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瑞周 《宁夏教育》2008,(12):34-35
从本质上说,语文谋程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言文字和精神思想的统一,而精神和思想蕴涵于语言和文字之中。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把语文教学单纯看作考试的技能训练,就违背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宗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地偏离了轨道。因此,语文教学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范例”,努力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平台,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同时,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教学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在读写听说中紧扣语文本体,处理好以下几对主要关系,教出语文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达到具有初步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提高民族素质 ,培养四有公民过程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文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功课 ,获取新知识的工具。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离开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离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语文的思想教育作用就难以发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也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是在语言…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刘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引导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维。”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语言文...  相似文献   

5.
一、“语文”课不是“言语”课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变“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吕叔湘语)的局面,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姓“语”,加强语言教学,这是多数人的主张。张传宗《加强语言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力》(《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五期)就是典型代表。其实,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加强语言教学,而是如何认识“语言”,即在语文教学这个特定的视角中,“语言”的含义跟语言学中的含义是否一回事?或者说,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是否等同于“语言”? 大纲认为,设置语文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这里,先不说读、写、听、说的能力是否等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单就“理解运用”来说,它指的应是‘言语”而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候,一定要重点突出语文的基础性与工具性,让学生可以初步正确地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加强以人为本原则的运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予以分析,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围绕“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门实践性课程”这一核心来开展教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开展多种教学实践的基础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工具,弘扬人文,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语文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语文味具体表现在个性朗读、潜心默读的“读味”,品词析句、推敲体悟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练笔的“写味”,激发情感、注重体验的“情味”。在“有滋有味”的语文课中,学生享受着语文的快乐,从而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使语文教学达到真、纯、实、活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目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舍语文而讲人文的现象,“以为只要是在进行读写听说活动就是在学习语文,或以为学习课文的内容就是在学习语文”(王尚文,浙江大学教授)。出现了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活动课、科学课等泛语文、非语文的倾向。这引起了许多专家和教师的强烈反响。其实,坚守语文本位,加强“双基”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本是新课标的固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王妍 《现代教育》2014,(6):54-55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人类交流交际的工具。语是语言,文是文字,因此语文课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双语教育制度的变迁改变了华人语言习惯和语言态度,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英语的使用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从语言态度而言,70%的华人认为英语"最有用"、"地位最高",认为华语"最有用"、"地位最高"的人约占14%。由此可见,新加坡华人语言习惯和语言态度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双语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香港作为东西文化交汇的国际都市,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呈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随着香港与内地联系的日益紧密,针对本地学生的汉语教学以及众多外籍人士的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了很大发展,并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络的普及,小学生成为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网上交流时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传播、创造网络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汉语教师要通过"上网"追求年轻化,并因此正确认识网络语言,更好地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使用汉语;小学生要通过"上课"追求规范化,使课堂成为汉语规范的主阵地,不断提高小学生在网络交流时辨别网络语言正误、良莠、美丑的能力,使小学生规范地使用汉语,使用优美的汉语,并力求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  相似文献   

14.
汉语作为二语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汉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有意识使用的专门语言,兼有讲授和语言示范的双重作用,既是教学的媒介语又是学习者的目的语,具有区别于一般学科知识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需要教师在对其进行组织和选择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汉英在网络上的变异及其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是网络时代 ,网络已深入并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拿语言来说 ,网络语言与现实世界里人们使用的语言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先提出并回答网络语言是语言的变化还是变异 ,然后对网络上的词汇变体进行归类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ject, including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mobile application (referred to as application hereafter) for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a bilingual primary school. The application was designed for iPod Touch Apple technology with the purpose to facilitate learning of a fundamental set of 200 Chinese characters. The project was a coordinated effort of experts, including an instructional designer, a software engineer, a Chinese language expert, and classroom teachers to develop an experimental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application for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his paper reports how the project team explored experiences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developed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eds for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nd how these inform design of th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The final outcomes of the project include a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applic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esign and use of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other similar contexts.  相似文献   

17.
聋校课堂和媒体中出现的手语翻译多是对汉语的翻译,即使用的是文法手语,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大多数的聋人对手语翻译的信息接收不畅。文章旨在论述手语翻译与聋人文化的关系,认为手语翻译是手语和汉语之间的信息转换,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融入文化和语用知识的汉语交际能力测验。试题编制主要是参考CEFR语言交际的能力指标,同时涵盖43道个别和整合任务型的试题。本研究在测验的建置上,主要贡献有三:1)考虑华人文化知识和生活习惯等汉语使用时的情境和交际任务;2)考虑汉语交际时个别和整合型的任务;3)同时测量汉语交际能力及其三种领域(语言、社会语言和语用)能力。实证资料分析发现,女性华裔学生的汉语总体交际能力显著高于男性。其次由于侨居地接触汉语机会的高低不同,华裔学生在汉语语言能力上有显著的国别差异,但是在汉语社会语言和语用能力上则均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要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因此,有必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的惯用语、日常用语和成语等方面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这是由于汉语文化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