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020年前适龄人口变化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本文对2020年前我国适龄人口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高等教育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应控制在1.1%~5.5%之间为宜。到2020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将开始向普及化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2.
毛勇 《江苏高教》2006,(3):29-31
在过去的50多年里,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剧烈波动。本文在对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及中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回顾的基础上,对影响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进行了分析。决策者应考虑国情,科学地看待人口因素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是决定高等教育规模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出生人口数计算适龄人口预测模型和小学入学人口数计算适龄人口预测模型的比较,获取真实、准确的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参数。依据在校生数和毛入学率两个重要指标衡量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并预测未来十年在校学生数量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1%左右,到2020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将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人口结构、GDP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人口结构中的第二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和第三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着显著影响.通过构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预测模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在2008年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逐年下降,这将导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年增长率在2.5%左右,到2020年前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我国将初步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等教育信息化。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是应考虑适度控制规模,还是保持当前的快速发展速度?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等教育信息化。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是应考虑适度控制规模,还是保持当前的快速发展速度?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现代统计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了数据拟合和回归分析原理,分别建立了基于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和在校生数量预测模型,并根据建立的第三产业结构指数分布预测模型,利用Spss及Excel预测了2010~2025年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进而探讨了适龄人口变化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晓艳 《职教通讯》2015,(10):37-41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是高等教育学与人口学交叉的研究领域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21世纪初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变化,尤其是2008、2009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达到峰值之后的持续下降,必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在这种影响下,高等教育可能产生一些与之相关的发展趋势变化。通过梳理适龄人口变化,了解适龄人口对高等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在适龄人口变化语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人口—教育—经济"是一个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系统。加快吉林省高等教育发展,实现高教强省目标,应审视分析"人口新常态"背景下吉林省人口增长缓慢、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人口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等诸多变化对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处理好人口和教育的关系,处理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通过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改革投入方式等措施,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河北省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7.85万剧增到2011年的48.53万,高校数量由48所增至110所。通过对河北省未来10年的人口预测分析表明,未来几年普通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快速减少,到2015年将降至374.51万人,不及2008年峰值725.27万人的52%;适龄人口迅速锐减与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剪刀式"发展趋势,将导致高考录取率在2015年突破百分之百,千军万马拥挤"高考独木桥"的历史行将结束,高等学校将面临生源短缺危机。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北京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增加,外来人口、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尽管北京人口集聚,但高技能人才却严重短缺。这些人口变化的新特点决定了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逐渐扩大,生源构成更加多样化,招生方式也更趋于灵活。  相似文献   

12.
人口变化视角下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北京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增加,外来人口、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尽管北京人口集聚,但高技能人才却严重短缺。这些人口变化的新特点决定了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逐渐扩大,生源构成更加多样化,招生方式也更趋于灵活。  相似文献   

13.
陕西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在2000—2020年间的变化为单峰曲线,2008年为高峰,人口为403.35万人。预测201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为120万人,毛入学率约30%。"十一五"期间规模扩大新增配套办学条件需经费73亿元,其中民办高校需16亿元。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在总量上可满足发展的需要,但在结构上需要调整,在质量方面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   总被引:129,自引:0,他引:129  
精英教育机构不应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为减轻大众化给精英教育机构带来的压力,在高等教育增长的规模速度和增长方式上,应变"控制发展"或"加快发展"为"适度超前发展",变"内涵式发展"为"外延式发展"或两者并重,以外延式发展为主。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  相似文献   

15.
谭诤  刘洋  涂鹏 《江苏高教》2021,(1):57-63
回溯近20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历程,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整体而言,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方式以2008年为分界点,呈现出明显的外延式跨越发展转向内涵式稳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普通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发展看,2006年是分界点,之前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重心是专科层次,之后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逐渐成为规模增长的重心。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看,2006年是分界点,整个普通高等教育弹性系数及各层次教育弹性系数均大于1,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之后则相反;比较而言,专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和敏感性要强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阶段,可适度提高专科和研究生层次规模增长比例。  相似文献   

16.
作者运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起来的普通高校录取率GM(1,1)预测模型进行计算,发现在普通高校持续扩招的背景下,由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渐减少、高校生源从多种渠道流失,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录取率到2023年将会出现“百分之百”现象,届时普通高校将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为了保证普通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必要进行前瞻性规划,适当放缓普通高校的扩招速度,创建模式多样、富有特色的高等院校,切实提高普通高等教育质量,并积极拓展海外生源。  相似文献   

17.
基于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的大学在校学生数量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1983-2009年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的增长趋势图可以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表现为一种S形增长,为此构建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并结合1983-2009年数据对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略高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值,它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规划值的科学性,也说明了高等教育规模规划存在微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知识失业问题在近些年日益突出,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式为我们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膨胀从而形成知识失业现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以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式为基础构建的基于两个部门(职业技术部门和高等教育部门)的人口流动模型表明:宏观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微观上高等教育的学科设定以及办学规模要及时地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进行调整,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笔者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视角,对青岛市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十五"青岛市高职教育实现了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跨越式发展;"十一五"青岛市高职教育发展的环境条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内涵建设成为"十一五"青岛市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十一五"期间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突破瓶颈,即:转变教育观念,激发企业热情,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专业调整,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