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小学学生严重流失,然而金寨县白塔畈镇中心学校把握时势,抓住机遇,实施"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村"义保"机制,落实教师"特岗计划"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每所学校建设标准化,设备现代化,师资优质化,推动了白塔畈镇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孩子上好学成为现实。让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幸福在白塔畈镇,不管是交通便利的中学,还是地处偏远的村小,崭新的教学楼矗立在逶迤的群山之中,桂花飘香,樟木苍翠,绿草如茵。全镇3所初中,16所村小,教职工228人,在校生3390人,学校占地面  相似文献   

2.
汤山城镇中心小学地处丹东市振安区东北部,有中心校一所,村小8所,学生1320人。汤山城镇为振安区最偏远、最落后的乡镇,虽然人口不多,但地域较大,一些村小分布偏僻,最远的村小距中心校15公里。2000年,中心校新班子上任后,针对各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提出了用信息技术带动学校  相似文献   

3.
把一所濒临倒闭的村小办成了拥有2000多名学生、在黄冈市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英山县白石坳中心小学校长冯长青在英山县创造了一个传奇。记者到白石坳中心小学采访时,冯长青刚从英山县偏远的杨柳镇家访回来。他自豪地说,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山间的小路上,总能遇到已经毕业或者在校的学生老远喊“冯校长好”,  相似文献   

4.
从来没有理想的学校.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创造一所理想的学校:从来没有至善的教育.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一种至善的教育。我担任江苏省金湖中学校长逾十年。十多年来.学校经历了一个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攀升.办学品位不断提高的过程。学校从占地几十亩发展到300余亩.从仅有学生千人、教职工百人到有学生和教职工5000余人.教学成绩也实现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以下简称村小)相对而言,办学条件较为艰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如何管理好一所"村小",是笔者做"村小"校长这几年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村小"管理,谈谈经验和体会. 一、坚定的办学理念 校长要有坚定的办学理念,此处的办学理念是指校长对治理学校的总的看法和基本信念."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了校长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发展以及学校能否办出特色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拥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校长才能使自己和整个学校的行为表现出目的性和整体性,同时,这也是领导学校教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身为湖南益阳马迹塘镇一所偏远村小的教务主任,王老师常常为255名学生的学业而苦恼.全校教师满打满算只有12人,包括8名在编教师和4名代课教师.虽然学校规定音体美等课程必须开好开足,但因为缺乏专业教师,这一规定往往停留在纸面上. 同样面临这样窘境的村小,在全国还有很多.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东辽县泉太镇小学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带,全镇共有十三所全日制小学,其中1所中心校,12所村小;学校占地面积52405平方米;建筑面积7019平方米;全镇共有48个教学班,1045名学生,129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15人。小教超高1人,高级72人,一级42人;研究生4人;本科20人,专科86人,中师中专24人;市级骨干校长2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0余人。  相似文献   

8.
根据学校"'名师'送教下村小"活动安排,本学期,我这个所谓的县小学"名师"被派往镇里最偏远的一个村小--廖家小学,执教四年级语文<去年的树>.廖家小学离镇中心小学有十多里地,周围大山环抱,外面的教师都不太愿意到那里任教,整座学校只有校长和教导主任是公办的,其余全是代课教师.由于师资缺乏,年年教学质量评比,廖家村小几乎囊括了全镇所有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9.
校长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是"龙头"。农村小学办得如何,取决于"龙头"的管理水平的高低。换句话说,抓好了村小校长队伍建设,便抓好了村小的管理。为此,要想管理好村小,必须在村小校长的各方面素质上下大力气,使村小能得以科学、规范、稳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秋时节,细雨蒙蒙,纳溪县打古乡中心校的刘校长,带领我到该乡的黄确村小,走访泸州师范学校89届毕业分配到这里任教的何碧海老师。走在崎岖泥泞的山间小路上,我又想起了昨晚打古乡尹乡长和中心校刘校长给我介绍的何碧海的情况—— 1989年8月,何碧海由泸州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打古,乡里分他到偏远的黄确村小任教。刘校长对他说:“何老师,黄桶村小条件差,艰苦,但那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现状分析 汉寿县可以划为农村薄弱中心学校的大约3-5所,村小学近100所,占全县农村学校30%左右,以其中一所典型的薄弱学校(以下简称A校)为例:全乡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近百人.有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村小5所。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详细解剖.发现薄弱学校有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姚宏昌 《陕西教育》2008,(10):13-13
在我国,有数十万所学校承担着义务教育重任,其中既有拥有上万学生的巨型学校,也有仅仅几十个学生的教学点;既有校舍美轮美奂、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学校,也有校舍简陋的村小。  相似文献   

