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寻根》2020,(3)
正盉,作为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青铜酒器,硕腹,腹部一侧斜生长管状流,另一侧有盉,三足,有盖,盖多以链等与盉相连。明代学者杨慎在《丹铅总录·凤盉》中有"瓦釜之于黄钟,饕鼎之于凤盉"的记载。"盉"字的含义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盉"字的描述为调味也。从皿禾声。南朝梁大同年间太学博士顾野王所撰写的第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玉篇》  相似文献   

2.
李金坤 《寻根》2002,(5):53-57
据初步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的“马”字,《风》诗有18次,《雅》诗有18次,《颂》诗有12次,总计48次。至于带有“马”字偏旁部首而分别表示马之性别、年龄、大小、优劣、颜色等有关的专有名词,那就更多了。《诗经》中对马的种类、马的装束、马的本领、马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等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3.
马杰 《寻根》2012,(6):130-133
苏州阊门内铁瓶巷,过去曾有一所大宅院,名为"过云楼".它不仅以布置精巧的庭园——怡园著称,同时更以贮藏了大量书画、古版书籍名重于世.无数名公巨卿、文人墨客曾雅集于此,与顾氏主人挥毫泼墨、谈艺论文,"为有清一代艺苑传人之殿". 过云楼的历史人物,最早可以追溯到顾文彬.顾文彬(1811~ 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年号艮庵.清道光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武昌盐法道、宁绍台道等官职.擅长书法、诗词、音律,收藏书画甚丰,为著名收藏家.著有《过云楼书画录》《眉绿楼记》《眉绿楼词》《跨凤吹笙读谱》等.  相似文献   

4.
人参琐谈     
石云涛 《寻根》2002,(6):61-63
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人参的价值。“参”古作“葠”,又作“葠”。在中国,至迟在汉代的文献中已有人参的记载,如《春秋运斗枢》、《礼斗威仪》、《异苑》等。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称为“人微”,有人认为“微”乃“葠”字之讹。所以叫“人参”者,李时珍在他著名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说:“年深渐浸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葠、神草。”他说:葠“亦浸渐之义,葠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  相似文献   

5.
赵进 《华夏文化》2001,(4):54-54
元与兀,《说文》因形析义,不足为据。一般以为同为一字。《汉语大字典》引证高鸿绅《中国字例》和林义光《文源》,对同为一字,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6.
附《论语》“学而”、“为政”章今读示例论语─—孔子对话录(共20篇,500章)[记]何谓《论语》,说法不一。据近人赵纪彬“论语新论导言”(见《中国哲学》第10辑,三联书店1983年出版,北京):“‘论’字有‘整理’、‘撰次’等义;‘语’字谓‘二人相等...  相似文献   

7.
丰家骅 《寻根》2010,(1):81-83
<正>读《史记》、《汉书》,常看到官员的俸禄有"秩万石"、"秩二千石"、"秩八百石",对这个"石"字,有不少《史》、《汉》注本比较轻忽,一般都不加注。《辞源》里的"石"字有多种义项,作量词用时,一是容  相似文献   

8.
季蒙 《东方文化》2002,(4):60-75
《说钱》发表后,收到一些读友的意见,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些说明。《说钱》写于1999年夏季,《钱钟书先生解经一误》写于1994年春季,原来有五千多字,太冗赘,所以2001年删去大半,但并没有增改,保持了原始面目。  相似文献   

9.
在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在昆明、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坛的舞台上,彝家调子客李彩凤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黑七腊白》和清唱的《弥渡彝族山歌》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虽然此  相似文献   

10.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称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今属上海市)。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有《容台文集》九卷、诗集四卷,别集四卷,与《画禅室随笔》、《筠轩清秘录》、《学科考略》等并行于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鉴赏家兼书画理论家。  相似文献   

