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创造出来,并且又经过锤炼逐渐丰富、积累起来的习用的固定词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能以简练确切的字句,深刻而又形象地表达极为丰富复杂的内容。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常要运用成语. 要正确地运用成语,就必须了解成语的出处。我国是一个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数量很多。经过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积累,数量就更可观了。一九七二年七月《汉语成语小词典》第三次修订本收集的现代常用成语就有三千零十三条。这么多的成语,要一一查明出处,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把它们分门别类排列一下,就可以看出大致来自这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人民群众在语言实践中长期锤炼而成的语言形式。它之所以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除了内容丰富而深刻以外,具有较好的修辞艺术也是重要的原因。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成语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联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桥梁。成语出于前,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创造;成语也用于后,为人们所喜见乐用。在我国历代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成语宝库中,大量的成语是从历史事实、古代寓言、古典作品及古代流传的辞句中得来的。而同其他的语言材料相比,成语的结构和意义都比较稳定,变化也比较慢。因此,在今天常用的某些成语中还保存着古代汉语的痕迹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语成语,结构凝炼,寓意隽永,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形象鲜明,音韵抑扬,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它是汉族人民几千年来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实践浇灌出来的一朵绚丽的语言之花。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以下简称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汉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它的特点是精练、形象,状物或说理富有表现力,运用得当,能收到恰切、生动、深刻而且言简意赅的效果,所以历来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用。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是群众语言的珍珠,具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特点,它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民间广为流传和运用,同时也不断被人吸收,为学作品输送了新鲜血液。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多是形象的比喻或隐语,像谜面;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是本意的说明,像谜底。通常说话或写章往往只说前一部分,留下后一部分让别人去体会猜测,停一会才说出来,好像于活歇一会似的,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我们汉语的成语以四言的居多,如:愚公移山、完璧归赵、学而不厌、狼子野心,分剐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及口头俗语。歇后语是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它精练、形象、生动。它使交际者能用最简洁的语言生动而形象地表达较为复杂、深刻的思想。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拥有大量成语。它是经过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使用和积累提炼而成的。它保留和反映了该民族各个时期的文化、历史、经济、生活习俗等特点。如果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那么,成语则是民族文化最妥善的保存者和最集中的体现者。俄语和汉语都属于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列,都拥有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都是两种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由于两族人民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同,两族语言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在社会演进与语言发展的历程中广泛地采纳语言的各种积极因素而熔炼出来的一种固定短语.它沉积着各种语言现象.就修辞而言,它几乎包容了所有的辞格.人们要透彻地了解成语的丰富涵义,准确地掌握成语的实际用法,充分地发挥其表达功能,就必须仔细地分析成语的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颖 《双语学习》2007,(6M):130-131
语言与文化是同生共存的,不同文化的发展必然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而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恰好充分反映出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汉英成语产生的文化因素,比较汉语和英语中成语的语义特点、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研究其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探讨英汉成语的跨文化对比翻译。  相似文献   

11.
每种民族语言都有大量的成语,它们是语言的精华,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俄语是世界上最发达、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俄语中的成语也是极其丰富多采的.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成语的看法很不一致.笔者所指的成语是广义的,它包括固定词组、以句子形式出现的谚语、俗语以及名言.成语言简意赅,意趣隽永,耐人寻味.正如列宁指出的,俄语成语“以令人惊异的准确性表达出相当复杂的现象的本质”.因此,成语无论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政论文章中比比皆是,有时在一句话中还可以见到几个成语,例如.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俗语是一种以极少的文字反映极多信息的语言形式,言简意赅是它的优势。它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因此,它又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拥有了一大批使用者和传播者。它不是某个专家学者坐在书斋里苦思冥想出来的产物,而是广大人民在生活中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  相似文献   

13.
成语,语言中的精华。它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形式简洁、意思精粹的固定短语。由于多种因素,我们在应用中常常把一些成语中的字写错了,从而影响了语言的正常表达。下面将很容易写错的成语,分组放在一起,请大家在练习中对照比较,答案附在后面,一共50组100个成语,每  相似文献   

14.
成语六源     
成语,源于生活,成于生活,它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中反复运用定格成型的语言精华。成语形制简洁,内涵精辟,探究其源,有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它,正确地运用它,亦利于成语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成语主要源于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许多练习中安排了成语这一训练项目,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谈增强秘书说话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语言,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使用,被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它往往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经验总结,具有运用灵活、通俗简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等特点。学习运用群众语言,不仅有助于词汇的丰富,而且能深入浅出地阐述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成语就是“现成话”,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一般不能随便拆开或变换说法。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即四字格,也有四字以外的,即非四字格。四个字组成的不等于都是成语,有的是词。成语大多数来源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古典诗文及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成语也在不断丰富。例如:忆苦思甜、一穷二白、力争上游等等。成语言简意赅,最形象、最精辟、最简洁,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词,但它发挥的作用,比一个词不知要大多少倍。学生牢固地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对语文阅读课的学习及写作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将小学语文1—10册统编课本中的成语作了辑录,个别浅显易懂的成语没有收集,而将少数实用的成语补充进去,初步整理出小学常见成语三百条。通过辑录,明确了小学一、二年级课本中的成语只有二十个左右,三年级六十个左右,四年级一百个左右,五年级一百二十个左右。这表明学习成语,真  相似文献   

19.
<正> 英汉两国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都包含了大量的习语。汉语中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甚至是粗俗语等等,英语中的习语也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俚语(slang)、谚语(proverbs)等等,因此,本文的习语指的是广义。 习语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是长期使用中提练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习语大都是短小精悍,干净利落,而且易懂易记,顺口流畅。多数习语采用比喻,因此富于含蓄,可引起丰富联想;常常是深入浅出,画龙点睛,有着“一语道破”,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人们把它称之为“成语”。汉语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它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用短短的四个字表达了深刻的含义。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质量、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成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深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