13.
长短波     
这所群山环抱的学校是南江县第四小学,它的前身是一所校舍破败、既留不住老师又留不住学生的村小。该校师生发扬“勤奋求实、团结奋进”的精神,以“知国爱国报效祖国,建校兴校争创名校”为奋斗目标,多方筹集资金80余万元,建成了这所整洁规范、育人氛围浓郁的学校。1996年元旦,徐世群副省长到南江慰问教师,听取了杨家骥校长勤俭建校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当即奖励该校3万元。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二道区劝农山镇中心小学是二道区农村窗口学校。学校始建于1918年,下辖6所村小,全校教职工总数161人,学生1100人。  相似文献   

15.
近期,成都一所中学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激励作用不言而喻。但叫年级前3名的优生与校长共进晚餐,让其他学生怎么想?难道考不到年级前几名的学生在校长眼里就不是好学生?  相似文献   

16.
我所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始于2007年秋季,由于师资的问题,当时仅在乡镇几个条件较好的小学开设,其余偏远山区的教学点鞭长莫及,无人问津。2012年学区出台了"流动走教"计划,从此结束了偏远山区村小开设不了英语课程的历史,农村偏远山区校园里从此有了"Hello!How do you do?How are you?Goodbye!"等英语音符,这怎能不说是偏远山区学校之"喜"、学生之"喜"、英语教学之"喜"呢?  相似文献   

17.
耒阳市亮源乡距耒阳市区70多公里,而湖岭村距亮源乡政府所在地10余公里,这里的村民散居在耒阳市第一高峰——元明坳山周边,湖岭小学就位于元明坳山上。谭雪莲就在这样一所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学校任教。31个春秋,11320个日夜,她把爱种在了这里。1982年,学有所成的谭雪莲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回到了她曾经就读的村小  相似文献   

18.
晏慧菊 《班主任》2010,(9):55-55
那一年,我到一所偏远乡镇中学支教,老校长郑重地把初三毕业班交给了我。真正和学生接触后,我才觉出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乡镇环境闭塞、学校管理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许多成绩好、品德优、能力强的学生去县城中学读书了,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把村级小学比做麻雀,说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有人把村小比做"垃圾桶",不管什么都得装。那么村小校长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这个问题。一、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又是学校的决策者。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真正好的村小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  相似文献   

20.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力,充足的生源是一所学校生存的必要保障。面对生源之战愈演愈烈的现状,村小可谓是只有招架之力。无应战之能,如此下去,只有四面楚歌、不战自败了。随着生源的日益减少,再加上现实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陈旧,更使村小教育如履薄冰,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个别村小无法招进新生,许多学生远到县城寄宿小学读书,近到邻近较好村小走读。再就是村小十几年也难调入一名新教师,原有村小教师年龄偏大,教学倦怠,无创新意识,教学氛围沉闷。难怪有的学生家长说: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好学生都念瞎了。笔者近一年一直在关注这一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座谈,据分析,村小生源日益减少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实行计划生育学生数锐减。以我镇为例,1990年以前,全镇学生总数历史最高达到1600余人,然而到2006年下半年,全镇学生总数已不足700人,减少了近57%。再看村小学生情况,1990年以前,完全小学学生总数均在200人以上,而到2006年完全小学学生数将近100人,少数村小学生数已不足50人。二是县城寄宿小学成立后,村小学生外流更严重。近几年,我镇小学每到新学期开学初都有十多名学生转到县删、学读书。三是因病、因灾、因外出打工、因突变事故有个别学生流失。村小问题家庭学生居多,我镇曾统计,全镇父母离异、缺爹少娘、疾病天灾、外出打工家庭的学生有70多名,占到了学生总数的10%,这其中有父母外出打工上不了学的学生6人(因条件限制学生无处上学)。四是由于教师教育方法粗暴,实行家长式的管理。在村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还仍然存在,少数学生惧怕教师,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导致辍学在家务农。五是个别村小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学科发展不平衡,影响五育和谐发展。家长对学校不信任,造成择校生出现。六是村小英语及信息技术课或开设效果不尽人意或难以开设。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和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学生自然要远走他乡,寻找理想的教育乐园。这是不可争辫的事实。此是村小学生外流最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