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语篇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1976)最早提出了连贯的标准,他们认为,要满足连贯必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上下衔接,二是符合语域的要求.根据朱永生对语域一致的理解,除衔接外,影响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还应包括话题和语类,其中话题结构又可分为微观话题结构和宏观命题结构.  相似文献   

2.
诞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与《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远传统与近传统。两个作品的思想倾向的首要方面是反封建,但着眼点和支点不同,就主要方面而言,《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规模,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入手,其批判的主要支点是对封建制度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狂人日记》的着眼点是封建的意识形态,其批判的支点是对封建精神文化反人道本质的揭露。两个作品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解放”,但《红楼梦》追求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生存方式的解放,《狂人日记》追求的主要是个体精神的解放。《红楼梦》要解放的人主要是青年女性,《狂人日记》要解放的人主要是孩子。两个作品都揭示了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的矛盾,但两个作品对家族内部反叛力量与家族关系的认识不同。《红楼梦》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剥离”的关系,在剥离中凸现了反叛者的反封建性;《狂人日记》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联系中显示了反叛者反封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小说叙事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说技巧上,《狂人日记》以狂人的形象、日记体的形式带动了叙事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的叙事角度转变为以狂人为中心的第一人称限制叙事,从连贯顺序的叙事转变为交插叙述,从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转变为独白式的心理分析。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自传统汲取养分,也将传统“创造性”转化,其革新与改造奠定了现代小说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现代学的第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以《野草》为核心文本,将问题追溯到《狂人日记》时期,从文本的内部出发反思鲁迅《野草》时期的自我意识状态,并试图通过对《野草》象征化的语言方式,以及文本内部动态的自我创生过程的分析,进而思考鲁迅走出封存的内在自我,化解死亡的张力的"中国化"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和李光洙的《无情》为比较主体,了解掌握对近代文化和近代思想的认识;也是针对《狂人日记》和《无情》关于作品主题方面进行思想比较研究的文章。鲁迅和李光洙是中韩两国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民族和社会。在《狂人日记》和《无情》中揭示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也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6.
果戈理《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波普里希钦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小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揭露了沙俄等级制度的不公,表明了作家鲜明的人道主义。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表达了作家的立人思想。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小说主题的深度以及小说情感的表达力度上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更深广忧愤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自1918年面世以来,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关于《狂人日记》的研究不仅角度多样,而且呈现出不断深入的态势,文章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入手,对《狂人日记》的研究现状作一梳理,以促进《狂人日记》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作品研究中,《狂人日记》是争论最多的名篇之一,从“狂人”的艺术形象到这篇小说的许多词句应如何理解,都有不少分歧意见。通过讨论各种分歧意见,必然会逐步获得深入而一致的认识。本着求教的目的,本文拟对当前比较少人注意的《狂人日记》的情节结构作些探讨,并对《狂人日记》的艺术形象和鲁迅写作《狂人日记》时是否受到苏联十月革命影响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狂人日记》有没有情节?当前有各种不同看法: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完整的情  相似文献   

9.
话题是语篇语义成分和作者修辞意图的集中体现,话题统一和连贯是影响语篇连贯的重要因素,因而实现语篇话题连贯很重要。本文以某高校102名英专学生的英译汉作品为语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话题连贯视角探究:1.译者如何建立对原文话题连贯性的理解;2.译者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连贯性;3.译文话题不连贯的原因。研究发现实现话题连贯需通过外在形式和心理认知,以期能促进译者在译文中实现话题连贯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的现代意义在艺术价值方面同样也体现了出来。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中讲到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个层次共同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狂人日记》在这三个方面中也体现出了承前启后的特征。拟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意象,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家对其都格外重视,堪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永恒的主题。梦意象之所以能够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特有的美学特征关系密切。在形式美学特征方面,梦意象最为突出的、特征有凝缩的时间、结构的多样化以及拟实的氛围等。这些形式美学特征为梦意象塑造了一个绚丽离奇、亦真亦幻的审美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梦意象独特的审美感染力和神奇的美学功能才有了释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莎菲女士的日记》于1928年2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一直被启蒙/男性话语场以固定的话语模式加以解读。作品能够被启蒙/权力话语场接纳,但同时又被僵化解读的原因在于叙事者发出的叙事声音较为复杂。通过对文本叙事声音的女性主义解读,发现现代女性在主体建立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它包括对男权话语的批判和对女性主体地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学生写作文就是在建构语篇。作为语篇的作文必须具有明显的语篇特征,即它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各个部分是连贯的。以往对学习者语篇连贯的研究多侧重于对文章中衔接手段这一表层特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里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出发,在语篇自身的连贯性及读者对语篇理解的连贯性两个深层次的界面上建立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连贯性进行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对连贯理论的认识,并在写作中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通过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连贯与语篇话题等关系的分析,以及对隐喻概念的界定,讨论了隐喻句作为主题句在语篇中是如何实现连贯性的,并且对具体的语篇进行了分析以证明主题隐喻的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15.
主线教学具有自身的内部结构规律与外部运动形态,只有按"读通文本了解面—疏通文本引出点—贯通文本连成线—融通文本形成场—清通文本延展线"展开,才能上出主线教学的味。这既是主线教学的基本程序,也是建构教学脉络的基本轨迹。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又彼此呼应,逐层深入,最终形成结构清晰、彼此交错的教学脉络。  相似文献   

16.
Topic interest and learning from texts have been found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However, the reason for this positive association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a cognitive process, inference generation, that could explain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est and learning from texts. In Study 1, sixt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articipated by reading two science texts, which differed in coherence levels, silently. The results replicated previous findings that topic interest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recall and accurate answers to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for both texts. In Study 2, sixty-nin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articipated by reading the same two science texts while thinking alou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opic interest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ference generation while reading for the more coherently-written text. Subsequent analyses indicated inference generation partly explained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opic interest and accurate answers to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for the more coherently-written text. The findings from Study 2 were independent of the effect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in regard to standards of coherence and depth of processing while read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对语篇连贯如何实现这一话题进行的探索研究。首先,作者在阐述了连贯概念基础上,归纳了实现语篇连贯的两类形式:显性连贯和隐陛连贯。然后,着重分析了心理认知是如何作用于语篇连贯的。并得出人们的心理认知对构建语篇连贯有积极的作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词汇模式理论从词汇复现的角度提出英语语篇的分析模式(词汇复现-句子联系-句子衔接)。词汇在语篇中的复现模式把词汇、语法和语篇等连接手段统归于词汇,可以简化语篇衔接分析的过程,操作性强。本文利用此理论分析汉英新闻语篇各一篇,从词汇复现的角度对比汉英语篇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篇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词汇衔接可以使语篇的语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语篇连贯的有形网络。本文通过分析新华社和美联社对相似主题所作的英语新闻报道,提取其中频繁出现的实词,并以这些实词为切入点比较中美英语新闻报道中词汇衔接手段之异同,探讨其对于表达语篇主题以及实现语篇连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告学专著教材上对广告文案的定义普遍存在问题。广告文案不是广告作品中的语言和文字,而是广告发布(或者说制作成品)之前有艺术性的说明文底稿。文案是说明文,应基本遵照AIDA公式来写作。还要认清文案的核心主题。主题艺术化为标语,有层次之分,有明显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