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缩点”识图法,即识图时根据视图总体结构,先把复杂零件(或装配体)上细小、次要的部分缩成一“点”,使主体结构得到简化,然后表面求点把在每一视图上的“点”恢复原形,最终把图完全看懂。  相似文献   

2.
“缩点”识图法,即识图时根据视图总体结构,先把复杂零件(或装配体)上细小、次要的部分缩成一“点”,使主体结构得到简化,然后用表面求点法把在每一视图上的“点”恢复原形,最终把图完全看懂。  相似文献   

3.
引例(2005年“卡西欧杯”)如图1,在一个网形时钟表面.OA表示秒针,OB表示分针.点O为两针的旋转中心,若从12:00开始,经过_______s后,△OAB的面积第一次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
在“点、线”法画弯矩图的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有利于“点、线”法画弯矩图教学的引入、展开和深入,提出了一种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作弯矩图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蜘蛛欲从长方体的一顶点捕捉与之不共侧面的对角顶点上的小虫,寻求最佳行走路线。”从该问题的讨论求解创设数学情境,进而推广到对圆锥、圆台等几何体表面路径最小值的探求,学习利用侧面展开图,化空问问题为平面问题的划归数学思想,掌握几何体表面路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掌握几何体侧面展开图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球日照图既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重”是由它在高考中的地位决定的,“难”一方面说明知识的复杂性———日照图上包含的逻辑关系复杂;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没有完全到位———没有理清图上的各种逻辑关系。经过多年教学,我们认为要顺利阅读地球日照图,必须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三个关系”。“一个中心”是指“以直射点为中心”。我们阅读日照图,往往是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地方时(区时)差异。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三方面的知识都与“直射点”有关,可以说“直射点”是日照图上的一…  相似文献   

7.
题目如图1,在ABC中,M是AC边中点,E是AB上一点,且AE,连结EM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D.求证:BC=2CD.(1994年吉林省中考题)一、过C点作平行线证1如图1,过C点作CF//AB交ED于F,则易知AMEF.所以证2如图2,过C点作CF斤DE交AB于F.故BC=2CD.二、过E点作平行经证3如图3,过E点作EF//BD交AC证4如图4,过E点作EF//AC交BD由(1)、(2),得BC—ZCD.三、过A点作平行线证5如图5,过A点作AF//ED交BD_,,。,、___。BDBE延长线于F,则于子一三千一3.——””——““’”“DFEA””证6如图6,…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冷”、“热”等离子体中波动现象的普遍色散关系,比较了其异同点,给出了反映“冷”等离子体中波动分类的CMA图和反映“热”等离子体中波动的(ω,κ)色散关系图。  相似文献   

9.
【题目】如图6,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E”,当点P1,P2,O在一条直线上时,在点O处用①号“E”测得的视力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0.
难点一:地图上两点相对位置的判断 可根据不同情形采用不同的方法。 (1)在一般地图上,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如图1,图中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11.
题目:右图是由三个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组成。请你经过C点,沿一条直线把它剪开,将整个图形的面积平均分成2份。分析:图形的整个面积就是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和,剪开后每份的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可以直接求出来。但是经过C点沿一条直线剪开后的两部分都是不规则图形,不知道经过C点的这条直线的另一个连接“点”在什么位置,无从下“剪”。我们可以先估计一下,这个“点”的位置应该在图上方的边上,至于精确的位置暂还不好确定。我们先假设这个“点”在A处(如图),可以发现,如果在图形的左上方“补”上一个小长方形后,剪开左上方部分…  相似文献   

12.
几一黑一、精心选族斡 1.“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 理数,如图1中数轴上的点尸所表 示的数是汀百.”这种说明问题的方 式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为(). A.代人法 C.数形结合 B,换元法 D.分类讨论 一1 0 IPZ 图l 厂 本题不仅考查表示无理数、厂丁的点 在数轴上的作法,还考查以形表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2.若动,。,则等式一仔=、协万成立的条件是( A .a>0,b>O C.。>O,b<0 B .a<0,b>0 D.。O,所以。与“异号· 3.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如图2,…  相似文献   

13.
“拱卒子”问题的新解法甘肃省物资学校许军保由m+1条横线段与n+1条纵线段构成的mXn格的棋盘(如图1,图中m—4,n一5),从A点沿图中线段走到B点,有多少种不同的最短走法?(即只能由下向上,从左到右)这是一个人们放熟悉的“拱卒子”问题,在一些数学...  相似文献   

14.
图是数据结构中很重要的一种非线性结构,很多涉及图上操作的算法都是以图的遍历操作为基础的。遍历图的算法是求解图的连通性,图的拓扑排序等算法的关键。图的遍历是从某个顶点出发,沿着某条搜索路径对图中所有顶点进行访问且只访问一次。然而,图的遍历比较复杂,因为图中任意顶点之间都有可能有一条边相连,这就会在访问了某点之后,又顺着某条回路回到该点。为了避免顶点的重复访问,可设一个布尔变量visited[1..n],它的初始值置为“假”,一旦访问了第i个顶点,则置visited[i]为“真”。在两种遍历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集宁师专学报》2001,22(4):11-11
论文正文部分的要求: 1)层次标题: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1.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 2)图:图要精选,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要精心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字号应以小五号为宜。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如仅有一个图,图序可定名为“图1”)和简明的图题。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3)表:…  相似文献   

16.
曹洪成 《时代教育》2007,(7Z):52-52
光照图的判读是检测学生对地球运动意义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往往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光照图的判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指导学生正确判读光照图,成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经验,就光照图中的“五点”及其应用作些浅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多数教师认为,此题是一道“不好的题”。其一,题目没有指明用分数表示什么,应像课本一样指明“用分数表示图1中的涂色部分”(参看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表述),或“用分数表示空白部分”,或“用分数表示阴影与空白的关系”。其二,题目中没有标明点的位置或给出具体的数量关系。我们认为,若将题目改为“如图2,能不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点E、F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的中点)”,  相似文献   

18.
1736年欧拉在研究“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时,把过桥路线问题转化为“一笔画”问题(如图1),并找到了“一笔画”的规律:1.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可以以任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一定能以这个偶点为终点画完此图。  相似文献   

19.
现行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中,有一插图(如图1所示),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从图1中看,A′点明显在A点的右上方.在贵刊1996年第11期发表的题为“一个在教学中被疏忽的现象”一文中提到,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A′点在A点的正上方,文中作者对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另类距离     
龚雷 《中学生数理化》2004,(10):24-24,36
我们知道:在几何学中.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连接这两点的直线段长度.这在只考虑事物的空问肜式和数量关系的数学中来说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两点间的距离.直线段最短,但是,如果我们的问题不仅仅只是涉及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种对距离的定义就不一定有道理了例如.在图1的象棋盘中.“马”所在位置到B点的距离比到A点的距离要近.但由于“马”的特殊走法.到A点只需走1步,而到B点却至少要走3步.对这个“马”来说,到B点的“距离”比到A点的“距离”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