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涉及到家庭的根本利益,还涉及到国家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增长等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存在的问题,对当代农村大学生就业理念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指出了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农村大学生就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的格外关注,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这一难上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来自农村”与“身为女性”的双重枷锁下,农村女大学生越来越成为就业边缘化的特殊群体。本文主要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就业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独立学院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琼 《科教文汇》2012,(10):190-191
独立学院农村大学生是社会就业弱势群体之一,如何有效解决他们的就业困难问题是摆在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对独立学院农村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就业困难原因,并就化解这一困境做出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化增加了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带就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工结构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的问题,而且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产业经济拉动和国家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前景乐观,但创业比例依然较低,面临种种困境,亟需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5.
任芹 《科教文汇》2012,(6):189-190
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然而对已经就业的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状况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对此,本文运用格兰诺维特划分强关系和弱关系的四个方面的尺度对已经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状况进行了实证的分析,希望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已在城市中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现状,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社会关系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借助Eviews软件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进行了logistic二元选择回归分析,厘出了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得出了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陕西地处全国的中西部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较多,陕西高校大学生具有贫困生源地学生数量多、农村学生多和女生人数相对较多的特点。面对全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和陕西"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陕西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迟滞仍然是制约陕西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带一路"倡议对转变陕西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十堰市高校为研究样本发放问卷,并根据调查样本数据反映高校毕大学生对于农村就业意愿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诸多大学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了解甚少,不愿去偏远地区工作,同时存在对自身择业就业方向定位不明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要加强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教育,并与有关部门联合协作为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提出合理化的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已引起社会各界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贫困农村女大学生,作为女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和家庭出身的不利处境,更容易遭遇就业困境,造成不良影响,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全面分析其表现和出现的原因及背景,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华夏星火》2008,(6):71-73
大学生"村官"大有作为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到任后,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摸爬滚打、锻炼成长,干事创业、实现抱负,既有利于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的结构,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就业,为社会  相似文献   

11.
刘玉 《科教文汇》2012,(10):194-195
本文从社会、学校、学生等方面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实现突破和转变,进一步创新工作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旨在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苏凤启  卞成德 《科教文汇》2012,(5):192-192,20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激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因在就业的各个环节中遇到比非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多的困难.本文调查了温州市三个主要高校的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田米香 《大众科技》2014,(6):258-261
社会转型、高校扩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年凸显。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身处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显得更加脆弱,在愈演愈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更容易陷入多种困境。关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就必须关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找出其就业竞争能力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从而为民族地区贫困大学摆脱就业困境、顺利就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成圆 《科教文汇》2021,(12):22-23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由于毕业生就业观念缺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毕业生基层就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因此,构建毕业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引导毕业生实现职业理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要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一条重要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制约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江西实际提出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促进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招生与就业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毕业生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高校招生质量的好坏,也关乎高校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上的理念与政策创新非常关键,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改善高校学生的就业状况,才有可能满足市场就业需求,提高招生质量,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就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理念创新这一论题提出了新的观念,从就业与创业的内涵入手,探讨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能缓解就业压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促进招生与就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采用UPI中国修订版进行测评,分析出现学业预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在出现学业预警的新生中,43.1%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5.5%的学生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农村生源及贫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生源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探讨及时加强对这几类学生的引导、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