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什么是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  相似文献   

2.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根据日常教学经验,简述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暗示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用好暗示教育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4.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它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评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心理学家表明,普通人群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接受能力,在某种信息源的暗示和刺激下,人的潜意识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其下一步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暗示作为一种心  相似文献   

5.
谈心理暗示     
谢莹 《教育艺术》2006,(11):68-70
心理暗示在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含义。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这一层面上说,人类时刻都生活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之中,所有的词汇和情境也都具有暗示作用。从狭义上说,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实践证明,通过暗示手段,能够使受暗示者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并且指导这种倾向和个人的动机、兴趣、期待、情感、意志等因素有机结合,发挥出受暗示者的积极潜力。  相似文献   

6.
张小英 《教师》2014,(22):40-41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及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每一位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态度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暗示可以是来自别人的“他人暗示”,也可以是来自自己的“自我暗示”。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不自觉地运用各种暗示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帮助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通过暗示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生,我们一般都采用比较直白的教育方式,而暗示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教育方式。有时,适当采用暗示来教育学生,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能会有教师怀疑:我天天对着学生千叮咛万嘱咐,学生都不听,采用暗示这种比较隐晦的教育方式,会起作用吗?教师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还没有真正了解暗示独特的教育功能。暗示虽然表达含蓄,但是对人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作用力。实验证明,暗示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只要创设一种心理情境,实施某种心理暗示,就会对被暗示者的心理和生理起到明显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除了消极的,更有积极的。如对重症病人…  相似文献   

9.
正暗示学认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他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往往使别人不自觉的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接受其意思和信念"。青少年正处于情绪感受最敏感时期,是健康情感形成的最佳期,是社会性依恋情结的奠基期。他们对教师的态度表情、行为举止、动作手势、语言语调以及学校的环境布置、人际交往、校风、班风等均有特殊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发现,要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受到影响,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行动,最好尽量少用命令的形式去提出要求。暗示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动产生影响,使其产生与暗示者相一致的结果。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上课铃响了,教室里  相似文献   

11.
申淑敏 《学子》2014,(2):44-45
<正>暗示学认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他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往往使别人不自觉的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接受其意思和信念"。青少年正处于情绪感受最敏感时期,是健康情感形成的最佳期,是社会性依恋情结的奠基期。他们对教师的态度表情、行为举止、动作手势、语言语调以及学校的环境布置、人际交往、校风、班风等均有特殊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小试验,让被训练者闭上眼睛,举起双手.测试者念念有词:想像你的左手缀着一个大铅球,铅球正拉着你的左手缓缓下降:再想像你的右手上面拴着一个大氢气球,氢气球在缓缓升腾,你的右手也随之上升.当被训练者睁开眼睛时,右手位置明显高于左手位置.可见,心理暗示的作用相当重要.每个人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而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就更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心理学教师,有意无意中经常把心理规律渗透在对女儿的培养中,效果很好。现与大家分享。一、暗示效应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使其产生与预期相一致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易接受暗示。在家中,我经常采用暗示法对女儿进行教育:1.语言暗示。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我经常对女儿说这样的话:“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教科书上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也被你发现了!”“太棒了!又考了双百分,你是最优秀的!”“这事…  相似文献   

14.
孩子偏科,家长能做些啥呢?以我的感受,可以尽力做好以下几件事:鼓励。面对瘸腿的科目,孩子们一般都会表现出没有信心,这时,我们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励,给孩子这样一个心理暗示,你一定能把这科学好,过去没学好是因为没重视它,只要你重视了,你就一定能学好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心理暗示"在射击训练和比赛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介绍了"心理暗示"在训练前的应用,同时还研究了"心理暗示"在射击训练中的应用。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心理暗示"在射击比赛前和比赛中的应用,内容有:认识学员赛前心理状态,确定比赛目标,通过积极肯定的方式暗示。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射击训练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或者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别人不来打招呼,就绝对不去认识别人;从来不主动约朋友出门,但几乎每次被邀请都一定会说“Yes”;主动表白?不可能的,只要对方拖拖拉拉,自己一定遮遮掩掩;心理建设做了一次又一次,却还是没办法开口对老板说“我想加薪”……  相似文献   

17.
小笛信箱     
问:我讨厌父母的唠叨,所以,他们要我这样,我偏那样,这样就会引起父母的恼火。父母越是恼火,就越发训斥我,使我对他们更加反感。我怎样克服这种心理呢?(林霖)答:别人让你朝东你就朝东——这叫“缺乏主见”;别人让你朝东你偏朝西——看起来你很有主见,可实际上你的行动还是受别人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都知道,当他觉察到你在说服或改变他的思想和行为时,往往在心理上竖起一道屏障,对你的教育进行挑剔;当他和你存在情绪障碍时,直接的教育方式常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抵触情绪,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时,暗示不失为—种良好的家教方式。暗示,指在无对抗条件下,借用某种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  相似文献   

19.
“差生”一个令老师讨厌、学生惶恐的名词,“差生”意味着老师的否定,学生的自卑,同学的歧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差生的转换,不少老师做过尝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迷茫的学生,抱怨的老师,你们成功了吗?如果还在彷徨,不妨尝试一下。1积极的语言暗示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可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不良好的影响。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多采用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开始就戴着有色的眼镜去审视差生,给差生施加本不该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所应承受的压力。我们是否意识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认为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就应该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本来心理就比较脆弱,如果老师再加以讽刺或挖苦,就使得学生的心理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谁都不希望接受任何训斥和失败,在这时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励,老师可以用“相信自己”“你真棒”“下一次一定能成功”“你已经做得够好了”等语言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  相似文献   

20.
在一部电影中刘德华教育他的黑道小弟说:在大排档里吃饭时,坐的位置很重要,背靠墙,面对门口,这样才能观察每个进来的人;还有,一定要带一副墨镜,不仅酷,而且别人永远不知道你在看什么。虽然我不知道在昏暗的角落里带上墨镜是不是酷得要命,但不得不承认,要想掩饰心理的话,遮挡住你的眼睛和脸,的确是最好的方式,更是必须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