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道德选择的现状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选择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作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道德领域中的种种冲突日益明显,道德选择问题也就更急切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我国当前道德选择的突出特点是:道德选择可能性扩大,道德选择状况呈现多层次性,道德选择主体意识觉醒及非理性选择现象的存在,这是由道德价值冲突,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等原因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价值中立、西方化思潮逐渐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中小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道德价值观也出现模糊化、世俗化、功利化等特点,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根源、路径选择以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道德选择问题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亚里士多德、康德等西方伦理思想家都对这一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具有实践理性特点和以成就高尚道德人格为旨归的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诸多思想家也都十分关注道德选择问题。先哲先师谆谆教诲人们要“立德,立功,立言”。孔子曾感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主张人们要注重品德修养,发奋学习惩恶扬善。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有道德;人的行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关键在于人的行为经历了道德选择的过程。因而道德选择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关注道德选择,不仅应从实践层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选择问题作出具体、现实的分析,更应从形而上的或价值论的视角对道德选择的哲学依据进行追问,探讨道德选择的合理性问题。王敬华博士的《道德选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书,从价值论的视角对道德选择问题进行了整体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关注道德选择的实践研究,而在道德选择的价值研究方面相对不足的现状,是一本值得肯定的学术专著。王敬华博士的《道德选择研究》一书,在明确选择与道德选择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求真”和“趋善”两个方面分四章节论证了道德选择的本质、根源、条件...  相似文献   

4.
刑事司法行为是法官依照法定审判程序行使司法审判权的活动,这一过程体现了法官对刑事案件进行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基本观念的选择,因此,道德为法官公正裁判提供了价值标准,是实现刑事司法行为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有利于刑事司法判决更符合人性要求。但是法治社会下法官不能以道德标准代替法律标准,应当注重把握刑事司法中道德影响的合理限度。  相似文献   

5.
经济和道德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五点。第一,经济决定道德,道德是经济的产物;第二,道德是社会经济的动力源;第三,道德能降低交易成本;第四,伦理道德是经济行为的价值导向和目标;第五,经济行为是伦理道德规范的实践源泉和载体。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行为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可能涉及道德原则的冲突,从而陷入道德困境之中。道德困境的存在意味着伦理学不能为人们的行为制定完备的准则与规范,而需要行为主体培养自身的道德判断力。但是,无论是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经验判断力,还是康德所主张的反思判断力,都不能解决道德困境。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的判断力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也不会压制行为者的道德动机,为解决道德困境问题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孙勇 《中学教育》2009,(6):61-64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道德境遇广泛出现,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对道德境遇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指导人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本文从道德高标行为入手,尝试用境遇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个体道德行为,试图厘清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对于学校的德育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从而促使个体在面对具体的道德境遇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8.
人的任何道德选择并不是由具体事物、具体行为的价值决定,而是由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决定的。道德判断能力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道德主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对道德现象识别、评价及对道德问题分析、解决的行为心理倾向。它包括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评价能力、道德选择能力等,是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德育工作的基本依据。本文尝试分析德育实效性的要求与规律,探讨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9.
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与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行为作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活动,具有全民族性、全社会性。现代科技行为迫切呼唤道德选择。正确的信念和价值系统是科技行为道德选择的可靠保证,而其源泉就是人文精神。只有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才能实现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才能使我们真正走出“半个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实现道德选择中的有德行为是社会有序化的关键。有德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价值的选择行为。其内涵包括主体的意志自由、利于人的意识和利于人的事实,其实质是主体的道德修养和对时下情景的正确判断。主体的意志不自由、多重道德价值评价的存在、道德价值之间的冲突等,会带来主体有德选择的困境。因此,合理的社会舆论、面对多重评价时坚持“价值量大小”的优先序列原则,以及发生价值间冲突时坚持“底线伦理至上”的原则,可以使主体走出有德选择的困境,实现有德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信息多样化,个体主体性的凸显,选择范围不断扩展,个体道德选择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个体道德选择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疏理,即:从不同学科视角个体的含义表征了个体的特征,然后突出探讨了个体道德选择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生活中,道德教育往往被简化为道德规范的接受和行为训练,而对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面临生活中真正的两难选择时不能或不会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文章从道德选择的含义出发,分析了道德选择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阐述了道德教育要走出这样的困境需要改变知识灌输的道德教育模式;采用道德两难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实现规范约束和教会选择的同步共进。  相似文献   

13.
传播主体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是最终形成报道的关键。新闻传播行为在道德意义上的本质表现如何,突出体现在所选择的新闻事实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社会对新闻传播活动如何进行道德掌握,这又必然要重视对新闻事实选择行为及其对象作出道德评价。社会、他人和传播主体的这种道德评价,决定着新闻媒体广布于社会公众的新闻事实信息的道德价值的有无和大小。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生活中,道德教育往往被简化为道德规范的接受和行为训练,而对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面临生活中真正的两难选择时不能或不会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文章从道德选择的含义出发,分析了道德选择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阐述了道德教育要走出这样的困境需要改变知识灌输的道德教育模式;采用道德两难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实现规范约束和教会选择的同步共进.  相似文献   

15.
道德选择是以善恶为基准的价值选择,道德能力是人们有目的活动的一定形式,是依据社会所确认的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进行自觉抉择的能力,是实现道德理想的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准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在不同程度上还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任意的道德失范现象。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根本渠道。引导学生以理智思想驾驭行为,以责任对待选择,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绐济观念的出现对道德主体的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产生了两大现实影响:一是利益驱动成为道德主体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二是出于利益定位的不同考虑,道德主体对其道德规范、道德行为选择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学校教育没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道德问题已为世人瞩目,深入开展对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研究,明确科技行为选择的伦理本质,既是科技实践深入发展过程中向科学家们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规范科学家科技行为选择的道德评价基础。目前,在“科技价值中性论”、“科技作用分别论”等科技伦理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认真研究科技行为选择的责任伦理,对科学家们所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给予明确的责任定位,是现代社会科技伦理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关于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也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人们的经济活动,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准则来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经济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同时也是具有某种道德观念的人。在经济行为的动机,以及实现经济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中,都包含相当多的道德成份。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支持社会稳定需要…  相似文献   

19.
试论信用行为的道德价值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但信用行为的道德价值却不是绝对的。信用行为可能具有负的道德价值,非信用行为也可能具有正的道德价值。伤害了更高道德原则、伤害了公共利益和从恶的目的出发的信用行为,都不具有正的道德价值。市场交易时价格商谈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言行、出自善意的不诚信言行和无违道德原则的不得已的谎言,都不具有负的道德价值。判定信用行为的道德价值应该遵循公信原则、大义原则和经权原则。  相似文献   

20.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和主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道德素质及其在社会主义新人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道德方面的修养。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道德评价的水平,道德修养的好坏,道德品质的优劣等内容。所谓道德行为的选择,是指在同时存在几种行为方案时,人们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为了实现自己的道德目的,在善恶之间和不同道德价值之间进行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