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赏识孩子,需要一颗爱心 当我们的孩子呱呱坠地时,小小的她,只需要我们一个小小的臂弯.在这臂弯里,她会感到安全;在这臂弯里,她会变得安静;在这臂弯里,她会获得温暖;在这臂弯里,她非常快乐.在生命的起点阶段,她对父母的要求只有这一点点.当父母倾情地对孩子付出这小小的臂弯时,就是对孩子小小的赏识.小小的孩子,上帝也会让她知道,她很重要.于是,她很幸福,即使在睡梦中也会露出令人心醉的笑魇.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街     
小编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童话,所以想象不甚丰富,不甚聪明。好在小编现在做着童话杂志,每天看着童话,随时和天下的孩子沟通着,交流着,不然真的再难享受想象的乐趣。在每每收到孩子诉苦的信时,小编总要为这些可爱的心灵感到痛惜:他们大多一生下来,就被父母计划着、想着法儿改造成他们想要的人。别的孩子学音乐,自己的孩子也得去学;别的孩子学绘画,自己的孩子也得去学;别的孩子周末去补课,自己的孩子也得去补。周内周外,孩子累得一塌糊涂,学来学去只是为了父母,而忘却了自己。他们在忙碌中失去了想象,失去了自己的童话年龄,失去了自我认识。他们时时随父母配合着学校,配合着教育,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而父母们也越帮越忙,直累得两鬓添霜。小编只想说,这种期望无可厚非,但得需要艺术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比目鱼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作者以一种虚拟的童话形式写出了父母的爱。比目鱼的父母对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终日里陪伴着她,生怕十七岁的她会发生什么不测。比目鱼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可父母还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她。但是,人不是长生不老的,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母亲就是这样离开她的。作者写比目鱼其实是写人的世界,是写人生的快乐不能总是依托在父母身上。父母的爱能促使自己更好地成长,但爱能给予并不能代替,爱还需要自己去创造,否则,爱终究会老死。就像母亲最终会老死一样。作者通过比目鱼的爱的获得和失去或者即将失去,…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市里谋生糊口。除了逢年过节,他们很少有机会和父母碰上一面,甚至有少数孩子盼星星盼月亮,盼到最后父母因种种原因还是没回家过年。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像荒草一样孤独地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01,(12):29-29
东方社会的父母都喜欢自作主张地为孩子订下远程生涯规划,孩子好像只有当医生、律师或工程师才算有前途。依稀记得三毛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她在写作文时,说她的愿望是当个捡破烂的,老师看了生气地叫她重写。最后,三毛才无奈地填上教员之类的通俗志愿。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而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只会造成孩子心灵成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冠豸 《小读者》2012,(7):17-20
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都没遗传给你呢?”她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一点也不在乎会不会伤害我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7.
一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儿  相似文献   

8.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别的孩子时,当孩子未如父母心愿时,不少家长往往或愤恨、或失望、或讥讽地说声"真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耳朵     
一天清晨,一个婴儿在美国纽约市一家医院里呱呱坠地了。“我可以看看我的孩子吗?”孩子的母亲幸福地向医生请求道。医生把裹着婴儿的小被包递进了她的怀里,移开包布,看见婴儿的小脸,她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医生不忍心再看,迅速转过脸去。原来这个婴儿生来便没有耳朵。他的妈妈给他取名叫杰米。一段时间过后,杰米的父母很庆幸地发现孩子的听力没有什么障碍,跟正常人一样。缺少耳朵,只是损坏了他的相貌,但是天真的杰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在父母的关爱下,他度过了快乐无忧的童年。光阴流逝,当杰米7岁的时候他走进了校门。…  相似文献   

10.
刘璟 《教育文汇》2014,(6):41-41
一个春日的下午,婷婷的外婆来找我。这几天正打算去她家一趟,老人先来了。 婷婷的父母都是聋哑人。老人曾在我面前唉声叹气地述说这孩子可怜的身世,每次说着说着就会泪流满面。奶奶这样的情绪想必也影响到孩子。婷婷在学校虽然有时也会像个男孩子,打篮球、疯跑、追逐,下课十分钟玩得汗流浃背,但她总没有别的孩子快乐,经常心事重重的。比如,当大家在热烈讨论父母时,他总是把头压得很低;读到描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他总是第一个小声地抽泣。  相似文献   

