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湿地的类型、分布及面积,回顾了我国湿地研究的进展及已取得的成果;论述了湿地在我国开发利用的现状,并着重分析了我国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并对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功能,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在湿地保护立法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完善湿地保护立法势在必行。就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阐述,并对完善湿地保护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城市发展中,一些不合理的湿地开发行为,导致城市湿地功能退化。所以城市中的湿地保护显得更为重要,首先分析了城市化对湿地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海科技》2021,28(2)
青海省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呈现典型的高原特点。在青海省生态系统安全以及农牧民生计的维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已有高原湿地研究和湿地保护案例等的分析,阐述了青海省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了青海省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总结了适宜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为青海省湿地资源的保护、湿地变化诊断、湿地生态补偿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开发、利用、保护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从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来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在我国还仅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湿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切入点,探讨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湿地资源予以保护,分析我国湿地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立法上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内外森林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景,阐述了保护和研究森林湿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国内外森林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景,阐述了保护和研究森林湿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其保护和恢复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福祉。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湿地资源现状、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期支撑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决策。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41.2×104 km2,位居亚洲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湿地面积整体呈恢复态势,保障水安全的作用更加明显,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湿地碳汇功能潜力巨大,湿地合理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恢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新时期湿地保护工作发展,建议实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湿地保护战略行动,完善湿地科学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创新完善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和工程措施,加强建设湿地研究人才高地和湿地管理咨询智库。  相似文献   

10.
西藏高原湿地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众多大江大河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对西藏高原乃至全球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西藏高原湿地保护研究,对西藏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湿地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破坏湿地的行为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理应受到法律的规制。上个世纪90年代,湿地的保护问题开始受到重视,保护湿地的观念也才开始在中国形成。就现有资料看,国内目前对湿地法律保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基础性分析,提出自己粗浅的认识,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中国湿地的特征及现状,分析了引起中国湿地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对中国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旨在为管理部门制定法规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省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湖北省湿地保护政策的执行、湖北省湿地保护政策的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给出湖北省湿地保护政策改进的建议,对湖北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湖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分析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使不同国家的湿地保护制度研究能在统一语境下比较。首先基于科学计量学和系统研究方法筛选出公众、科学、政府和法律为影响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的四个关键要素,并依赖博弈论工具建立了分析美国湿地保护制度的理论架构。基于这一架构,本文对包括关键利益相关者、政策执行路径、政策工具和管理挑战等内容的美国湿地政策史进行了讨论。对美国湿地保护制度的演化进行了四阶断之划分:“西进运动”与全民开垦(1900年之前)、“水鸟保护”与公众参与(1900-1970年)、核心法律与科学研究(1971-1980年)和完善制度与新的挑战(1980年至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湿地保护制度中,公众是源头、科学是前提、有效的政府管治和将湿地保护的规则和与政策制度化是关键。通过借鉴美国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研究,本文构建了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的“竹节模式”经验性模型,揭示了各动因之间的作用机理。虽然美国湿地保护制度也面临着公众教育、科学定义和政府管辖权等挑战,但中国的湿地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仍可从美国湿地政策执行的历史背景中吸取经验。同时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构也可为自然资源及管理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在介绍我国湿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开发治理、持续利用、加强科研、增加投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对保护拉鲁湿地以改善生态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多 《西藏科技》2003,(2):30-33
本文针对目前拉萨市拉鲁湿地的保护现状和湿地保护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拉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特殊生态环境特性,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中国湿地类型多,包括《湿地公约》列出的全部湿地类型。另外还包括青藏高原湿地,共计38种。湿地面积大,据最新统计,总面积约7 969 ×104 hm2 ,包括人工湿地3 447 ×104 hm2 ,自然湿地4 522 ×104 hm2 ,居世界第三位。湿地中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泥炭资源、水资源,而其本身又是重要的土地资源。湿地在调节环境,保持小气候稳定,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湿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珍稀动植物种类、数量不断下降,湿地污染、破坏严重。湿地资源到了必须加以重视和保护的时候。本文在全面研究中国湿地资源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最后提出湿地保护及其对策。意在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使得湿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造福于后世。  相似文献   

18.
刘红玉  林振山  蔡春晓 《资源科学》2013,35(9):1765-1771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之一。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湿地资源研究角度,通过查阅近20年来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系统揭示了我国湿地资源研究特点与学科特征,并通过与国际湿地研究相比较,阐明我国未来湿地研究发展重点与趋势。得出基本结论:①我国湿地资源研究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特点;②从自然资源研究的学科特点来看,我国湿地研究重点领域逐渐由湿地资源调查、资源与地理研究向资源与生态、资源与环境以及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发展;③我国未来湿地资源研究具有研究区域不断扩大、空间尺度两级分化明显的特征,研究内容上表现为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将成为新的热点与重点,研究方法不断由静态向动态过程、定性向定量以及机理性模型与新技术方法应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彦君 《科技风》2013,(13):228+232
湿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源,被称为是"地球之肾"。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加速,当前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以及自然格局都收到了严重的威胁,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市区内湿地资源较为丰富,而地处汉口江滩与白沙洲的河漫滩又是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本文以该区域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城市湿地的景观设计与保护作为切入点,探讨城市湿地独特的景观价值和作用,结合景观设计的相关原理和理论,探索城市湿地景观保护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江苏湿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湿地保护面临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湖泊的污染日趋严重,湿地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减少,淤积和沼泽化速度加快、生物入侵在威胁湿地生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协调江苏湿地保护的对策加强湿地保护法规建设、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湿地监测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