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山东教育》2014,(10):62-62
“吃苦融入生活才是吃苦教育。”——日前,《中国青年报》发布的调查显示,81.3%的受访者赞同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65.7%的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责任感,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但也有受访者认为,时下所谓的“吃苦教育”有违教育法律与教育规律。专家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携起手来,在抵制极端化所谓“吃苦教育”的同时,让“吃苦”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生活的全过程,从小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长大了才能用智慧与双手自主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漫长的暑期怎么过?眼下许多家长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是参加夏令营、兴趣班等,还是让孩子们“放羊”?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过得有意义。笔者以此为专题,调查了所在地多所学校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研究孩子的兴趣爱好,总结家长们成功的经验,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到夏令营去“吃苦受累”自中日两国孩子夏令营“对抗赛”以来,吃苦教育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目前,吃苦教育已转化为较为规范的“吃苦夏令营”,目的是体验农家生活,体验老区生活,体验红军长征,体验社会等,有人称此为“花钱买罪受”。去年,我校组织策划了名为“红色之旅”的夏…  相似文献   

3.
现在,不少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有的孩子从呱呱坠地,吃喝拉撒睡几乎全被父母、祖父母等人“承包”了,致使孩子上学后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怕孩子吃苦的原因大致有三: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有的人觉得不需要提倡吃苦精神了;二、现在家庭多为独子,许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溺爱;三、不少家长不懂得吃苦精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必要性。中国自古就有“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至理名言。一位哲学家说得更加深刻、更加辩证,“一个一生中没有不幸…  相似文献   

4.
寒昱 《教育艺术》2002,(10):11-11
现在 ,不少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有的孩子从呱呱坠地 ,吃喝拉撒睡几乎全被父母、祖父母等人“承包”了 ,致使孩子上学后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有求必应 ,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谋个舒适职业 ,费尽心机 ,倾其所有 ,托人情 ,找门子。怕孩子吃苦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 ,有人觉得不需要提倡吃苦精神了 ;二、现在家庭多为独子 ,许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对孩子溺爱 ;三、不少家长不懂得吃苦精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必要性。中国自古就有“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  相似文献   

5.
时下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要孩子“吃苦”的热潮。于是,“吃苦夏令营”“吃苦冬令营”也时髦起来。然而为什么要吃苦,这苦该怎么吃,人们是否仔细想过呢?  相似文献   

6.
曹秀玉 《辅导员》2010,(12):40-40
现在社会流行着一种说法:“我们吃了苦,不能让孩子再吃苦,我们没有的要让孩子有,我们亏了不能让孩子再亏了。”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受苦”,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不惜重金为的是能给孩子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4,(7A):72-72
假期生活应看做是孩子“加油”、“充电”的时间,要以休息、娱乐为主。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要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娱乐时间。  相似文献   

8.
李红艳 《湖南教育》2004,(24):12-13
据报道,绍兴一大学新生因“不习惯学校的饭菜”、“不知道开水在哪儿打”,“每天都是眼泪汪汪”,无法适应远离父母的大学生活,入学一周后即请求退学。该生的你母怕孩子吃苦,也主张孩子退学。  相似文献   

9.
家教信息     
请家教教“吃苦”请家教,不要求辅导功课,只希望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前不久,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的一名学生接手了这样一个家教。请家教的韩女士说,她女儿今年十岁、上小学四年级。因为工作忙,她专门教育孩子的时间很少。而如今的孩子大都生活在“蜜罐”里,不知道“苦”是啥滋味,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不愉快的事情,就可能做出令家长措手不及的事。她请家教,  相似文献   

10.
丁建玲 《云南教育》2009,(21):44-44
“三生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家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孩子生活、生存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当今的孩子,缺的是吃苦精神,这是家长的溺爱所致。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推崇“吃苦教育”.反映了一种教育的无奈和无力。生活本来就有苦有甜.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锻炼。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们还要送孩子专门去接受“吃苦教育”呢?这涉及独生子女时代的种种教育误区,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2.
11月11日,由本刊与上海电台合办的“中学生论坛”走进甘泉外国语中学,展开了第五期中学校园热门话题“吃苦”的讨论。体力劳动、节衣缩食、野外生存训练……不少家长千方百计找“苦”给孩子吃,让他们体验当年艰苦的生活。然而,在被贴上了“享乐主义”标签的学生眼中,“吃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上怕掉”,使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关心,什么也不会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现象的存在,给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必须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劳动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良好品质。我们提倡“吃苦教育”和“劳动教育”,不是叫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更不是叫孩子吃大苦,受大累。而是要把他们从温室里“赶”出来,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受一受挫折,经一经磨难,从而知道稼穑之苦和生活的艰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怎样使孩…  相似文献   

14.
“让孩子学吃苦”在幼儿期有必要吗?读者朋友,1997年的家教话题到这一期就结束了。今年,我们共组织了5期话题,它们是:拿了压岁钱,怎么花?双休日,怎么过?孩子吵架,家长怎么办?在幼儿期,究竟应该教给孩子点什么?“让孩子学吃苦”在幼儿期有必要吗?一年来...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做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做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这些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理能力差、以我为中心的情况。如何才能把这些“小皇帝”教好,让家长放心又满意呢?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尽早完成角色的  相似文献   

16.
据200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内不少城市同时刮起了一股在青少年中打造“未来精英”之风;与此同时,宁夏的一个“吃苦夏令营”却因报名人数太少而不得不取消。对此,很多人认为这种“精英”之风不可助长,理由是孩子的吃苦精神最重要,应该让他们多去参加“吃苦”夏令营。可是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新华徐永生领悟学习上的苦。学习是很苦的一件事,吃苦能够使孩子领悟学习上的苦,吃苦也能够使孩子真正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悟生活上的苦。人们常说逆境能够成才,当人处于  相似文献   

18.
策划人语:孩子需要吃苦的锻炼,却没有吃苦的机会;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又怕孩子苦着、累着;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却没有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吃苦教育不只是一种形式,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能吃苦、  相似文献   

19.
如今,在我们大多数的家庭中,对孩子可以说是呵护备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然而在这种过分的爱护之下,孩子的生存能力严重弱化,根本经不起生活的任何风吹雨打,优越的条件在造福孩子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专家指出,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今天的孩子尤其需要吃苦教育。前苏联教  相似文献   

20.
假期生活应看做是孩子“加油”、“充电”的时间,要以休息、娱乐为主。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要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娱乐时间。不要将假期生活变成补课的天地、学习冲刺的主战场。疲劳战不仅会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也容易引发孩子的厌学情绪。适当安排学习内容应适当地安排孩子的学习活动,保证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时间(但不应为全天)。假日的学习应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其他基本的学习要求为主。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假日的生活安排灵活调整。适当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要求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