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西北地区率先形成的以共产党和红军为政治领导,有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参加的共同抗日的“三位一体”,对中国现代的历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标明局部地区中共统战政策的胜利和蒋介石料共政策的破产,其在推动西安事变的发生及最终导致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中,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即,“三位一体”的局面却走向了破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训亦至为深刻。九一八事变以来,蒋介石一直奉行“摸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把主要精力用于军事“剿共”方面,根本不容许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毛泽东在1936年展开了广泛的“致书活动”。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并以其个人的影响向国民党内党、政、军有影响的人物以及民主人士致函,希望大家摒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合作。在信中,毛泽东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引起了爱国之士的共鸣,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这一致书过程中也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书信谋略。  相似文献   

3.
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抗日军事联盟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发生,都可视为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结晶。西安事变期间,毛泽东经历了由主张公审蒋介石到释放蒋介石的思想转变,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虽然没有使“三位一体”的抗日军事联盟得到巩固,但却促成了国内和平和更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到来。国内和平的出现,毛泽东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潮。12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我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这种斗争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在1936年初,我党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组织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于2月17日发布《东征宣言》,宣布红军“为实现抗日,渡河东征”。20日红军突破天险黄河,开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的严重形势,党中央于八月召开了著名的“洛川会议”。会上提出了“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和“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政治主张。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号召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反蒋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抗日反蒋”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联蒋抗日”的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几个发展阶段。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接受共产国际领导的同时,将马列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的自主性和对中国革命与民族命运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的研究,往往把视点集中在国共合作的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策略的问题上。近年来,“中间势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开始得到史学界更多的重视,但仍然研究甚少。本文拟就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巩固和发展过程中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它不仅使党获得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强大的武器,而且使党和人民革命力量获得重新发展的最好条件,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入侵中国的开始。这一事实,极大地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国际上,加深了英美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在新形势下,党适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1934年4月20日,党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名义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抗日作战的基本纲领》,提出了著名的六条纲领。号召工农兵学商大联合,号召全民动员,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社会》教材第四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抗日战争的开始”(包括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和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七七”事变是抗战的起点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及绘制表格的技能;通过讲解史料,培  相似文献   

10.
在从内战到抗战战略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红军逐渐形成了持久抗战和联合白军等重要的理论策略,时为中共总负责人的张闻天对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共领袖集团中,张闻天首先于1935年12月作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明确论断,并对持久战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1936年9月他发表的《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持久性》,是较早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持久抗战理论的专,早于彭德怀、周恩来的同类章,也早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与此同时,还在中央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的1935年10-11月,张闻天即提出,中共要将国内战争变为直接的民族革命战争,就要加强白军工作。当时,张闻天正确地将联合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西北军作为白军工作的重点,积极推动西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实现及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在张闻天的直接领导下,对其他各实力派的联合工作也迅速展开,为民族抗战的展开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杨虎城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他和张学良联合发动的西安事变,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功于国家民族”,被周恩来誉为“千古功臣”。一杨虎城倡导抗日,反对内战,联合红军,促进“三位一体”的形成,支持西北抗日救亡运动,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杨虎城“是国民党将领中首先倡导对日抗战的”爱国军人①。1933年,杨虎城大力援助冀察绥抗日同盟军,并将所部四十二师开赴华北参加抗战。杨虎城不仅主张抗日,而且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是国民党蒋介石由“剿共”内战到联共抗日的一个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面抗战新阶段的到来.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首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中共起了主导的推动作用.但是,国共合作毕竟是双方的事情,单有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能实现合作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假如没有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有个逐步认识、逐步深化,即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  相似文献   

13.
朱笔千钧     
△《旧唐书·懿宗纪》:“西戎款附,北狄怀桑,独惟南蛮奸究不率。”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庾(藏匿)哉?”(《孟子·离娄上》) △《大稚·棉》中的“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恩来总理等人通过与西北军张学良少帅、杨虎成将军多次密谈,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促成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西南、西北地区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使红军顺利通过了少数民族地区,并且极大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觉醒,加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步伐,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同是中学中国史教材,观点却截然不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新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较02年的教材有较大变化,较明显的一处是:将“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的第五节的课题由“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材相应将西安事变后的小字内容的最后一句“团结抗日的实现已经指日可待”修改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下进行的.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建立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过程.这个过程是同中、日之间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过程相一致的.正如周恩来所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时间很长,差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伪“蒙古军”是20世纪中叶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是一支日本关东军操纵下的傀儡武装.在中国近代史上活动的时间前后不足十年.  相似文献   

18.
《陕西教育》2009,(4):4-4
“2009年西北地区毕业生网上招聘会”于4月15日举办,届时将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免费服务。这是西北地区人才市场首次联合举办的网上人才交流会,标志着西北地区人才市场第一次实现了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孙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重要法定之一,它的确立和形成是中药在斗争实践中独立自主处理中国革命问题的结果,同时,也与共产党国际的影响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一)共产国际“反帝统一战线”方针与中共...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是国民党蒋介石由“剿共”内战到联共抗日的一个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面抗战新阶段的到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首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中共起了主导的推动作用。但是,国共合作毕竟是双方的事情,单有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能实现合作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假如没有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