11.
冠豸 《小读者》2012,(Z1):17-20
其实,幸福一直都围绕在笨丫头的身边。一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都没  相似文献   

12.
5岁的叮叮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可是每天晚上,她还要挤在父母的大床上,就是不肯独自睡觉。有时,父母趁她睡着了,把她抱到她自己的房间里,可是不一会儿,叮叮准会醒过来,又跑回父母的大床上。孩子这么大了,为什么不愿与父母分房睡呢?叮叮的爸爸妈妈很是困惑。★恐惧心理。当孩子刚  相似文献   

13.
冯慧 《家教世界》2013,(17):55-56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市里谋生糊口。除了逢年过节,他们很少有机会和父母碰上一面,甚至有少数孩子盼星星盼月亮,盼到最后父母因种种原因还是没回家过年。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像荒草一样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儿也没有遗传给你呢?"她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一点也不在乎会不会伤害我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5.
别太关注她     
这学期小可转入我们中班,虽然她比别的孩子大一岁,但行为表现不如别的孩子,有比较明显的行为退缩倾向。当别的孩子边听音乐边进行歌表演时,她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当别的孩子都吃完饭时,她才吃了一点点。想到家长期待的目光,我对她格外关注,教学活动时经常注视她,游戏时总是拉着她  相似文献   

16.
也许是出于教师职业的缘故,我和丈夫从女儿牙牙学语起,就不仅重视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对她进行语言文明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接近最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我夫妇俩做到说话中不带脏字,也不说方言土语,而用规范、文明、生动的语言与孩子交往,让女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熏陶。当孩子偶而说粗俗的话,并说别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女孩。 那年,她5岁。 她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无论学什么她都比同龄人慢好几拍,在同龄孩子里显得很卑微。她不爱和别人讲话,也没有人主动和她讲过话,更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放肆地玩耍。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04,(8)
美国华裔体操名将马思明,以她小小的十七岁的年龄,就获得了全美运动会体操全能金牌。她的教练这样评价她:“我认为她是美国最好的体操选手,她有能力把握每一天的时间。”马思明的时间表是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出门,六点四十五至七点做暖身运动,然后练习到九点半。十点开始学校的正规课程,下课之后再去体育馆练习,从四点一直到七八点,才开车回家做功课,并在十一点就寝。也就是说,当别的孩子还在被催着起床,或坐在床边发呆的时,她已经做完暖身运动。当别的孩子正在浴室里挤青春豆和吹头发时,她已经在平衡木跳跃。当别的孩子正在电视前吃着…  相似文献   

19.
<正>话题缘起:一个女生的家长在孩子读过童话后很担忧地对我说:“我很不希望她读童话,特别是看她读到‘王子和公主正在深情地牵手,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时我就很担心,现实生活哪有这么美好。”我想很多大人都误解了童话。童话是什么?是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月亮会和他们说话,风儿会和他们捉迷藏,花花草草会跳舞,小猫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美好的,万物皆有灵!我们不妨走进孩子们心底最纯净、最美好的空间,通过童话了解儿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聊聊童话吧。  相似文献   

20.
刘捷 《母婴世界》2014,(12):124-125
个案分析: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偷东西,每次偷东西她的父母都会很凶地打骂她,但是,孩子反而越偷越凶,最后只能来做心理咨询。在咨询室中,我跟孩子聊了很久,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原来孩子小时候是非常受父母宠爱的,但弟弟出生以后,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弟弟的身上,平时对她不闻不问。孩子非常痛苦,她觉得父母不爱她了。于是,她就做很多奇怪的事情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但是效果很小。在偶然中她发现当她偷东西的时候,父母会打她骂她,她能够从打骂中感受到父母还是爱她的。从此,偷东西就成为她吸引父母关注的一种手段,因为对她来说,她宁愿父母打她骂她,也不希望父母忽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