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研究目的:这篇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分子信号通路以及分子标志物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前列腺癌诊治所面临的挑战。重要结论:许多分子信号通路通过影响细胞生长、凋亡、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过程而参与了前列腺癌的起始、发生和发展。这些研究基础有助于寻找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和改进前列腺癌的治疗。虽然去势治疗是早期前列腺癌治疗的金标准,但是晚期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的治疗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幸的是,目前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切断特异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或者通过调节某些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分子来治疗前列腺癌,能减少传统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相关临床研究已开始实施。这些研究进展给前列腺癌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来自于民间偏方的黄连配伍山药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构建“中药-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物网络,证明黄连配伍山药治疗T2DM的核心成分有山药的荜茇宁(piperlonguminine)、(-)-白玉兰亭B(Denudatin B)、Kadsurenone, hancinol、薯蓣皂素(diosgenin)、CLR,和黄连的黄柏酮(Obacunone)、小檗浸碱(Berlambine)、槲皮素(quercetin)、黄连碱(coptisine)及反式阿魏酰酪胺(Moupinamide)等;核心靶点有TNF、AKT1、SRC、MAPK3、EGFR。这些核心成分可通过核心靶点调节经典炎症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协同调控葡萄糖代谢,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同时,研究结果在证实黄连配伍山药治疗T2DM的作用基础上,挖掘出它们协同治疗的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多种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揭示黄连配伍山药治疗Ⅱ型糖尿病时所蕴含的配伍规律、作用机制及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是否与肝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过程相关,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创新点:首次探索并初步证实APP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信号的传递可以促进肝癌5-FU耐药。方法:为探究肝癌中APP与5-FU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构建了APP沉默和过表达的Bel7402细胞系,并进行了细胞活性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等实验,验证过表达或沉默APP时,肝癌细胞的状态变化,以及APP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论:与Bel7402细胞相比,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APP的表达明显上调。在Bel7402细胞中过表达APP降低了细胞的5-FU敏感性,而沉默Bel7402细胞的APP表达提升了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从机制上讲,APP的过表达和沉默可以调节线粒体的凋亡途径和凋亡抑制基因(BAX、BID、Bcl-2和Bcl-xl)的表达,并进一步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初步表明APP在肝癌耐药过程中显著上调,APP能够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调节肝癌细胞的5-FU敏感性,这为研究肝癌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知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知母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Uniprot数据库查询作用靶点的基因名称、Drugbank数据库查询老年痴呆症的疾病靶点、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疾病靶点PPI网络;最后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知母中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15个,涉及相关靶点111个;筛选疾病靶点46个,二者共有靶点14个,包括CHRM1、CHRM2、CYP3A4、CHRM3、OPRD1等.GO分析得到分子功能包括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细胞组成包括突触前膜的固有成分、突触后膜的组成部分等;生物过程包括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包括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通过分析认为,知母治疗老年痴呆症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细胞凋亡的基本分子机制、凋亡信号的跨膜传导和细胞内凋亡信号传导三个方面综述了细胞凋亡的细胞外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综述microRNA及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参与基因表达、基质代谢及细胞周期等生理过程的作用,以及整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及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获得积雪草酸与IA1期宫颈癌的交集靶点,分析GO功能和信号通路,经拓扑学筛选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积雪草酸与IA1期宫颈癌有60个交集靶点,涉及101项GO功能和30条KEGG信号通路,确定了4个核心靶点(IL1B、CXCL8、CCL2和TLR4),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积雪草酸与核心靶点结合稳定。  相似文献   

8.
排斥导向分子(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RGM)家族包含RGMa、RGMb和RGMc三个成员.RGMb在神经、生殖、免疫系统及肾脏、肺、肌肉等重要器官均有表达,并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胚胎发育、免疫系统活性、细胞间黏附、肿瘤发生、损伤修复等重要生理过程.RGMb主要参与RGMb-neogenin-Rho信号通路和BMP信号通路,最近发现的PD-L2-RGMb结合作用提示以RGMb为中心的细胞信号网络与功能调节极为复杂.该文将以RGMb为重点,对与其相关的信号通路、生理功能调节及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效应细胞不能对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相应的反应.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慢性炎症相关,而且是导致II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在分子水平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多种炎症因子相关,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子.主要由脂肪组织中分泌的IL-6进入肝细胞中使得IL-6浓度显著升高.IL-6则通过STAT3—SOCS3信号通路影响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分子机制的理解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和发现治疗胰岛素抵抗药物或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微生物与胆汁酸代谢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胆汁酸不仅参与营养物质的代谢,而且在调节宿主生理活动的信号转导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微生物调控的胆汁酸代谢对许多疾病都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微生物受体信号通路调控疾病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法尼醇受体(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和维生素D受体(VDR)信号通路在健康和疾病的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中的核心作用。研究这些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能够感受一系列细胞内外的环境因素(如氨基酸),从而控制细胞生长和代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众多蛋白被发现能够参与受氨基酸调控的m TORC1信号通路中。RagGTPases能够将氨基酸的信号传递给mTORC1并招募mTORC1到溶酶体表面。近年来,参与mTORC1信号通路的蛋氨酸代谢物、亮氨酸以及精氨酸的感受体逐渐被发现。感受体的鉴定有助于理解细胞是如何通过调整内部氨基酸感应通路来满足自身需求。本文综述了氨基酸调控mTORC1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感受体如何将特定氨基酸信号精确传递给mTORC1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2.
