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许晨晴 《文教资料》2014,(36):95-97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世界,通过荒诞的表现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从主角格里高尔与周围的人、与生活的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关系的变化,用外化的主观感受进一步表现"异化"的主题,加深了人们对于在这个整体异化的社会中个人反抗的苍白无力,最终仍会被吞噬的悲剧命运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变形记》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很难解读,它对读者是一种智力情感上的挑战。《变形记》是一个现代寓言,我们能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它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49-150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作者用寓言的方式概括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异化,表达了一种生活现象的认识。作者通过这个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以至于被"异化"的现实,以及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从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和作者个人内化的角度对《变形记》进行探讨。从而了解卡夫卡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问以及对现代人的生存价值、生活困境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寓言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派文学具有明显的寓言化倾向。本文着重分析了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这个寓言形象,并尝试地将《变形记》的寓意从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加以阐述:以作家遭遇为基础的小人物的孤独感和灾难感,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疏远而冷漠的关系;人的异化主题。本文还分析了《变形记》表达手法及风格的寓言特色,并将《变形记》与《美国》、《审判》等卡夫卡其它几部小说就寓言特色方面作了系统比较。  相似文献   

5.
中国清朝作家蒲松龄的《促织》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都是小说,都写到人化为虫子的故事,都极富想象力,都揭示了社会的不合理,且同为脍炙人口的名作。本文侧重探究两篇文章的不同。《促织》是文言短篇小说,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而《变形记》是现代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虽为短篇,而篇幅颇长,且带有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变形记》简介《变形记》是奥地利现代著名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揭露了当代社会中人在重重压迫下无法掌握自己命运以至被“异化”的严酷现实。主人公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负下,由人变为一只大甲虫。乍看似乎荒诞不经,但正是通过变形这一象征,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在当代世界  相似文献   

7.
一、文本外围:“推向”驱动与文学预备中介:“社会-家庭/个体”阅读框架的建构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卡夫卡的《变形记》以节选的形式呈现,这在篇幅有限的必修教材中,对外国文学名篇的推介,体现了编者对外国现代小说的重视,而在众多外国现代小说的名篇中保留卡夫卡的《变形记》到高中语文教材中,这与卡夫卡小说个体孤独的表达深刻长远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世界的想象与理解应该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中主人公的变形对其家人造成巨大痛苦的分析,及小说内在艺术特色的阐述,展示了作家对现代社会人的极端孤独与寂寞感的精辟描述,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抨击。  相似文献   

9.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从《变形记》看作家的人文情怀《变形记》是生前默默无闻,死后风靡欧美文坛,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大师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记述公司小职员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负下异化成一只大甲虫,被亲人唾弃,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故事,展现了西方社会中下层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承认西方现代文学作品《变形记》中荒诞的真实性的同时,剖析了荒诞产生的原因,并呼吁现代社会人类应正视荒诞,拯救人性。  相似文献   

12.
陈玉秋 《现代语文》2007,(10):42-43
人教版《高中语文》入选了几篇外国文学作品——《墙上的斑点》、《百年孤独》、《变形记》、《等待戈多》,这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入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曾经说过:“如果举出一位作家,能和四大名作家并列的,那么,卡夫卡是首先令人想到的名字。”的确,卡夫卡所写的《变形记》、《城堡》和《判决》等多部小说,让我们看到的是作为现代派鼻祖的卡夫卡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他那篇举世瞩目的《变形记》。  相似文献   

14.
《母猪女郎》与《变形记》在故事类型上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人变动物的故事类型;在主题上,也都涉及到现代社会中的异化问题。但在主题的构成中,《母猪女郎》有诸多不同于《变形记》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爱情、政治等,并对相同问题也作了不同的处理,这表现出作家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及对现实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的创作建立在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虚拟的艺术观基础之上。生活是实,文学作品是虚,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由实生虚、用虚来表现实的过程。日记记录了卡夫卡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透露出他创作的秘密: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变形记》、《诉讼》和《城堡》等代表性作品在总体构思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但本质上又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的创作建立在学是现实生活的虚拟的艺术观基础之上,生活是实,学作品是虚。学创伤的过程就是由实生虚、用虚来表现实的过程,目永记录了卡夫卡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透露出他创作的秘密“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变形记》、《诉讼》和《城保》等代表性伤口在总体构思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但本质上又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长篇小说《城堡》,和他的《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贯穿着社会批判的题旨。人在现代生存环境中的精神孤独,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内心深处的悲凉与凄苦,就在于被遗弃的境遇中的孤独。《城堡》中的k也有不被社会接纳而在多舛命运中跌摔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现当代的世纪病,  相似文献   

18.
《变形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最有影响的小说之一。小说从主人公格利高里毫无原由地变成了一只甲虫这一看似极为荒诞的情节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与自我、以及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变形记》对于个体自身的存在、以及个体与其他存在者的关系的揭示,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意蕴;与此同时,它也对二战前后广为流传、极具影响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提供了某种借鉴。因此,为了使学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和马尔克思是近现代西方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星辰,中学语文课本节选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变形记》与《百年孤独》。在作品中他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反映出人类生存的某种精神状态——孤独。1.孤独的背景无论是《变形记》还是《百年孤独》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存在的孤独感,但二者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单元,共选入四篇文章,依次是《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节选)》《百年孤独(节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显得有些"另类",带有叛逆色彩。因此,鉴赏这类作品,不能用传统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