11.
周硕沂 《寻根》2001,(6):100-102
《寻根》今年第4期,发表了谢志民、宫哲兵两位先生有关女书字的论述。谢《论女书构成与古越稻作化》认为女书的形成系来自古越稻作化。宫《江永女书是清代的字》认为这种字是在清末出现。笔却认为两种看法都需商榷,现分别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学”从字源上来讲,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专家认为“学”字,“当从爻取义兼声”(徐中舒《甲骨文辞典》),是个会意字,篆文作“斆”字。许慎《说文》:“斆,觉悟也。从教,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斆省。”段玉裁《注》,认为“学”与“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两面,常相混用,既然“学”本身已经包涵有自觉与觉人,即学习与教人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13.
陈确,字乾初。浙江海宁人,是明清之际一位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原名道永。甲申国变后,他更名改字,以示不为清朝效力的决心,遂潜心著述,写下了《葬书》、《鼓言言》、《大学辩》等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全面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同时,也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丧葬观...  相似文献   

14.
胡军 《华夏文化》2015,(1):48-50
张资度(1873—1941),名秉经,字亦权,号长公。梅州市梅江东街留余堂人。梅州的留余堂乃诗书世家,历代多有魁元擢桂之荣。留余堂下禾坪现在矗立着的七座举人楣杆即标志着留余堂由十七世至廿世四代出的七位举人。《留余堂试草》前言曰:"自王父稻邨公卜居城东三坑村,有负郭田数十亩,子孙读书为业。嘉庆丁丑伯祖凤曹(张其翰)先生补博士弟子员,后八十年间,一堂四世共处一室,计进泮者二十四人,食廪饩者十有一  相似文献   

15.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16.
吕超 《世界文化》2006,(5):46-48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它们是古希腊这一时期惟一尚存的字史料。然而,字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至今未能破解的口头化之谜。荷马,这个世界闻名的“作家”,依然是口述时代的传说人物。  相似文献   

17.
郑晓江 《寻根》2002,(5):95-97
周敦颐,湖南道州人,生于北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神宗熙宁6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周敦颐入仕51年,政绩显赫,深得百姓赞扬。他还是宋代理学的开创,影响了中国思想史八百年的基本走向,清康熙帝称之为“有宋理学之宗祖”。他撰写的《爱莲说》脍炙人口,其写《太极图说》、《通书》,虽然仅数千字,但却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之作。他的人品更是被黄庭坚赞为“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其晚年居于濂溪书堂。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古代文献《庄子》、《史记》等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且孔子誉老子为“龙”,老子比孔子为“凤”。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件事真实与否,历来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我们姑且悬置这一聚讼纷坛的问题。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里,龙、风究竟有何寓意。此外,神仙家附会说老子乘“青牛”出关,青牛又表达了神仙家的什么观念。我们尝试着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解读。一、孔子誉老子为龙《史记·老子列传》说孔子问礼干老子,归去之后,谓弟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否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相似文献   

19.
煉意略論     
正元人王構《修辭鑒衡》卷一引《金針格》曰:"煉句不如煉字,煉字不如煉意。"《金針格》雖是一部僞書(書名或作《金針集》,或作《金針詩格》,舊題白居易作。又《仕學規範》卷三七引此語出《續金針格》,《續金針格》舊題梅堯臣作。《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八、《詩人玉屑》卷八所引《潛溪詩眼》擷其語,"煉句不如煉字"均作"煉字不如煉句",而認爲"未安"),但這兩句話卻是很有道理的,就拿"煉句不如煉字"來說,所謂"煉句",無非是詞語的調整,缺乏形象的創造。當然,  相似文献   

20.
《说文》:“贾,市也,从贝西声。一日坐卖售也”。又:“市,买卖所之也。”凡市场上的货物交易行为便称之贾。然而长期以来,在古文字里未能找到对应的“贾”字,而常见的一个“ ”字,多释为“貯”字。杨树达先生曾在《格伯簋跋》一文中曾疑此字读为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