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书法的标志性与现代标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汉字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宝藏,也是中华民族最有全球效应的视觉标志。而中国的书法本身同时也具备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具有较强的标志性和高度的艺术造型价值。在本文中我将会以中国的书法艺术为主线就其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文化标志性对作为视觉传达的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和渗透作一次粗浅地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标志设计中突出的主要设计元素,其图形符号、色彩的视觉元素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有效的形式语言与手法。在标志设计中.设计者无不在字体设计上精心创意,使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焕发出丰富的效果和浓烈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3.
金鑫 《科教文汇》2009,(21):259-259,263
标志在传播的过程中,通过视觉的符号形式语法和语构,把标志符号的外在形式和内含信息传递给大众。设计师作为标志符号的设计者和信息的传播者,解读现代标志与传统符号形象、意义的互动关系并对现代标志设计地域文化性语境中传统符号应用形式进行研究,既可丰富图形符号的语义,使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又可尽量减少这种语境带来的语义误读。  相似文献   

4.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人类用以记录文明的工具和传播信息的载体。文字和图形一样同属视觉符号,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设计主要承担着信息传递视觉化作用,是视觉传达中进行视觉沟通的主要媒介物。研究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并探讨其时代特征和美学风格,总结汉字字体设计的理论,将促进汉字字体设计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从而充分发挥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四宝 《科教文汇》2008,(8):186-186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人类用以记录文明的工具和传播信息的载体。文字和图形一样同属视觉符号,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设计主要承担着信息传递视觉化作用,是视觉传达中进行视觉沟通的主要媒介物。研究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并探讨其时代特征和美学风格,总结汉字字体设计的理论,将促进汉字字体设计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从而充分发挥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标志设计的传统符号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在传播的过程中,通过视觉的符号形式语法和语构,把标志符号的外在形式和内含信息传递给大众。设计师作为标志符号的设计者和信息的传播者,解读现代标志与传统符号形象、意义的互动关系并对现代标志设计地域文化性语境中传统符号应用形式进行研究,既可丰富图形符号的语义,使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又可尽量减少这种语境带来的语义误读。  相似文献   

7.
张钟灵 《中国科技纵横》2010,(8):216-216,158
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现代视觉设计作为一种现代视觉语言的传递方式,其特点就是不断创新和求变。虽然视觉设计中固守的旧有法则不断被打破,但无论基于文化还是商业的角度来审视,设计领域中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还是具有深刻民族文化特征的作品。汉字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是本土视觉设计作品中民族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基于汉字“形”与“义”两大特征而进行的字体设计在本土视觉设计研究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保持和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特征,不仅仅要思考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更要寻找本土视觉设计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契合点,结合中国民族文化的大背景,充分发挥汉字的形义特征,凸显本土视觉设计中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标志的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具有表现性和可认知性的特性。标志设计将传达给受众的信息要高度地概括与凝练,并运用一种简洁的形式来表达,标志设计即运用视觉符号的某种象征性,以其简单易懂、易识别的特性来传达信息。由于标志具有其识别性的特征才能在推广应用中发挥出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因此,标志设计的图形表现与视觉传达中的识别性则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标志设计是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占较重要的地位。标志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是企业形象、特征、信誉、文化等的综合与浓缩。标志的文化内涵是体现标志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受到重视。以著名的标志为例,从标志设计的渊源、设计方法、标志寓意以及企业的发展历史等各个方面,探究标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视觉符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传承着人类艺术繁衍的脉络。动画艺术作为一种时尚艺术,兴于现代,但却起于原始。在技术上,动画艺术经历着现代文化的洗礼,但在形象造型上却欠缺着一定的艺术底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动画片,无论在题材内容的思想性还是在视觉造型的艺术性方面,都需要挖掘传统的视觉文化。视觉符号艺术在动画造型中起到了从内涵到形式的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1.
芮蓉 《中国科技纵横》2014,(20):283-284
标志是视觉语言符号,能够以其特殊的视觉效果传递明确信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形象、文化以及经营战略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幅组图,更是一种象征品牌内涵的艺术。如何设计出令人印象深刻且蕴含现代设计风格的标志,是本文主要探索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谢石党 《科教文汇》2014,(18):84-85
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也是广告图形中的重要类别,在视觉传达的学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标志的设计表现、设计步骤和创意思路已有相当成熟的论述,有的从首字母等图形的角度进行视觉表现归结;有的从设计的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分解;有的从VI设计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的角度组织学生从项目的接触到完成的过程进行分析,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魏坤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96-97
优秀的品牌标志设计能够促进品牌传播,品牌标志在品牌传播中有着重要地位。一个优秀的品牌标志在具备独特性、注目性、通俗性、艺术性等基本原则的同时,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不容忽视。以分析宏基、联想、中国电信等民族品牌为例,了解分析了中国品牌设计与传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罗国莹 《科教文汇》2012,(14):95-96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赋予了汉字极为丰富的内涵,早在西汉就有"字如其人"之说,意方见字如见人。当前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学生写字结构不正确、笔顺错乱等现象较为严重。基于对当前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了提高农村小学写字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朱亚 《科教文汇》2014,(11):132-132,15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文化资源。要形成现代与历史相结合,世界与民族相融合的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设计师们必须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会民族艺术的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继承和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家居设计中,形成既具有民族特色的,又为世界所接受的家居设计风格。中国传统的符号,运用在家居设计中也会产生非常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丁瑛瑛 《科教文汇》2011,(6):207-208
商品房如同一件商品,经过营销策划后推出市场前,都必须通过有效的宣传渠道和方法将该项目的信息传达给目标消费群。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形象对商品房进行包装来打动消费者,也是商品房营销推广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可视的视觉符号经过统一、系统化的识别设计,塑造一个独特的,有别于其他商品房的视觉形象。通过项目视觉形象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可度,对促进销售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保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课题。传统村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很好地保护与治理。运用法律武器,以科学为指导,化无形为有形,借力文化产业,综合开发,让传统村落舒适怡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将创意设计作为促进自主创新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持续实施"G"标识(Good Design)制度等奖励表彰措施以及实施"感性价值创造"国家战略和全民运动、支持中小企业采用创意设计和立法防止不正当竞争保护设计知识产权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企业自主品牌的培育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给我国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莉 《科教文汇》2020,(1):57-58
教师将汉字文化引进古汉语教学,提取古汉语课程中的汉字知识,促使古汉语教学与汉字文化教学互相融合,相辅相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古汉语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古汉语中的汉字知识,深化学生对古汉语和汉字文化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古汉语常用汉字、汉字字形结构及汉字人文蕴意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如何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教学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20.
政府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实践层次,是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落脚点。在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程度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政府的行为文明,主要体现在诸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政治文化、地区生态经济因素、地区政治关系以及体制转型等方面。无论从哪一方面入手,都凸显了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政府行为文明之路前行的艰辛。从传统社会文化方面来谈,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社会习俗和政治文化转型方面。因此,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