细胞在组织中受到各种机械力的作用,包括静水压力、剪切应力、压缩和张力。这些机械刺激可通过机械感受器或细胞骨架依赖性反应过程转化为生化信号,从而塑造微环境,并维持细胞生理平衡。研究已证实转录共激活因子YAP/TAZ可作为机械转导因子,对细胞表型(如分化和疾病发病)产生动态影响。这种调节功能涉及细胞骨架、核骨架、整合素、局灶黏附蛋白(FA),以及多种信号通路的整合,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WNT和Hippo信号通路。此外,最新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作为机械敏感分子在机械转导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综述讨论了YAP/TAZ和lncRNA响应机械刺激的机制,并总结了参与机械转导的关键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威灵仙抗结直肠癌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挖掘获取威灵仙活性成分,限定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数值对威灵仙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利用TCMSP搜索威灵仙相关靶基因,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采用Cytoscape Version 3.7.1软件,构建威灵仙活性成分-抗结直肠癌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Bioconductor数据库对威灵仙抗结直肠癌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以探究威灵仙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结果:收集到57种化合物,经筛选和分析获得威灵仙活性成分7个,涉及抗结直肠癌作用靶点30个,关键靶点包括CASP3、JUN、ADRA1B、MAO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55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61条信号通路,包括凋亡通路、p53信号通路、结直肠癌信号通路等。结论:威灵仙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多通路、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及关键的靶标尚待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探索及验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文旦柚皮精油的主要功效。首先,通过文献和数据库进行活性成分的收集与筛选、靶点的预测,构建成分-靶点数据集,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网络,获取靶点信息;然后,筛选出主要靶点,利用Metascape系统进行富集和通路分析,利用Sybyl-x 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试验。最后,筛选得到文旦柚皮精油有效活性成分28个,共621个靶点,主要涉及化学致癌、雌激素信号、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初步揭示了文旦柚皮精油的主要药理学机制和功效,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传统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现代药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限制了对它们的开发应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多条信号传导通路有关,国内外研究显示中药能够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6.
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研究证明活性氧不仅仅是需氧生物细胞的代谢副产物,而且还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其中过氧化氢在介导植物体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一种信号分子作用。作为信号分子的活性氧有其特定的合成途径、专一性的代谢响应机制、专一性的作用靶标和信号调节完成之后的代谢消除途径。过氧化氢介导的信号调节作用包括ABA控制的气孔关闭、生长激素控制的根的向地性生长中、氧剥夺抗性的产生等。过氧化氢的合成和作用与一氧化氮有关系。过氧化氢调节的下游信号事件包括细胞内钙流动、蛋白质磷酸化和基因表达。钙和小G蛋白信号通路对于细胞内部过氧化氢的稳定状态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瘙痒神经通路的感觉神经元分布有受体和离子通道,使它们能接受各种刺激并做出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主要的感觉蛋白,是瘙痒通路中的主要治疗靶点。GPCR具有复杂的信号机制,来自GPCR超家族的信号汇聚到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家族(TRPs),导致通道敏化和激活,从而放大瘙痒和神经炎症。总结和讨论GPCR-TRP通道轴的作用途径和信号机制,有助于研发更多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治疗瘙痒和神经传导通路的失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探讨反复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的损伤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创新点:模拟临床上青光眼患者夜间难以检测到的眼压峰值波动对视网膜的影响,首次证明反复的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具有直接损伤效应,其损伤机制与内质网应激通路激活有关。方法:通过眼前房生理盐水灌注,建立小鼠反复瞬时高眼压模型(50 mm Hg,1 min×7次),连续灌注处理1、3和7天后,采用视网膜铺片(Whole-mount retina)评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伤情况;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全层细胞凋亡;用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参与视网膜损伤的分子通路;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论:反复瞬时高眼压可以损伤视网膜全层,并呈时间依赖性的由外核层细胞(ONL)死亡进展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死亡。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中肌醇酶1(IRE1)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视网膜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低氧诱导因子与乳腺癌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肿瘤,特别是实体瘤,其内部微环境处于一种低氧或缺氧的状态,肿瘤的这种低氧微环境将诱导活化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的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腺癌的转移涉及肿瘤细胞的浸润、进入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迁移、到达远端毛细血管内壁、穿透血管壁进入新的器官以及在新的部位形成转移灶等步骤,过程非常复杂。本文重点围绕 HIF-1在转移各个步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疾病长期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目前针对重要信号调控通路的一系列靶向抑制剂在临床后期业已出现耐药现象,迫切要求人们在肿瘤生物学研究和靶向治疗方向不断寻找新的可替代性靶点。长链非编码RNAs(lnc RNAs)作为最新关注的研究热点,其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重要调节功能不断被我们及相关学者重点报道。随着RNA通量深度测序等相关研究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使人们得以饱览赏析lnc RNAs作为健康和疾病重要调节因子的宏观图谱。本综述总结了胞质lnc RNAs在调节肿瘤重要信号通路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癌症的预前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