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儿童”众多社会角色的一种,“学生文化”不同于“儿童文化”。我们在学校中见到的“学生”往往是“单向度”的儿童,是“教育对象”或者“教育主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对“学生”认识不足,更缺少对完整的教育对象“儿童”的认识。将儿童科学引入教师教育课程是向“儿童发展本位”的教育原点的回归,也是我国未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将儿童科学贯穿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典型的“儿童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教学习惯、儿童文本的解读范式等因素的存在,使儿童语文阅读教学显得乏味与沉闷,文本解读缺乏创意。究其原因,是儿童对文本缺少一种“陌生化的眼光”。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教师对文本多年的“经验化解读”时常遮蔽文本本身,让文本的内在意蕴遭遇放逐。“陌生化阅读”将引领儿童直面文本本身,创造文本解读的新生命!  相似文献   

3.
当今,学前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将他们的关注点放在“纪录”上,为的是“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透过“纪录”看儿童的学习如何理解儿童的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教育、教学手段的采用以及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运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儿童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的布置以及对环境布置所赋予的意义,等等。简言之,对儿童学习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或改变整个教育、教学的面貌。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寻找一个可以帮助他们正…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缺少与学前班教学相适应的汉语拼音教材,一些教师把小学使用的同类教材拿来直接用于学前班教学,其结果造成三个“不利”: 第一,不利于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学前班的幼儿上了小学后仍然学习这些教材,一看图片就会认为:“这些自己早就学过了。”而不再专心听老师讲课。这样,使他们刚入小学就养成漫不经心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成尚荣先生曾说过:“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我们教师要踏进儿童世界的门,首先要拥有一颗真挚的童心,用这颗童心去理解儿童,才能“想儿童所想,急儿童所急”。我们的习作教学写什么,怎么写,都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让儿童心甘情愿、满心欢喜顺着你的“导”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彰显他们独特的言语个性。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可见,将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品德的形成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秉承“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育理念,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一、内涵的界定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呢?只有打破传统教学僵化的条条框框对儿童思维的束缚,进行开放性作文教学,让其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自由地层露出来,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与企盼的那样,”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的境界。教师要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开放,使学生思想活跃,畅所欲言,最终凝聚于笔端,反映自己所喜所忧,所思所想。当前小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他们缺少的正是生活表象积累的“激活”。他们头脑中的表象是“死”的或称凝固的,因而,他们用来回忆和描写的生活情景是模糊的、单调的、呆板的。所以,他们常说“没什么好  相似文献   

8.
刘永霞 《宁夏教育》2013,(12):15-15
留守儿童被迫留守在家里,他们在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作为教师,我决心用我的爱心牵手这些特殊的孩子,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计爱华 《广西教育》2008,(10):10-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扩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同步增加,占农村中小学生总数50%左右。他们缺少父母教育,导致人格养成、情感培养、生存态度、生活方式等教育缺失,成为“人人皆危”的“问题一族”。为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应思考相应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对留守儿童实施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教学得法,“后进生”大都能得到转化;同时,“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光靠课外拼命补课,而应该进行“综合治疗”。“后进生”大多缺少教师的爱或父母的爱。教师要用感情的泉水,拭亮孩子心灵的窗户。热爱“后进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感染他们,教育他们。因此,教师要经常同“后进生”聊天谈心,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在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建立融洽的感情。“后进生”学习一有困难,教师就要热情地帮助他们。对“后进生”,要以表扬为主,因势利导,尽可能给他们板演、回答问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一、教育理念 儿童主体发展课程基于“儿童为本”的理念,教学中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核心,强调孩子主动学习,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倡“教”与“学”的互动,儿童和成人的共进共长。 教育活动中,教师尊重儿童好奇、好动、主动探索的天性,教师与幼儿处于同一视线,理解他们的思想,相信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肯定他们的认知结果,承认他们的勇气与智慧不亚于我们成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机会,满足幼儿内心的真正需要。 二、树立全新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12.
林举卿 《早期教育》2001,(15):28-29
儿童主体发展课程基于“儿童为本”的理念,教学中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核心,强调孩子主动学习,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倡“教”与“学”的互动,儿童和成人的共进共长。教育活动中,教师尊重儿童好奇、好动、主动探索的天性,教师与幼儿处于同一视线,理解他们的思想,相信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肯定他们的认知结果,承认他们的勇气与智慧不亚于我们成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机会,满足幼儿内心的真正需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总是感觉课堂缺少些什么。冷眼审视,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不是缺少现代的设备与手段,不是缺少先进的思想与理念,缺少的是与生活的联系;缺少的是师生情感的互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儿童发展的本质思考,诱发儿童的积极情感。一、平等对话,互相尊重,营造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于漪老师告诉我们:生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平等的,而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这平等的课堂中,教师还要做到善于运用富有鼓动性、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奔放的、新颖的想象。例如,在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展示灰椋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看得赏心悦目,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情趣。在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  相似文献   

14.
流行的“教育学”文本不可信 ,不可爱。不可信是说“教育学”缺少逻辑的力量 ,不可爱是说“教育学”缺少写作者思想“教育”时显现的个体 ① 生命之光 (思想作为动词 )。本文从揭示“教育学”不可信、不可爱的命运入手 ,将拯救教育学的命运部分地交给与“教育”有着原初的亲缘关系的教师 ,因为教师的“师”不仅仅是“会计师”的“师” ,即不仅仅是专业人员 ,而且教师有可能是“儿童天国的引路人”[1 ] ,也可能是“儿童误入歧途的作俑者”。  相似文献   

15.
儿童并不缺少阅读,缺少的是教师引领下的高质量的阅读。为此,我们开展了“引导式”主题阅读活动——立足课本,开掘主题阅读的“源头活水”;自主开发,开辟主题阅读的另一片新天地;纳入课程,让主题阅读异彩纷呈,最终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6.
刘默耕老师把自然教学比作“过河”,主张让孩子们自己找路过河,不能让他们躺在软卧车厢里舒舒服服地过河去。科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引路人”和“指导员”,激发儿童的探索动机,帮助儿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减小他们探究的难度,使他们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愉快。  相似文献   

17.
民工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城市,他们的子女有的随行,但更多留在农村,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这些孩子虽有祖辈,代养人或教师照料,但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身心发展受到哪些影响?他们受教育的状况如何?怎样才能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也是引发本课题组开展调研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的学校里有一群接近“言语自闲”的儿童,他们的婴幼儿时代打上了“留守儿童”的烙印.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的儿童不爱说话,不会表达,是可怕的.对他们进行“言语能力”的诊疗是给他们完整人生的帮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越来越被研究者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活动有着其他学科和活动所难以取代的优势.在语文学科性学习的辅导中给予“言语自闲”儿童以情感弥补,是语文教师最合适的矫正学困儿童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学环境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充足的阅读资源供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上缺少正确的阅读指导,没有形成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为帮助农村儿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出能够培养留守儿童产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我们似乎总是感觉课堂缺少些什么。冷眼审视,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不是缺少现代的设备与手段,不是缺少先进的思想与理念,缺少的是与生活的联系;缺少的是师生情感的互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儿童发展的本质思考,诱发儿童的积极情感。一、平等对话,互相尊重,营造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于漪老师告诉我们:生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平等的,而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这平等的课堂中,教师还要做到善于运用富有鼓动性、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奔放的、新颖的想象。例如,在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展示灰椋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看得赏心悦目,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情趣。在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