丰富和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将认知因素与积极的情感因素有机结合,以增强认知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对情感教育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马艳层 《成才之路》2013,(20):65-65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青少年情感丰富,又易于冲动,容易做出偏激的事情。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现在的中学生都是"90后",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缺乏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历史教学中特别重视加强情感教育。一、教会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历史教学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完成智能培养、德育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牛棕 《考试周刊》2014,(22):108-109
<正>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充实完美的情感世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建立师生心理关系的实践过程。良好的心理关系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体验和评价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在体育教学中情感是  相似文献   

6.
杨云萍 《教育与职业》2012,(33):155-156
学生积极情感的教育对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精神丰富和生命成长,激发学生创造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借助适当的教具,较为真实的“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化学生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反应,也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因素,教学就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可见,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在课堂中如何做到情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如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能注重情感的作用,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不断汲取“情感养料”,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达成情感目标,最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下文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学生情感形成机制的形成和如何创设情境落实情感目标两方面所作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爱憎分明的活生生的人.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实施教育时,要想达德智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应该很好的利用情感教育这个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情感发展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来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0.
情感因素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人文主义价值观。蔡锋老师执教人民版《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从"展示教师的情感"和"发掘学生的情感"两方面着手,对情感因素进行了有效运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情感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情感、简洁生动的语言以及相关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健康高尚的情感.进而转化为意志和具体的行为。情感对认识具有促进作用.健康高尚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使学生最终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才;而低级的情感则会让人走向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伏军 《江苏教育》2013,(2):67-68
历史教学的现实困境凸显为"知识本位"牢牢占据教学的半壁江山,情感目标近乎"雾里看花",沦为"浮云"。历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价值追求是一种健康的审美情趣;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信仰;一种面向世界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关于情感和情感教育情感是人的精神生命的原动力,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  相似文献   

14.
汤桂林 《新疆教育》2012,(15):146-147
正在历史教学中,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寻找一份与时代相和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应用,或者说如何在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引下转变教学行为,发挥学科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相似文献   

15.
颜长香  卫伟 《考试周刊》2011,(81):158-158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程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能极大地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提升人的艺术修养。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而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周围事物产生的反应,缺失情感的人是没法真正拥有一个快乐、充实的人生的,历史这门学科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外,还有聚焦于学生情感体验的责任,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饱满的情感并引发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师自己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的表达以及与学生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指一个人对当前的一定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精神生活高度、多方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情感是由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个人的荣誉感、集体观念、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等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所面对的群体都是有思维有感情的,而情感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从中得到出肯定的积极的效应,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历史教育应解放思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构造丰富的情感效果;发挥教师的语言感染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落实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