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环境是人接受社会影响、社会作用的外部客观存在,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备因素。教育环境美化对促使公民道德内化的功能是显的。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要求只有内化为人们的信念,才能表现为公民外在的自觉行为,才能遵循道德、维护道德,进而达到道德自律。教育环境美化就是以新的道德教育理念,构建公民道德内化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陈敏 《师道》2007,(7):76-76
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公民道德教育资源。公民道德意识是道德养成的重要心理机制。德性的养成必须经过个体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促使个体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化,才能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动机,形成牢固的道德信念。在结合课程教学要求渗透公民道德教育时,  相似文献   

3.
陈敏 《师道》2007,(7):76-76
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公民道德教育资源。公民道德意识是道德养成的重要心理机制。德性的养成必须经过个体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促使个体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化,才能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动机,形成牢固的道德信念。在结合课程教学要求渗透公民道德教育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倡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对新加坡推行家伦理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揭示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对我国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教育是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公民道德教育并不是在操作层面上为公民道德建设寻求某种捷径,而是首先应该对当前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些基础问题和基本理念进行必要的哲学的反思和前提批判。只有这样,公民道德教育才有坚实的哲学根基和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6.
从公民道德教育的理念——自由、善与幸福出发,论证有限自由与道德理性的有限性,解剖公民道德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分析如何在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坚持个体差异中的社会普遍性。提出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与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富于民族情怀与世界眼光的世纪公民。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意味着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定条件下 ,在多元性与个体性之间必须建立一种新的道德整合力量 ,这种整合力量实际上就是个体的道德自律精神与社会的道德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纲要》第一次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把公民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目标管理结合起来的迫切要求。现实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归根结底也在于个体的主体性被忽视 ,主体的自我选择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未被开发 ;另一方面社会本身的道德管理系统功能弱化 ,法律、制度、单位管理与道德教育脱节 ,道德教育效果低迷。一公民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主体性教…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信念及世界观的催化剂。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情感教育得到高效率地发挥呢?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情感教育的“五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职责。本针对高校思想教育中道德资源从理念,认识到开发利用明显不足的现状,全面论述了道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要理清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与传统道德、资本主义公民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吸收传统道德和资本主义公民道德的合理、优秀的内容,摒弃其糟粕。要正确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标准之间的差异,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