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常常用“授渔”来向教师的施教提出要求,这对“授鱼”的做法固然是一种否定与超越,但“授渔”也不免让我们产生困惑:不同的鱼有不同的抓法,不同地方的鱼也有不同的抓法,“渔”授得完吗?  相似文献   

2.
戴桂珍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27-129
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密不可分。只有丰厚扎实的授之以鱼,才有授之以渔的可能。然而,翻译课的教学主旨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此,在授之以鱼过程中必须注重适时地提升为授之以渔,营造“鱼”“渔”之间的旨趣。翻译课中的译例分析与译文比读的教学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梁碧群 《广东教育》2007,(10):35-35
教学不仅应该授之以鱼,还应该授之以渔.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仅仅是授之以"鱼"和"渔"就足够了吗?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成功之路必须从“心”开始,才能开拓语文学习的新天地.语文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使其养成终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让语文学习成为个人素质发展的需要.怎样让语文学习成为个人素质发展需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呢?教师用好以下几颗“心”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袁建 《天津教育》2003,(6):13-15
如果有教师问,我们应“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或许有人会笑他教育观念的落伍,因为“授之以渔”早已成为教师们大力推崇的教学理念。的确,两相比较,教师授学生以捕鱼之法,学生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鱼了。然而,从解决问题的最优化角度出发,笔者不禁要发问:一问:“授”对学生学习获得“渔”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渔”即捕鱼的方法,这里指学习方法;“授”即传授。“授之以渔”亦即“向学生传授捕鱼的方法”。毫无疑问,学习方法中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基本方法,诸如“三种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已…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就知识讲知识,就题论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而至之,讲评练习只对答案,这就是“授人以鱼”了。怎样才是“教人以渔”呢?按本人愚见,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规律,寻求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门经。这几年我在讲评  相似文献   

7.
所谓“自悟其渔”是相对于“授之以渔”而言的。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语言规律和掌握学习方法。用建构主义观点来说就是自我生成知识。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总是强调语文教学要“授之以渔”。然而,教授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否一定有用和有效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让学生掌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愿意掌握,二是学生能够掌握。如果不顾学生的愿望和接受能力“授之以渔”,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正如教育家伍德所说:“在课堂讨论中,通过某些程式指挥学生,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鱼·渔·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成绩,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它代表了语文教学中的三重境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借用“鱼·渔·欲”三个字来归纳。一、授之以“鱼”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重境界。长期以来,教师教书只须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遇到的疑难切切实实地解答出来。用授之以“鱼”的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二、授之以“渔”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吕武联  吕捷 《学语文》2003,(6):17-17
古人云 :“授人一鱼 ,中解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要求教师“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由此看来 ,教师是否高明 ,不是看他送给了学生多少“鱼” ,而是看他是否给学生以“网” ,是否教给了学生“捕鱼”的方法 ,现以语文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一、“教人以渔”的现状“教人以渔”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不难发现:课堂多了生动,少了主导;多了些开放,少了些封闭……为此我们欣喜与快慰,同时内心也隐隐有丝疑惑:在教学中,“鱼”当真就不必传授了吗?“渔”当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吗?可以肯定,“授人以渔”必须依赖“授人以鱼”,而在“授人以鱼”中又可以“授人以渔”。“鱼”和“渔”不可偏废,因为它们是形式和内容、肉体与灵魂、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我们不可能超越形式去获取内容,舍弃肉体而拥有灵魂,…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钓”的重要性。“钓”是什么?“钓”是过程、是方法。由此,联想到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张志公先生曾说:“读一篇文章,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文文字是怎样运用的.”而大多数教师只走了第一个过程,忽略了第二个过程.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更注重“授之以渔”. 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授之以渔”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品悟文章内容的同时相机渗透写法指导.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也需要得法. 一、把握教材本质,准确定位 语文教学好似带着学生看风景.为了能让学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并有所收获,许多教师在渗透写法指导时力求面面俱到,将一篇课文从遣词用句、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各个角度挖掘可以教学的内容,恨不得一个不落地全都教给学生,结果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使课堂显得臃肿不堪;也有教师盲目追求“流行”,为了进行写法指导而“写法指导”,将文本主旨偏离、扭曲.这样的教学后果往往是“华丽”了课堂,却“误教”了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教者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科学方法,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抓住知识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提高他们的语文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要靠培养学生的分析力、推断力、发挥力,使他们善于把已知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享乐无穷”,古人的教法,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之必要。给学生一条鱼只能“供一饭之需”,教给学生打鱼的诀窍,学生有了“打鱼”的本领,就可一生用之不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当“授人以鱼”而应当“教人以渔”。这就是:要求教者能居高临下地给学生点出知识的规律性以及知识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14.
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借助同课异构研究,旨在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同一篇课文的两种不同教法进行比较,并从文本阅读,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进行简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思考:以文本细读促领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散文阅读需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15.
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借助同课异构研究,旨在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同一篇课文的两种不同教法进行比较,并从文本阅读,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进行简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思考:以文本细读促领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散文阅读需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16.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古人这句话,很通俗地说明了授予方法的重要性。在课程改革中,教学策略侧重于“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成为区别语文教师是否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转化”在小数教学中的渗透枞阳县教师进修学校祝满华古人日:“授人以鱼,不知授之以渔。”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笔者仅就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转化思想方法就是把一种数学问题转化成另一种数...  相似文献   

18.
舒继青 《教学月刊》2002,(12):20-22
问题的提出。就授鱼与授渔来讲,授渔是根本;就知识与能力而言,能力是归宿;就教与不教这对矛盾的统一体来分析,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这一现代教学的理念应该说已被广大化学青年教师所接受,但如何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如何使理念在教学中尽快产生效益,需要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王晓云 《现代语文》2008,(10):79-79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还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老的话道破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做到优化组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阅读、写作还是听说活动,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突出和强调了语言训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注重语言训练呢? 一、走出传统的教学误区,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德国作家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这里“能力”就是方法。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