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九五八年十月,由于飞机失事,郑振铎先生不幸遇难,当时只有六十岁,世间一片惋叹之声。作为一位优秀的人物,郑振铎先生一生中,曾经在多个领域取得很好的业绩,受到人们的赞誉。论品行,叶圣陶先生说,"他的性格总是像孩子那样直率,像孩子那样天真"。论做事,鲁迅先生说,"在中国教授中郑振铎君是工作和学习都很勤谨的人"。论写作,唐弢先生说,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建设>2000年第1期登有"<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一文,读后想起曾在书中见郑振铎先生谈起过这一发现,而时间应该是在解放以前,不知这两个发现是否属一回事,遂查到郑振铎先生<西游记的演化>一文.郑振铎先生在此文中阐明了他本人对于这一发现及<西游记>作者身份的看法,这里不妨摘录几条,也许会有读者对此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郑振铎先生(1898—1958)非常热爱图书馆事业,他曾经担任过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图书馆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1958年出国访问时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郑振铎先生经常利用图书馆学习并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郑振铎先生在总结自己治学经历时说:"我一生的学问都是从图书馆学来的。"郑振铎对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他首先提出了中  相似文献   

4.
文化老照片     
叶至善 《出版史料》2004,(4):F002-F002
父亲列名发起文学研究会,作文支持《小说月报》之革新,都由郑振铎先生通讯接头。1921年3月,父亲始访沈雁冰于其上海鸿兴坊寓所,第一个印象就是他思路之精密与知识之广博,又得见其弟沈泽民先生,亦一强毅英挺之青年。闻说郑振铎先生亦已莅沪,乃相约于次日游半淞园,商量创刊《文学旬刊》,印行《文学研究会丛书》,并摄影留念。父亲站于右边,沈雁冰席地而坐于其前,郑振铎坐于中间, 旁一少年即沈泽民。  相似文献   

5.
郑振铎先生生前,曾发表过经他自己整理的日记两种。一是《欧行日记》,乃其青年时因大革命失败而避难国外的日记,1934年10月31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所记为1927年5月21日至8月31日。二是《求书日录》,乃抗日战争上海"孤岛"时期他有关抢救古籍的日记,初载1945年11月21日至12月30日上海《大公报·文艺》,所记为1940年1月4日至2月4日;最早收入1983年10月北京三  相似文献   

6.
郑振铎先生在40年代初致蒋复璁先生的所有信件,都保存在台北的中央图书馆特藏组。我在1999年4月,应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的邀请,前去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又在央馆参观访问,重点就是阅览郑振铎致蒋复璁的信。承特藏组卢锦堂主任特允,我调阅了全部郑振铎致蒋复璁的信件和档案,以及徐鸿宝、蒋复璁、叶恭绰、何炳松等人在这一时期中的往来信函、电报、报告,以  相似文献   

7.
郑振铎(1898.12.9-1958.10.17),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史家和藏书家.1958年10月17日,率我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逝世.郑振铎解放以后历任过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文学研究所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郑振铎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不仅写诗、写散文、小说、翻译介绍外国作家和作品,还嗜好收藏书籍,他一生“自  相似文献   

8.
鲁迅、郑振铎与《永乐大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一些史实,阐述了鲁迅先生及郑振铎先生在校勘、保护《永乐大典》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富玉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3):16-18,21
回顾郑振铎先生海外访书的原因、经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郑振铎等人致旧中央图书馆的秘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康 《出版史料》2001,(1):87-100
1982年9月,我在北京图书馆特藏部查阅资料时,极其欣喜地发现了被装订成五大册、题为《木音》的二百七十多封郑振铎先生1940、1941年致张寿镛先生的信。研读之下,我首次知道了在任何文章中都还没有被人写到过的一个神圣的秘密组织的名称:“文献保存同志会”。当年,以郑振铎为中心的这个同志会,在祖国危亡关头,为了保卫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献不被劫夺、外流和毁坏,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郑振铎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文学史家,同时又是古籍版本学家。本文着重探讨他在古籍版本研究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郑振铎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著名学者.郑振铎的古代小说史料学主要体现在小说收藏、版本、目录和校勘出版等四个方面.郑振铎收藏大量小说,特别是小说版画,重视小说版本的学术价值.他考证小说版本,重点探讨小说版本和故事的源流系统,研究的最大特色是将小说文本与小说版画结合.郑振铎重视小说目录学,对小说做提要和著录,介绍版本、版画等.并且郑振铎校勘出版多部小说,并有计划地出版版画.  相似文献   

13.
1980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钱锺书的长篇小说《围城》重印出版后,畅销一时,许多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文章。《文艺报》拟请李健吾先生撰文。健吾先生是钱锺书的老友,钱家的常客,更是和郑振铎经手发表《围城》的人。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先生生前曾发表过两种他亲自整理、润色的日记。一是《欧行日记》,1934年10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二是《求书日录》,1945年11月21日至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报·文艺》上发表。非常非常遗憾的是,这两种日记本来所记的日子很多,但都因故只发表了开头很少的一部分,而后面大部分日记原稿却都已基本散佚了。然而,又大不幸之小幸:后来都发现还保存下来未刊原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上海开明书店迁京,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家父王伯祥先生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秘书长。不久,即应郑振铎之邀,调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即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前身),任研究员。当时郑振铎兼任所长,何其芳任副所长。家父接受所里给他的第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郑振铎先生抗战期间主持收购嘉业堂藏书的经过及郑先生对嘉业堂藏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读2004年《文献》第1期杨成凯《徐乃昌卒年补说》,他说徐氏卒于1943年是对的,但我还可再作补充。一、杨文引用《郑振铎年谱》1943年段披露的郑振铎日记:"得徐积余先生讣闻,为之愕然(卒于四日申时)。"这当然是确证。我还可举胡朴安先生1943年写的《病废闭门记》为证:"二十七年(1938),徐积老患脑溢[血]之症,我二十八年继之。……积老长我十年以上,刻书甚精,如《积学斋丛书》、《随庵丛书》等,皆是有用之书,不是装饰品之诗文。惜病废五年后,于民国三十一年(按,"五年后"当是民国三十二年)弃世,伤  相似文献   

18.
1949年 10月中央政府成立 ,全国文物工作归口于中央文化部 ,主管人为郑振铎先生。郑先生分别与向达、王天木、夏鼐、苏秉琦诸先生交换了意见 ,反映了郑先生组局的人事原则。这是当时郑、夏、苏致王先生手示五通 ,为研究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提供了原始资料。天木兄 :连得两长信 ,我悉一切。关于中央博物馆事 ,我们的意见 ,都以为应该维持现状 ,即使暂时不能大加扩充 ,也绝对地不会缩小也。陶孟和先生 ① 今日南下 ,已将此意托他向曾小姐 ② 传达。我也许不久南下 ,不过 ,日期未能确定耳。我现在暂时负责文物局 ,局分三处 ,一图书馆处 ,二…  相似文献   

19.
龚传星 《编辑之友》2011,(3):115-116
郑振铎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收藏家和训诂专家,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编辑家。作为编辑家,先生的编辑思想受人重视,然而其编辑思想中的主体性特征,并未受到特别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先生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作一论述。我们说某一编辑有着自己的编辑思想,恰恰是说他的编辑思想不同于其他的人。所谓"自己的编辑思想"即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郑振铎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方式渗入、个体性暗示、  相似文献   

20.
郑振铎书跋二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郑振铎先生发表在40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的书跋进行了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