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下面举例说明转化在解题中的应用。一、“数”与“形”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应加强和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使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活动产生协调,从而得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点粗浅认识.一克服思维定势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然而,许多教师采用“类型 方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题海中找应付考试的“验方”,这就使学生只有  相似文献   

3.
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抓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求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凶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灵活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位留德学者归来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往往答案都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讲20种答案,尽管有些答案非常离奇.”这说明了中国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发展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中学生求异思维便显得尤为迫切.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浅谈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逐步转变 ,认识到培养善于独立思考 ,勇于创新的开拓型的人才是社会的需要 .因此 ,教改的主题是培养能力 ,特别是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但是我们教学应立足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开发智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并尽可能促进各种形式的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转化 .1 通过 :“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促进思维的发散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是求异思维 ,或者说是发散思维 ,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 ,…  相似文献   

6.
"转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转化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求异性、发散性、逆向性、严密性等要素.例  相似文献   

8.
曹奋葆 《上海教育》2000,(11):53-54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数学教育在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数学思想的滲透,以利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具备发现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笔者认为,数学创新的两大要素是求异思维和求变思维,如何激发和培养,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数形结合问题,学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来确定函  相似文献   

9.
思维能力是数学的三大能力之一.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思维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即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学中往往注重求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忽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求异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同样要注重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 ,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为此 ,小学数学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才能适应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创造性。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 ,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 ,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 :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 ,我出示这样…  相似文献   

11.
下面简介单元教学思维训练的“求异法”和“求同法”(四)求异法求异法,也叫求异思考法,或求异思维训练法。它是教师为了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不依常规。不固成见、能独立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不同途径去找寻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求异法的运用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能力。据近代心理学家的研究,求异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精细性等特征,其中的“独特性”是求异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多途径的去寻找答案,是培养求异思维的一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注重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格五个方面并结合例题作了简单的表述.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求异,善于应用数学思想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从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小学生有好奇爱问的心理特点,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保护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造成各抒己见的气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学习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37页:“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后,  相似文献   

14.
分类讨论是一种解题方法,也是一种思维理念.学生熟练运用分类讨论方法,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本文首先分析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然后从“创设熟悉情境,培养分类意识”“依托分类思想,厘清数学概念”“布置分类任务,探究几何问题”“注重解题训练,实施分类实践”四个方面探索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卢东 《职教论坛》2002,(6):29-29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在同等外界条件刺激下,未能重视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怎样在教学中开拓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1.调动学生“求异”的积极性。求异思维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劳动,由于旧习惯势力的影响及懒惰作怪,学生往往满足于“听懂、会做”就行了。欲使求异思维发展,就必须调动学生“求异”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抓住机会,诱发学生的“兴趣”、“信心”。比如作以下设计:题目:双曲线x2a12-r2b22=1(…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问题”比做数学的心脏,这说明了“问题”在数学及其教学中的重要性。从逻辑上讲,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学除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外,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的试验中,我们的初步做法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理解、掌握教材中和老师所讲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从现有知识基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描述既定数学知识的数学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变化无穷的,但是能刻划该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最本质的实质内容却是相对固定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在刻划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最本质的实质内容方面下功夫.具体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变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全方位、深层次地领会所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以问题为载体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以问题为契机引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思考与领悟,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也注重求异思维及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义上的比较思维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而“同中求异”是求异思维,“异中求同”是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善于抓住事物的个性,利于把握事物的特征;求同思维则善于抓住事物的共性,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思维,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主要从思维氛围、数学思想方法、知识发生过程、质疑求异、变式训练和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把人的思维分为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数学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满足于一般的结论,而是广泛、深刻地进行思维,提出新的假设、新的构思,从而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引导学生将思维由“求同”转化为“求异”。一、培养探索精神,打好转化基础要实现由“求同”转向“求异”的思维方式,首先必须使学生具有各种有利于转化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的核心是探究心理,而“发现式”教学对培养探究心理则是行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