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连海 《高中生》2011,(16):20-21
话说乾隆五十九年,乾隆终于忍不住了,他一定要立太子了。为什么立太子?乾隆刚当皇帝的时候就保证过,他当皇帝的时间一定不能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康熙爷当61年,他不能超过60年。乾隆五十九年,他就当皇帝60年了。雍正死的那年他就当了一年了,但那是按雍正年号记载的。乾隆五十九年他已经当了60年皇帝,按照规矩他应该选太子。他这个太子应该在哪天之前选出?旧历的十月初一。这天是鬼节,在这一天之前,一定得公告天下新皇上是谁。在这一  相似文献   

2.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皂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3.
皇位继承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君主专制、万世一统政治制度,它起源于氏族时期,经过不断发展和衍变,最终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继承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十二位皇帝,除后期的同治帝和年幼的宣统帝没有多少政绩外,其余的皇帝均比较勤政,都有一番或大或小的作为。尤其是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连续六位君王,都是有雄才大略的明君。究其因,这与清代严格的皇室教育、独特的皇位传承制度以及贯穿始终的内忧外患等因素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奥六世为了获得男性继承人,缔结过四次婚姻,违反了教会法关于婚姻次数的规定.教会虽有反对的声音,但最终对此表示理解并做出有条件的让步.利奥六世的"第四次婚姻案"是拜占庭帝国皇位继承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案例,对拜占庭帝国皇位继承制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这期间,术语"生于紫色寝宫的"与继承权联系了起来.与之联系的公共庆...  相似文献   

6.
孙吴太子师傅制度是汉、晋间太子师傅制度演进中的重要环节。黄武到赤乌四年间,是孙吴太子师傅制度的草创期,此时太子二傅设置不常,权责有违东汉旧制,以将相名官辅弼太子,但未加太子师傅之号。赤乌年间以后,太子二傅常设,并依东汉旧制权责分工,亦出现由将相名臣兼任的新制,说明太子二傅除教授学问、管理官属外,辅弼职能的增强,这一倾向与新制为两晋所继承。此外,从任职者的资质来看,二傅由名儒名士出任,且基本上常由流寓、江东两个士人群体同时并任。从结果上看,出任太子师傅的江东人士基本不得善终,这与孙吴信赖流寓之士,疑惧江东名族的政治路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古时候以皇帝名义颁布的文告称为圣旨,圣旨上要盖上代表皇帝权威的印章。皇帝的印章用玉雕刻,称为玉玺。玉玺有许多个,盖在各种不同的文书或文告上。其中有一枚玉玺特别神圣,老皇帝临死的对候,要当着众大臣的面亲手交给继承皇位的太子表示把天下传给他了,这枚玉玺被称为传国玉玺。  相似文献   

8.
蒙古帝国(包括元朝)的皇位继承问题是引发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重大问题,皇位争夺又直接影响到都城的变迁。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后,这种矛盾达到高峰,甚至出现两个皇帝并存的局面。大都城的营建,既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产物,也是一系列偶然政治事件的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政治事件的分析研究,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说明大都城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元世祖是蒙古帝国向元朝转变时期的关键人物,大都城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都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遇物而诲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有作为的封建皇帝。太子李承乾是法定的皇帝接班人。李世民深知,太子的德行、治国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因此,他非常重视对太子进行教育,而且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有一次,他对身边的侍臣说:“我教育太子的方法是‘遇物而诲’。”侍臣不大明白,他就对此事作了解释。他说,我和太子一起吃饭时,我就对他说:“老百姓种庄  相似文献   

10.
《史记》、《汉书》所记载的周亚夫固争汉景帝废栗太子之事,引人注目,历代评论者甚多。从汉景帝废栗太子和周亚夫出任丞相的时间看,周亚夫不可能以丞相身份固争栗太子之废,实际上数争栗太子之废的是太子傅窦婴。周亚夫之死与固争废栗太子也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他多次违背汉景帝的旨意,为皇帝所厌恶有关。同时汉景帝有意识地要为其太子扫清政治障碍,周亚夫才被借机逮捕入狱,被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读写》2010,(12):136-136
86岁高龄的香港作家金庸,于2010年9月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获得了指导老师麦大维的高度评价。身为华人领域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及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金庸为什么还要在如此高龄的时候去争取博士学位呢?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追求的不是学位,而是学问。并且自己的博士论文一定要有创见。金庸的博士论文研究唐代盛世时期,东宫太子继承皇位制度,分析太子继位牵涉的宫廷政治及权力斗争。  相似文献   

