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深深感到:切实地指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学生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学生的作文方能言之有物.且较有新意.颇有见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感悟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许多初中生,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入手。其主要原因:一是背景知识欠缺,读不懂题,不理解题意,无法进行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化,无法将所学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审题不得法,思路不畅。要提高初中学生解应用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培养学生解题时联想题目的实际模型的习惯和能力;②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性活动,熟悉应用题的现实背景;③解题时要仔细读题,抓关键词句,搜索有用信息;④运用数学方法寻求解题思路。通过以求解题思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可以沟…  相似文献   

3.
武悦英 《河北教育》2005,(23):28-28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亮点。但其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也给了学生体验的过程,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点拨、引导.使得学生的体验深度不够,如过眼烟云。本文就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的策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美术作品只有通过欣赏者的欣赏,才能成为精神产品。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剖析作品形象、进行作品对比、动手制作来提高初中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由于不等式问题相对比较灵活,能较好地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在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一些不等式问题时,有些貌似相同的题目用相同的方法来解决,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复习不等式时,本人将以下2道题作为一组题组呈现给学生,许多学生能解答第1题,却在解第2题出现困惑,通过及时引导辨析,达到了拨乱反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理念】1.培养学生自主感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读中求悟,以读见悟。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初中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需要,尝试从心理学角度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分析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他们对历史的感悟,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学生语文名著阅读能力,文章从借助影视,引导名著阅读;借助表演,延伸名著阅读;借助"写",感悟名著阅读;借助生活,指导名著阅读四个方面论述了初中生语文名著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吉英 《学语文》2005,(1):2-14
1.学习作者敏锐感悟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努力发瑰生活巾的美、欣赏生活中的芙、培养感悟生活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的作文大多缺乏创新和精彩。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写有文采的文章,写有“大气”的文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个性,说真话、诉真情;养成积累素材、勤于写作的习惯;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感受大家风范,关心大事,做到眼大、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