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坚持"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让品牌专业支撑品牌学校"的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实施"三大策略",推进"三大工程",开展"五个一"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质量,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2.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促进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而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山东省高校通过开展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初步构建起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相适应、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工作新平台,其间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7,(4):136-139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决定高校育人质量。培育特色鲜明、具有长效性和影响力的党建项目品牌,用品牌项目凝聚、感染青年学生,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与实效性。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自2012年起启动了"红绿蓝——海洋先锋工程",致力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品牌建设,目前成效初显,已荣获2015-2016年度辽宁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2013-2015年大连市高校优秀基层党建品牌荣誉称号等多项荣誉。本文以学生党建品牌项目"红绿蓝——海洋先锋工程"建设情况的实践为例,探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为此 ,我校实施了“新世纪校改工程”,即创新教育工程、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新世纪课程建设工程、新世纪教材建设工程、教学信息化工程、生源基地建设工程、教师培养工程、教育管理改革工程等八项子工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诸多省份实施了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持续建设优势专业,主动服务社会发展,突出国际综合影响.品牌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包括标杆赶超度、成果显示度、机制创新度、目标达成度、专业声誉度和社会贡献度等六个维度,为提升品牌专业建设成效,高校应着力构建一流培养体系、建设一流教学资源、打造一流品牌专业文化,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结合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及"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煤自燃倾向性测试"为例,阐述了研究式实验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施过程,分析了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科学探索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模式等方面的优越性。实践证明,研究式实验教学通过合理设计创新课题,将理论知识学习、标准规范讲解、仪器装置操作融入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能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7.
2015年,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喜讯频传、佳音不断。院长乔学斌接受采访时,难掩喜悦与自豪,他告诉我们:"这一年,学校进入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的行列,事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年,药学专业入选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专业建设水平得到肯定;这一年,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教育厅,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三方共建’学校的文件,明确了政府支持的力度;这一年,奚家凯入选‘中国好人’榜,‘行方智圆’的学校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打造品牌专业 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和高校引入新的办学理念和市场竞争机制,启动并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和计划,并以此为契机,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专业。山西省2003年把品牌专业建设列入“高等教育强校工程”内容之一,从2004年起,五年拟建设80个左右的品牌专业,以带动全省本科高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地方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打造品牌专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呢?一、把握好教育品牌的本质和品牌专业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教育品牌是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教育品牌是学校的名称、标志和为教育消费者提供服务,包括为消…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项目是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教育实施的重要工程,在"双创"背景下,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能够满足国家建设所需的创新型人才,结合长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控制专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以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例,对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保障制度、学科交叉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是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暨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正大力实施"正文化"建设工程,努力建设学校"正文化"体系,以进一步凝聚人心,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几年来,学校从理论创新、组织建设、环境打造、活动开展、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正文化"体系。"正派做人,正确做事"已成  相似文献   

11.
专业建设是评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文章通过协同创新的视角,结合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从师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分析了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高校党建品牌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发展、彰显特色、把握规律性的原则,从价值、文化和个性入手,强化品牌意识,明确品牌目标定位,实施项目化运作,塑造品牌形象,注重品牌宣传推介,从而形成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持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青马工程"是共青团聚焦思想政治引领主责主业的重要工作品牌。福建的特殊省情决定了福建高校实施"青马工程"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战略任务,十余载建设过程中亦形成突出核心目标、注重实践导向和尊重育人规律的常态经验。团中央对新时代深入实施"青马工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福建"青马工程"提质增效需要创新逻辑,将地域特色贯穿理论铸魂和实践强基的全过程,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青马工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正高校作为能耗大户,是国家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对象。2008年以来,在教育部和住建部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全国高校"节约型校园能耗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南京工程学院"建筑能耗监管平台"从2012年6月筹划,于2013年开工建设。该项目得到江苏省住建厅和江苏省财政厅约290万元的资金支持。目前一期工程即将结束投入试运行,预计该平台的建设运行将为我校创建"节约型高校"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于本科专业的评价越来越多地引起高校的关注与重视。国家"双一流"建设、招生录取制度改革、高校本身内涵建设等均对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借鉴教育部审核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相关体系和内容的基础上,构建高校本科专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中国高校日趋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与传播。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科研孵化项目"高校品牌传播的媒介研发策略与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非营利性组织的整合品牌传播实验"通过充分实验和实践,探索了中国高校品牌传播借鉴数据库营销技术的必要性、中国高校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品牌传播的基本原则、中国高校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展品牌传播的基本流程和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为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各个高校都建设了工程训练中心。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所以训练的内容也各有特色。三峡大学是一所水电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在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时,结合自身的特色,以"三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工程训练的基础项目设置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专业人才的建设,从当今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专业创新人才的目标定位仍不够清晰、内涵外延界定仍不明确、培养路径亟须拓展的现实角度出发,探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原则,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评价体系、注重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融合、注重个人化发展及跨专业团队融合、重视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等。本研究旨在提高商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管理问题,采用文献归纳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管理中存在政府管理错位、人才政策投入不平衡、人才服务平台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人才管理品牌工程、开发共性技术人才、推进人才项目建设等措施,为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中国的工程教育将如何发展?本文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期的实施情况与当前我国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阐述了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计划2.0"的主要思路为支撑新时期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要积极探索并实施"融合创新"范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专业设置逻辑和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实施"一带一路"工程教育的深度合作和新的专业评估和认证制度,加强和改进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