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流淌的情感?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点滴感受。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流淌的情感?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点滴感受。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唯有仔细品读,深层感悟,才会领会作者透过文本流露出的深层情感,感受作品蕴含的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读",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梁静 《广西教育》2012,(21):79-7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读书声。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然而,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出文学作品的美,带领学生欣赏、品味美的不同形态,并且通过对美的形态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了解作品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掌握美的创作手法,从而提高审美水平。语文课文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美,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美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这些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断(课型:公开课。内容:赏析鲁迅经典小说《故乡》中饱含的作者复杂的人生感受以及作品主题的多元性。听课人员:全校语文教师。)课堂上,主讲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欣赏并领会作品中饱含的作者复杂的人生感受的:师:《故乡》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散文诗",就是因为这个作品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给人诗情画意的享受,有着丰富的情感,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的时候也要围绕诗情展开教学,这不仅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透过寥寥文字蕴含的深层情感,更可在点滴之间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诗画结合能让学生领悟作品情感基调,围绕诗眼体会诗情、结合意象感受情感的表达方式,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提升赏析能力,读写结合能让学生学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歌。  相似文献   

8.
陶跃宏 《职教论坛》2002,(14):32-32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形象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及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以下一些感受:一、在阅读范文中感受美1.语言的渲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语文教学也必须凭借语言来进行。因此,教师在…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入选的文本往往是具有丰富情感价值的作品。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份份真挚的人间情感,决定了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体验这些丰富的情感是尤为必要的。语文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深入作品的世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的独特感受必须以尊重作者的原意为基础,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能脱离作品所处的时代,学生的独特感受要以人文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有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书声。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相似文献   

12.
王吉灿 《甘肃教育》2014,(18):49-49
正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文学作品的美,带领学生去欣赏、品味美的不同形态,并且通过对美的形态的分析,感受了解作品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进而使学生学会美的创作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语文课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美,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美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这些美,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美育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提升生命质量的  相似文献   

13.
李敏 《湖南教育》2004,(21):27-2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老师该如何精心锤炼课堂语言,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欢愉、自信向上的心态中学习成长呢?一、适当使用渲染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无不表达思想,寄托情感,尤其是那些描绘景色,刻画人物形象,描述场面、环境的文学作品,更是作者在观察、经历、回忆生活的基础上融进了作者个人的感受,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教师要深入作品,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和意,运用联想与想像,结合自…  相似文献   

14.
养学生语言感受、表达能力及理解、分析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思想、训练思维、服务专业学习、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语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在于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形象性,它要求在阅读、欣赏具体可感的作品过程中,通过人的思维、情感活动达到其目的。由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导出文章内容这种传统的课文讲授方法往往容易脱离具体内容,架空文章分析,以观念性的说教代替生动、形象的感受、陶冶。这样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语文综合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语文教育的独特功能。恩格斯曾经对一个作者说:“我们不…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作品中的重难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言符号探究作品内涵,通过分析结构品悟作品的情感,通过探究意象情节感受作品精神,通过分析表达方式学习写作方法,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开展探究性阅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有的作品突出语言美,有的作品蕴含意境美,有的作品体现人物形象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这些美,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是一个关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一、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文字美翻开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处处都有美。我们教师要领着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美的存在。面对隐藏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文化的厚重积淀,是生活的美丽呈现,是人生的智慧结晶.语文学习只有引领学生感受美的氛围,还语文以本原才能使语文课活起来,生动起来.文章是作者心迹的表白,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释放于笔尖之下,融入于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美育又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引导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视美、创造美、表达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阅读开展美育,使学生充分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挖掘一般的文章中所蕴涵的美的力量.同时,引导学生诵读文言,领悟作品的声韵之美和感受作品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王斌 《学语文》2003,(5):22-22
《项脊轩志》是篇老课文 ,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人间真情 ,所感受的人间至爱 ,是这篇散文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要做到老课新教 ,避免重点过多 ,繁杂无序 ,就必须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我在教这篇课文时 ,正是注重这一点 ,从“情”字入手 ,注重文章的整体性 ,注重对作者的情感把握 ,让学生自然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脉络。一、以读为主 ,细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一部好的作品 ,越读越能体现出其中的真味。《项脊轩志》便是这样的佳作 ,在赏析之前 ,我让学生在读上很下功夫 ,默读、朗读、诵读、齐读 ,要求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语言的精巧 ,以…  相似文献   

20.
李焕平 《考试周刊》2013,(42):43-43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传授的过程,更是探究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升华、体验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教学目标重要的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感情,教师必须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效挖掘,达到学思有效结合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