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文化给中国的外交战略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注入了新的力量.文化外交是一国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实现某种特定战略意图,以自身文化为栽体,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它是从属于并服务于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的整体外交战略的.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文化外交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从文化外交的理论着手,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文化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软实力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人文外交"这一外交领域的新概念入手,追溯了其产生发展的历程,并诠释了其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人文外交"的新路径:积极开展最广泛的人民外交,拓展外交的具体领域,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公众外交作为塑造一国国际形象、提高一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受到了中国外交的极大重视。围绕公众外交,中国外交部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公众外交在中国勃然兴起。通过分析中国公众外交的缘起和特征,阐明了发展公众外交的迫切性,提出了推进公众外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有很强文化软实力的国家。历史上,中国正是凭借文化软实力,在东亚支撑起一个区域性国际体系。软实力是一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所具有的吸引力,也是一种影响他国外交思维,诱使他国合作,以及提出国际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本文还提出了"虚实力"的概念,并探讨其对中国外交的意义,认为这是正崛起为世界性大国的中国的一种可以采取的外交风格。中国外交思维的其他传统,如"王道""合纵连横"以及"朝贡体系"等也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日本是太平洋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美日两国的关系,不仅涉及两国的利益,还往往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其中尤以中国为甚。美国和日本的文化传统不同,人种组成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语言不同,但是两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基本相同,同属资本主义的范畴。以上的异同决定了贯穿本世纪两国关系的是竞争和结盟。这两者在某个时期交织在一起,双方竞争中结盟或在结盟中竞争。这种竞争和结盟的关系表现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诸方面。但这种关系并非在以上诸方面同时齐头并进的,有时两国在  相似文献   

6.
后"9·11"时代,美国积极发展新形式教育外交,以软实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将教育作为软实力的资源生产者和重要平台,发挥美国文化、政治价值观念和外交政策在全球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同化力。美国既注重培养美国公民的全球素养,又注重塑造他国精英的美国精神,在双重维度下构筑并实施教育外交政策体系。借鉴美国的教育外交战略,中国需将教育外交纳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从教育自觉走向教育自信,发挥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中国国民的全球素养,并塑造外国精英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的基础上,国家经济联系尤其是国际金融关系也逐步迈上了国际舞台,金融外交成为国家交往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外交的兴起,构成了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外交转型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外交的形态.随着金融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将会更加深入地介入金融全球化,而未来中国的金融外交只会更加积极,内容也将会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中美非三方在援建坦赞铁路决策问题上有过复杂的外交博弈。坦赞两国希望美国等西方国家援建坦赞铁路,曾试图借重中国以获取美国的支持。美国非但不应允帮助两国修建坦赞铁路,还极力阻挠中国施以援手。中国则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做好了独自援建坦赞铁路的有关准备,最终冲破美国的阻力,赢得了坦赞两国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在东亚、非洲和拉美三地区的软实力外交,认为软实力外交对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以及树立"和平与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应以积极的心态巧妙应对挑战。这既是中国提升外交水平的过程,也是展示其软实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当今国际社会,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已不只是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国防实力等如此单纯,软实力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人文外交在我国日渐成型,成为中国外交未来的新亮点,它的提出适应了国际外交的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中国人文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继承和发展了自古以来我国的外交传统.又以新形势为基础进行了改造和创新。该文将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叙利亚撤侨等重大国际事件掠影中看中国的人文外交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日益提高。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互动也日趋频繁,他们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和文明对话的桥梁,成为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华侨华人在经贸、文化教育和政治等方面,促进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高。中国应开展软实力与华侨华人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侨务和外交的合作,追求中国与华侨华人及其所在国多赢的局面,为中国崛起服务。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late 1980s, there has been a resurgence of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Prospects for new alliances are opened up often on a regional basi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regionalization is becoming evident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both awareness and signs of a rising ASEAN+3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The quest for regional influence in Southeast Asia, however, has not been immune from controversies. One fact has been China’s growing soft power. As a systematically planned soft power policy, China is projecting soft power actively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Yet, China-ASEAN rel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have been little documented. Unlike the mainstay of the practic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at focuses overwhelmingly on educational exchange and collaboration with affluent Western countries, China’s interactions with ASEAN member countr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fulfilled by “quiet achievers,” mainly seen at the regional institutions in relatively less developed provinces such as Guangxi and Yunnan. This article selects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s much disadvantaged provinces to depict a different picture to argue that regionalization could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if a variety of factors are combined properly.  相似文献   

13.
对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的非通用汉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并和监测语料进行对比。在汉字总表中,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的非通用汉字频次比例高于监测语料。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和监测语料共用的非通用汉字中,大多数是人名等专名用字。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独用的非通用汉字中,绝大多数都是常用字的非通用汉字形式。监测语料独用的非通用汉字中,主要以人名用字为主。同时,对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独用的前5位非通用汉字进行了用词分析。  相似文献   

14.
侯显,明朝初期著名藏族宦官,外交和平使者,他的一生因出使而闻名。在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里,他四次率领舰队远航西洋(其中两次是同郑和一起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东南亚十五个国家。三次进入西藏,了解藏区实际情况。传达、推行明朝对藏区的管理措施,并迎请“大宝法王”和“大慈法王”等进京晋见明成祖。侯显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其历史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均势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 ,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 ,分别以东南亚与南亚为代表。形成原因是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这两种均势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 ,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结合自身战略利益 ,积极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日益呈现出一超三强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纷纷采取均势战略,以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它们的均势战略博弈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产生,也影响了安全困境的解决。但软实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使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成为理解国际关系变化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如果区域内各个国家都能重视软实力战略,那么各国就能逐渐由"零和博弈"向"竞和博弈"转变。因此,软实力理论成为了缓解甚至化解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政府认识到软权力的重要作用后,积极推行文化外交战略,在外交实践中充分运用软权力资源,效果非常显著。对于中国来说,文化外交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该积极学习其先进经验,更加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外交,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目前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明显,能否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重点应着眼于周边地区;解决中国石油安全保障的思路,须从周边环境着手;中国应通过外交努力,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石油合作,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寻求稳定的油源和开发新的运输通道。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上,汉语的语词输出,丰富了东南亚诸多国家的语言。东南亚各国语言中汉源借词的借用途径、借用方式以及时间层次都很不相同。文章针对泰语、越语及缅语中的汉语方言借词。对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基本语义特点初步尝试对比分析,并简要讨论汉语方言借词在三个语种借词体系中的不同地位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外交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外交伦理思想始终贯穿于国家的外交实践,涵盖中国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外交实践的发展,中国外交伦理思想越来越鲜明,内容也越来越系统、全面。主要包括:韬光养晦的道德素养;确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伦理目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伦理准则;塑造和谐世界的国际伦理秩序,遵守平等、正义、民主的道德规范,树立负责任大国伦理形象。中国外交伦理思想的推行,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但能够提升中国软力量,有助于引领国际社会构建和谐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