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它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这为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打下了基础。尝试运用音乐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并就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作用进行分析,指出音乐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2.
杨生茂 《考试周刊》2014,(19):34-34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是使这门艺术达到高超的关键。精彩的导入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作者结合教学实例探索了介绍背景导入法、解题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设置疑问导入法和复习导入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要追求创造审美品味,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乐趣、志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理趣、意趣:领略音乐鉴赏的美趣、谐趣、雅趣,而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中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的情境教学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声音、图画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综合艺术学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多听少讲这一原则,引导学生沉浸到如梦幻般的音乐意境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创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之精髓“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对于音乐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1.导入性点拨导入性点拨是开始引入新课,并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点拨,它是组织好一节课的前奏。学生的学习本身就具有情绪性特点,因此,教师一开始就通过精心设计运用一定的点拨方式和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绪和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些探索,用优美的音乐装点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用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设置情趣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用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很易于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们进行情感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出恰当的结合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教  相似文献   

8.
陈小曲 《广东教育》2006,(12):35-35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味、了无生趣,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这砦艺术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那将会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孩子,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成功,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地。如何抓住学生喜爱艺术的心理,把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在艺术般的语文教学中感悟文化,享受幸福,以增加我们的语文教学的魅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借助音乐渲染情境,铺垫情感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音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铺垫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模式的先进教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高效课堂这个特定模式下,从课堂导入、追问点拨、语言熏陶、编排预设这四方面对课堂语文教学艺术进行了探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中得以验证。一、课堂导入艺术(一)音乐导入在课堂导入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可以加强课堂的渲染力。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非常凄美的词,可用邓丽君的《虞美人》导入,让学生走进这个薄命君王,绝代词人。《父母的爱》可以用《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导入,一首《感恩的心》写出了唱出了真情,唱出了爱,并在幻灯片上出现歌词,让学生走进情的世界。同样类似,《林黛玉进贾府》也可使用《枉凝眉》这首歌,让音符搭载情感。(二)故事导入课前尝试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要追求创造审美品味,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乐趣、志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理趣、意趣;领略音乐鉴赏的美趣、谐趣、雅趣,而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把精神集中到学习、理解课文中去,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发展及社会进步,我国教育领域正进行相应改革,广大一线教师开始关注课堂导入的价值和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堂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导入过程中自然过渡到学习状态,使学生以积极学习态度面对新的语文知识的教授。课堂导入不仅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还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本文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课堂导入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探究。  相似文献   

14.
<正>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它以审美为核心。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手段,创设一种亲切而富于美感的环境、氛围,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在音乐实践和音乐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音乐回归自然。一、让学生产生审美心境情境美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情境,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必然要讲究思想品德教学的艺术。本文旨在通过课堂导入、情景创设和师生互动等三方面具体阐述。一、课堂导入1.音乐导入,心旷神怡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音乐导入往往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自强自立"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使艺术与文学和谐地融为一体,既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热情,也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小学音乐自主探究式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认识当前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理论认识到实践运用,都在不断走向深入。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主渠道的重要方面。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及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形成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师教生唱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少、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现状。《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等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在课标中还突出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那么.怎样让学生体验到音乐课的艺术魅力呢?一、趣味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美  相似文献   

19.
对联艺术是一种浓缩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将对联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不但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凝练生动,创新和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一、运用对联生动导入新课恰如其分地运用导语,往往能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单纯依靠语言的感染,课堂气氛很容易陷于沉闷。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让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独特魅力,从而达到音乐美文共赏的目的。从感受美的角度来说,语文和音乐也是共通的。它们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艺术。音乐具体运用在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利用音乐营造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利用音乐进入故事情境,深化文章主题;利用音乐促进感悟课文,指导朗读。在语文课堂中恰当使用音乐,不仅能使语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对学生有着益智、扬善、求美和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