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有限和无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和无限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哲学中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它潜在地存在于哲学问题的各个方面。西方哲学的主导观点是把二者割裂和对立起来的。正是由于这种对立,才导致了康德和休谟怀疑论的产生。黑格尔和马克思用辩证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把二者辨证地统一了起来。但他们的观点并未得到西方哲学的广泛认同,现代西方哲学仍然把二者对立起来,所以他们的解决方案始终难以克服自身内在的矛盾。在西方哲学的视角中,这种对立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这一点和我们传统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快乐作文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我们有些教师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教育。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明朗与含蓄是诗的两种基本风格,对其它诸多风格起繁衍和主导作用,这两种诗风是互补的,相辅相承的。但是,有人在论诗时,却常常把二者对立起来,大有不共戴天之意。他们认为只有含蓄的诗才是好诗,“纯诗”;而明朗的诗则是拙诗,甚至是“非诗”。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实,这足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足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本文认为,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时代的反应;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如此认识,既说明不能把二者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也说明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利于人们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是江泽民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提出的重要课题。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主要内容是 :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不断创新 ;坚持从实际出发 ,把理想与实际统一起来 ,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严治党 ,大胆借鉴和吸纳国外政党建设的科学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付红梅 《课外阅读》2011,(3):197-197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初次接触作文教学时,会感觉很茫然,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洪峰 《南昌教育》2009,(9):18-18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份试卷中,作文的分数占了一半,但却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其中的困惑和尴尬,有人归因于中考和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作文教学的根本,使得作文教学回归正途。  相似文献   

13.
障碍之一:思想认识的错位经济建设与职工教育是并存于企业实践中、具有密切联系的两个重要方面,促进经济建设是发展教育的山利基础,加强职[教育则是实现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集中精力抓经济的形势卜一此企业经营者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带动作用.轻视教育发展的先行意义,而不能止确认识和处理生产经营与职工教育的辩证关系,有的甚至还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他们看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似乎只有生产经营才是企业的“正事”,职工教育只不过是敲敲“边鼓”而已;对待职工教育和生产经营,不少企业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党群关系是我党历来重视的问题。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就遭受挫折。在新形势下,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严惩党内腐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如何看待教育的功能这个问题上,历来有着不同的认识,过分强调教育在发展人的个性中的功能,并且把这一功能同教育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对立起来,从而以前者否定后者,就是一种需要商讨的片面的认识,之所以产生这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因材施教存在三大误区: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认为因材施教变幻莫测,高不可攀。误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三大关系缺乏全面认识,即: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的关系、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因材施教和师生关系的关系。走出误区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师应把因材施教作为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各种腐败现象浚生蔓延的原因1.认识上的错位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把反腐败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立起来,认为反腐败不利于解放思想、在行为上.有的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搞什么“遇到红灯绕道走”,“打“擦边球”’、“踩边线”,甚至目无党纪国法。也有的人假借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行腐败之实;二是把反腐败斗争和改革发展稳定对立起来。有些领导干部总怕反腐败斗争会影响改革,妨碍稳定和发展,进而产生反腐败斗争“不可不抓,不可真抓,不可大抓”的糊徐认识;三是把局部和全局利益对立起…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讨论中,有人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它没有揭示认识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因此,反映论应当被彻底否定。与此同时,提出了“选择论”、“重构论”等一些从主体方面阐发认识本质的新理论。他们把这种新理论称之为主体性认识论;而把辨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叫做“以客体为轴心”的认识论,即客体性认识论;并把二者对立起来。我认为,彻底否定反映论的根据并不充分;提出新理论的理由也不太充足!  相似文献   

19.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往往把人民调解制度和诉讼相对立起来,二者似乎处于水火不相融的地 步。在我国经济和政治转轨时期,如何更好的使二者协调和衔接对于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以及大量纠纷的 彻底和快速地解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内涵为取向的示范性高职建设对高职发展来说无疑是个福音。然而,高职应当建设什么内涵?如何才能建设内涵?通常把内涵建设看作与外延扩充相对立的高职发展策略,其实不然。二者是并不矛盾的,外延扩充不能视为内涵不深的借口。比如高职大幅度扩招的同时,本科院校也同样在扩招,但无人发出本科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的呐喊,最多强调要注意解决师生比失调可能带来的教学矛盾。事实上,外延扩充与内涵建设是可以并存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并不是影响高职内涵建设的关键因素;把这二者对立起来,还容易转移人们的视线,影响我们对高职发展问题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