12.
李芳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4):118-121
继承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继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不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继承制度犹如是年代久远的传统文化宝藏,都值得人们去发掘探寻.比较我国唐代与古罗马的继承制度,两者存在既有共性又相区别的形式.在继承内容上,唐代以身份继承为主,而古罗马是以身份继承发展至财产继承.在继承方式上,我国唐代继承制度以法定继承为主,而古罗马继承制度是以遗嘱继承为主.在继承主体上,我国唐代女子继承权受限,而古罗马继承制度中继承权男女平等,因此研究这两种不同的继承制度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朝前期皇位继承制度不稳定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李氏一族重武功及唐初权臣之政治地位两方面分析了唐朝前期(玄宗以前)皇位继承制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即李氏一族自北魏后世代为将,而且与少数民族有很深的渊源,因此选择嗣位之君.有“择勇猛者立之”的倾向;唐初关陇军事贵族与山东士族在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双方均欲拥立嗣君,以得元勋之功。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45):31-32
在北宋早期,曾发生过两次皇位继承风波,一次是众所周知的"烛影斧声"宋太宗继统疑案,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真宗即位时期。首先,本文考证宋太宗即位时留下的千古谜团。在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后,大胆得出宋太祖死于宋太宗的谋杀,宋太宗非法即位的结论。其次,本文以真宗继统风波为切入点,分析朝廷中各种政治势力在立储问题上展开的角力,以及宋初确立的皇位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因为宠爱戚夫人,而打算让与其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代替太子。时任太子太傅的叔孙通听说了,立刻面见皇帝,劝谏道,从前远有晋献公、近有秦始皇都因为废立太子不当而致天下大乱,自取灭亡。现在太子仁义忠孝,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吕后与陛下患难与共,怎么可以背弃她呢?说到激动处,叔孙通竟以头抢地,"陛下一定要废掉嫡长子而扶立小儿子,  相似文献   

16.
谥号加孝,是对皇帝孝行统治的一种评价。唐前期皇帝在继承汉朝孝治天下的基础上,把皇帝孝行和孝行统治这种意识自觉发展到孝行观,通过对唐前期皇帝谥号的变化分析可知,谥号加孝、躬行孝道和孝治天下,是从名位制度到实践层面对皇帝孝行观进行阐释,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皇帝实行孝行统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对中国当下的学术产生了影响,这种理念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诸多领域.本文以西晋郊祀制度为例,揭示儒学作为大传统如何规范皇帝亲祠、规范郊祀制度,从而使秦汉以来神仙方术与民间淫祠杂祀等小传统淡出郊坛.  相似文献   

18.
赵忠心 《河北教育》2008,(12):46-46
在古代,皇帝被称为“天子”,即天的儿子,地位至高至尊,因此,从来不会轻易向人承认错误、赔礼道歉的。然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却是诚心诚意地向太子的老师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19.
“过秦”是贾谊论太子问题起点。汉初有关皇位继承的几次波折与时人的舆论构成了贾谊思考的语境。贾谊解决太子“谕教”问题的思路是,将太子所处的人际环境以设置“官人”的方式制度化;以“傅人之道”谕教太子。这两者的设想都是针对时政而发。  相似文献   

20.
赵悦意 《高中生》2011,(1):61-61
传说在公元193年,当时的罗马皇帝柏提那克斯被他的近卫军杀害.而想大捞一把的近卫军士兵对皇位进行拍卖,一个叫狄第乌斯的富翁拍得皇位并给了每名近卫军士兵一笔钱。然而皇帝的位子还没坐多久,这位赢家便被从远方赶回的罗马军队赶下了台,并得到了“赢者诅咒”——被砍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