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全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到实验阶段。2001年9月 ,全国有38个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行新课程的实验。到2003年9月 ,浙江省将有52个实验区 ,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全面启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新课程离我们已经很近了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 ,与新课程同行 ,这已经不取决于个人教育行为的选择 ,而是一种教育情境的规定。因为课程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 ,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 ,制约着教育活动方式 ,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全民族教育素质的提高。陈至立部长在“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工作电视电话…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教育需要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由成长的精神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使他们趋向于成长为一个完整、全面发展的人的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和焦点,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发展,反思当前改革进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并由此确定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应对乃是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发展。反思当前改革进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并由此确定保持积极的一心态来应对乃是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酝酿着重大的突破。恰在此时 ,国务院于 2 0 0 1年 6月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明确指出 :“进入新世纪 ,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据此 ,教育部决定从 2 0 0 1年秋季在全国3 8个实验区开始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其具体目标强调“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方面都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积极主动发展为本的思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并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误区,因此必须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包括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的挑战,审视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在形成民族凝聚力方面还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8.
新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基础教育课程已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省市38个实验区开始试行,并将于2004年在全国全面实施。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政策的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作为教学活动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已不再是传统课程体系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研究者。一、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  相似文献   

9.
哲人说:“基础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就是明天的中国。正在全国各地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就是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与碰撞。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是校长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是21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本次课程改革立足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培养提出的更深、更广的要求,“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教材内容的结构配置,以及教法、学法方面都有了创新和突破。可以说新课程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因此,具有进步的教育价值取向和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自2002年秋季起本市初中物理教育启动实施新课程标准。三年多来,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新课程、新教材不仅在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育质量上收到了应有的教育效果,而且在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新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能和谐、全面地发展。所以,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也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可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长,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呢?虽然实现的方法、途径和模式是多…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改革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亮点,触及到课程结构的调整。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意味着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已从中央集权向多元化改革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体系中的具体体现。这次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和均衡性,更提倡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这种变化,为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对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构建和谐教育时,要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为前提,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途径,以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那么,全面和谐发展的含义如何?在课程的理念、目标中又应如何体现呢?新课程提出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应获得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它是实现课程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的根本性的举措,它从根本上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其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的明确提出,应该说是此次课程目标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了,你的教育思想转变了吗?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时代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7.
论新课程理念下和谐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构建和谐教育时,要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为前提,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途径,以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肖海平 《文教资料》2007,(17):169-17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方面都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本的思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并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误区,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之下,我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人人有才,个个合格”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规范高效,质量立教”的管理思想,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我校教育实际、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新基础教育课程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新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几方面分别构建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甚至深层次的目标,每一门课程相应地都提出了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教师的职责是在课程目标指引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新基础教育课程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者转变为合作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努力创设一种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